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阳明心学-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

亲民与新民:独立意志与自由精神心学是让人自信的学问,自信的基石就是自尊,成为一个拥有独立自尊的人,要拥有独立意识和独立精神。人只有思想上独立才有自尊可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对这句话中的“亲”字有异议,他认为应该是“新”,他认为大学的宗旨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让人弃旧图新,使人迈入完美无缺的人生境界。王阳明认为就应该是“亲”,大学的宗旨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爱天下人,让人迈入完美无缺的人生境界。一个是让人弃旧图新,一个是让人爱天下人,这就是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不同之处。

日期:2020.10.07

带领团队共修第2天:完成

晨读&音频学习:完成

心学学习,今日心得:

允许自己成为自己,允许他人成为他人,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爱自己,爱他人

教育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人的自我教育,回归本心的智慧

知行合一(事上炼),今天精进:

1、完成学员有奖调查问卷的设置,研发满足学员需求的课程

2、完成下半年机构高级形象管理师考试安排

3、完成事业伙伴群本月重要信息交流

4、开始演说书稿写作,完成目录与第一篇

附原文与译文

【原文】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译文】徐爱问:“‘在亲民’,朱熹认为应当写作‘新民’,后面一章有‘作新民’的文字似乎可以作为依据。先生认为应当按照旧本写作‘亲民’,有什么根据吗?”先生说:“‘作新民’的‘新’字,是自新之民的意思,与‘在新民’的‘新’字含义不同,这怎么能作为依据呢!‘作’字与‘亲’字相对应,那就不是‘新’的意思。下面‘治国平天下’等处,对于‘新’字均未阐发。例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的话,都是‘亲’的意思。‘亲民’就如同是《孟子》所谓‘亲亲仁民’,‘亲之’就是爱他的意思。百姓不仁爱,舜就让契任司徒之职,恭敬地施行五种伦理规范,让百姓互相亲爱。《尧典》中说的‘克明俊德’即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像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解释成‘亲民’便兼具了养育教化百姓的意思,解释成‘新民’就有偏颇了。”

有助于理解的故事:

西周初期,周公把姜太公封到齐地为诸侯,把周公的儿子伯禽封到鲁地为诸侯。姜太公五个月后就来报告政情。周公问:“怎么这么快?”姜太公答:“我简化了政府的组织,礼节都随着当地的风俗。”三年后,伯禽姗姗而来报告政情。周公问:“怎么如此慢?”伯禽回答:“我改变他们的风俗,革新他们的礼节,这是个大工程。”周公说:“如此看来,后代各国必将臣服于齐啊!处理政事不能简易,人民就不能亲近他;平易近人的执政者,人民一定归顺他。”姜太公和伯禽的治国方略就是王阳明和朱熹对《大学》第二句的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朱熹认为,是“新”民,王阳明认为是“亲”民。姜太公用的是“亲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顺着百姓的心而用心,不仅关怀他们的身体,更关怀他们的心理。不违背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有一定的独立精神。而伯禽用的是“新民”,用权力按自己的意志来教化、启蒙,改造民众,使他们成为自己意志的产物。从这一点而言,“新民”就是统一思想,根本不管别人的意志和感受,强行使他们进入自己设置的轨道,使人的独立意志和独立精神彻底丧失。以人情推之,你真爱一个人,就会给他自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人人天性本喜自由,这是良知的基本认识,违背这个,就不是真正的致良知。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基石——人人心中皆有天理在,心即理,所以人人皆可为圣贤,皆不受外在权威和所谓真理的压迫。人但肯致良知,所行所为皆符合天理,不需外求,不需要外在的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课 阳明心学-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