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行善,不常有耶稣。

马可福音的十四章里,可以看到不同的人面对耶稣受难,有着不同的态度。

第一类人是祭司长和经文士们,他们图谋怎样用诡计拘捕耶稣,把他杀掉,但是又担心,在节日期间杀人,会引起民众骚乱。

我们看四福音书里的人物,可能会认为,祭司长们代表了反对耶稣的人,这样的人跟基督徒没关系。

但福音书里的人物,我们都可以看作是教会群体。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不管他们信不信耶稣,他们都相信神。放在今天看,这些信神的人正是在教会里的人。但是他们有没有都相信耶稣,就很难说了。

祭司长和文士们,正是这样一群在会堂里占据着领导地位,却抗拒耶稣的一群,甚至他们要除掉耶稣。

为什么?因为耶稣所传讲的信息,挑战了他们的权威,破坏了他们的秩序,危及他们的利益。

而他很们,恰好代表了当时宗教的主流思想。

今天在教会里,也有着一群人,他们渴望进入主流,以宗派,以神学思想,获得群体里的话语权。他们出于组织工作的需要,捍卫传统,捍卫伦理道德,所追求的已经高于了基督。

可以说,抗拒基督,“除掉基督”会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第二个出现的人物,是那个有罪的女人。她拿着一瓶极其贵重的纯哪哒香膏,打碎了玉瓶,将整瓶香膏倾倒在耶稣头上。

她是如此迫不及待地要表达对耶稣的爱,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她迫切地要抓住这机会,回应耶稣。

为什么她会这样不计代价地付出?

在这之前,耶稣已经多次预言了他的死亡。他和宗教领袖们的冲突,他引起的嫉恨是众所周知的。

也许这个妇人也有所耳闻,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坚信地是,她,一个有罪的人,从耶稣那里得到了赦免。

她现在所做的,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正如耶稣说,赦免越多,爱越多。

她是爱主耶稣的。

至于身边的人,这里应该是主耶稣身边的人。他们对女人的行为很不满,认为这是浪费,因为这香膏可以卖三百多个银币,周济穷人。

显然,他们无法体会女人的心情,这也正说明了他们与主耶稣没有生命相交的关系。

他们没有得到过赦免,也许是他们没觉得自己需要被赦免,因此他们的生命也和耶稣没有关系。

他们在耶稣身边,却与耶稣无关。这种关系着实值得思考了。

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跟随主耶稣,在教会服事,但其实你的生命从未体会到从主耶稣那里而来的赦免与怜悯,还有接纳。

你不过是认为主耶稣的思想很稀奇,可以帮助你思考,帮助你突破,但你的生命并不需要他,你只是头脑的部分需要耶稣而已。

所以,你无法体会那女人的爱,更体会不到爱耶稣是多么宝贵。

你的评估体系是实用价值。

就像今天的教会,愿意投入到改变社会的活动中,渴望去影响别人,唯独不爱耶稣。

所以耶稣说,我确实地告诉你们,在全世界,福音无论传到什么地方,这女人所做的事也将被述说、作为对她的记念。

这个女人付出自己所有的爱,去回应主耶稣。是这样的一种不顾一切的,毫无保留的爱,被记念。

因为,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随时作好事,然而我生命中倾尽全力爱主的时刻,却是不常有的。

第四个人物,是那个著名的门徒犹大。人们都认为犹大是一个坏人,他出卖了主耶稣。

但是为什么他会这么做?

我们可以推测,犹大的能力是门徒种比较出色的。有能力的人会有抱负,有企图心,这也许是他跟随主耶稣做了门徒的动机,想跟随主做大事。

但是后来形势不像他预期的那样。他落空了。甚至,主耶稣所行的,所以讲的,他也未必接受,毕竟挑战主流是有风险的。

他出卖主耶稣,不一定全是为了钱,应该还有向祭司长文士们立场的投靠。

犹大对我们最大的提醒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的相信主耶稣?祂所讲的,所做的,祂的身份,祂的一切。

我们为何要跟随主耶稣,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也许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我就是犹大,却不自知。

但神总会让你认识自己的,就像犹大,在耶稣上十字架之后意识到自己流了义人的血,扔掉银子,自尽。

犹大是在极大的羞愧中死去的,因为他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主耶稣。

我们可以看见,这四个人物代表了与主耶稣的四种关系,进而有了四种不同的态度。

你在教会里处在什么位置,做了多少服事,有多好的表现,都不能代表你和主耶稣的关系。

唯独用生命与生命相交的关系,才是真实的爱的关系。

真正改变你的,正是你得到了从耶稣那里而来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常有行善,不常有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