管理百年——20世界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

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原版出版时间:1998年

学习时间:2018年6月23日

页数:250页

学习目的:

参加6月27日的读书会;

锻炼自己用演绎法、结构法的方式读懂;

从管理学中学改善自己生活、工作的方法;

为学习宁向东的清华管理课做点准备;

以后读MBA有用;

为自己以后创业做点准备;

预计学习时间:5小时

实际学习时间:7点5小时


第1章 1900-1910 秒表科学

法约尔:

认识到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是一门具有独立规律的学科;

管理可以被严格的定义。

费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

面对的问题:工人磨洋工

泰罗思想的背后假设:多即是好,以更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更多,这是第一原则。

到90年代,生产过剩,这一理论的重要性才降低。

管理者角色:监督者、收集信息交给决策者的记录员和报告员。

方法:标准化程序

贡献:让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倍。

负面影响:把效率置于伦理道德之上。


第2章 1911-1920:摩登时代

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日产100辆

1909年宣布只生产T型车

1910年1月建立海兰公园工厂,生产流水线

1913年8小时日薪5美元

1914年占有美国市场48%。

1918年胭脂河工厂开业

1923年T型车年产量200万量

福特工作组织的基本原则:

1、将工人和工具按生产的顺序排列,以保证每一个生产部件在安装好钱通过最短的距离;

2、使用工作滑梯或其他形式的传送工具,以保证工人在完成了工作后总是能把部件放在同一位置上——这个位置必须是他的双手最便于取放部件之处——如果可能,就让部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到达下一个工人的工作地点。

3、使用让部件以最方便的距离进行传送的有滑梯的装配线。

泰罗出发点:工作任务

福特出发点:成本

评:两人的隐含假设:人是机器

松下幸之助: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与福特的不同之处:强调企业道德和伦理责任。


第3章 1921-1930:发现组织

切斯特·巴纳德 《经理的职能》

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自觉协调行为力量的系统。

管理的核心工作:

理性制定决策

沟通

构建组织价值

制定组织目标

巴纳德的贡献:将管理者的任务从简单的衡量、控制和监督拓展到关注更复杂的方面,诸如价值观和组织。

阿尔弗雷德·斯隆 《斯隆自传: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1923出任通用总裁

贡献:

一、职业经理人模式

目标导向、不带感情色情和思想开放

二、新的组织形式

将分权与协调、集中控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多个事业部

评:如果说泰罗和福特是对基层员工的革命,那么巴纳德和斯隆是对高层领导的革命。


第4章 1931-1940:关于人的探索

玛丽·帕克·福列特《创造性的经验》《动态的行政管理》

核心思想:人是任何商业活动的核心。

冲突是生命中的必然现象,处理冲突的三种方式:

压制

妥协

整合:先“暴露”出真正的冲突所在,然后把“双发的需求分解后组合成有机的整体”。(《第3选择》)


第5章 1941-1950:战争的教训

沃尔特·谢沃尔特  

质量控制理论

核心观点:追求生产中的变化最小化和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最大化是向前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日本崛起

索尼

松下:

资本是“社会财产”,应该为了公众的利益而流通,而不是集聚为私人所有。

企业的使用是克服贫穷,把整个社会从贫穷中解脱出来,并给社会带来财富。

:在泰罗、福特那里人是机器、人是生产资料;到了斯隆那里,管理人员也变成了高级机器:柏拉图的哲人王;而日本企业家把社会人文主义融入了企业管理之中,并把企业的指标从效率改为了质量。


第6章 1951-1960:在梦想中生活

威廉·怀特 《组织人》

沃森 IBM  《一个企业和它的信念》

3个基本信念:

充分为员工个人考虑

为使顾客快乐不惜时间

尽一切可能把事情做好

评:

IBM把自由人文主义融入了公司治理

在泰罗、福特的时代,公司是内部视角,到斯隆之后,增加了外部视角,其后越来越强。

营销的出现:

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

企业的定义:创造消费者

E·杰罗姆·麦卡锡 

市场营销4P组合

产品:一切能够满足需要或欲望的东西都是产品

价格:定价机制

地点:公司如何及在哪生产潜在消费者可得到的产品

促销:沟通、个人推销、广告、直接销售、促销、公共关系


菲利普·科特勒

购买者的营销组合4C:

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成本

方便

沟通

特德·列维特 《营销近视》

企业的核心问题:满足消费者而不是简单地生产商品。

企业衰落的原因:

它们假定只要人口的规模和财富增加,它们所在的特定市场也会继续增长;

它们相信一种产品不会被后来者超越;

它们总是寄希望于生产技术改进,因为这样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产品,从而获得较高利润。

品牌的发现:

万宝路香烟

假日宾馆

麦当劳

运通信用卡

工作激励

人际关系学派:研究与企业环境有关的人的行为

亚伯拉罕·马斯洛 《激励和个性》

研究方式:观察成功的人

需求层次论

生理

安全

社交

爱与尊重

自我实现

想让一个人无私,必须首先满足需求,需求一个接一个满足,这个过程就不断持续下去。

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工作激励因素分为两类:

基础因素:服务于人的动物需求:薪水、工作条件、福利、职业稳定、人际关系

动力因素:满足人的需要:成就、个人成就、工作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

基础基因达不到会人不满意,达到了让人没有不满意;而动力因素达到了才会满意。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行为科学与管理》《企业的人性面》

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的隐含假设:

1、一般的人天生不喜欢工作,如果可能就会尽量避免工作;

2、为了使工人为了组织的目的而献出足够的努力,必须使用逼迫、控制、指挥以及惩罚等手段

3、这样的人情愿受人指导,希望逃避责任,相对地缺乏进取心,而把个人安全看得最重要。

Y理论的背后假设:

1、工作中消耗的脑力和体力,与游戏或休息的脑力和体力消耗一样自然——人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的;

2、外部的控制和惩罚威胁不是促使人们为企业目标付出努力的唯一手段;

3、承担目标的程度大小是报酬的函数,而报酬与人们所取得的成就有关——最重要的报酬是自尊心的满足,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努力的直接产物;

4、在适当的条件下,普通人不仅可以学会接受任务,而且也追求承担责任;

5、在解决种种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较高的想象力、聪明和创造力。


第7章 1961-1970:了解战略

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

未来管理者的“七项新任务”:

1、目标管理

2、承担更多风险,而且考虑得更长远;

3、制定战略决策;

4、建立一个完整的团队,其中每个成员都能依据共同目标进行管理、评估个人业绩和成果;

5、迅速、清晰地交流信息;

6、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把管理者自己的智能与之进行整合。只具备一个或几个职能的有限的传统知识,不再能满足要求;

7、以联系的眼光关注企业的发展,只关注某些产品或某个产业的传统的专业化生产,不再能满足要求。


军事战略引进企业

《总司令的面具》约翰·基甘

《战争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战略》哈特

《五轮书》宫本武藏

《孙子兵法》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 《战略与结构》

定义战略:制定企业宗旨和长期目标,为实现目标选择行动方案,调配必要资源。


第8章 1971-1980:组织瘫痪

亨利·明茨伯格 《管理工作的实质》

以工程学的风格研究管理者们如何工作

界定管理者的工作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1.1、挂名首脑

1.2、领导者

1.3、联络者

2、信息方面的角色

2.1、信息监督者

2.2、信息传播者

2.3、发言人

3、决策方面的角色

3.1、企业家

3.2、故障排除者

3.3、资源分配者

3.4、谈判人

评:本章我没有理解


第9章 1981-1990:追求卓越的冒险

转向日本

W·爱德华兹·戴明 

质量管理

大前研一《战略家的思想》

战略三要素:

企业自身

顾客

竞争

非线性思维

约瑟夫·朱兰 《质量控制手册》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善三位一体

回归基本规律

波特 五力框架:

新竞争者的进入;

替代品的威胁;

买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战略就是如何面对竞争:

差别化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集中战略

重新发现人

华伦·贝尼斯 《临时社会》《创造的生活》

4种领导力:

引起注意力的能力

把握含义的能力

赢得信任的能力

自我管理的能力

领导力:创造一个令人注目的远景并付诸行动使之逐步得到实现的能力。


第10章 1991-2000:权力的新平衡

GE 杰克·韦尔奇

业务革命

管理革命:群策群力

质量革命:六西格玛

破坏——创造——质量,三个阶段重塑GE。

丰田 精益生产

一、及时生产

二、每个人对质量负责

三、价值流

马克思的胜利:

知识的力量成为通往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工人控制生产资料的目标实现了。资本以前被看做纯粹的财务金融术语;现在,它必须逐步被看做是智力术语。

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人技师真正的“资本家”,又依赖于他的工作,当今社会被雇佣的受过教育的属于中产阶级的这些知识工人群体,通过养老基金和投资信托等方式拥有生产资料。——德鲁克《不连贯的年代》

最关键的是知识,世界正变得不是劳动密集、不是物质资料密集、不是能源密集,而是知识密集。——德鲁克《未来管理》

第11章 管理的状态

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群体中每个人都在不断提高自己创造未来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5个组成部分:

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

心智模式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百年——20世界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