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三》

      前些天看了左晖的访谈录,里面的一个观点,谈到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深有启发。偶然间在书架上发现了《如何持续的做正确的事》,书名与视频的观点有共同之处,就顺便阅读了。

      此书分为两篇文章记录,上篇、中篇与下篇,此为中篇。

第三章:高效学习

“命乃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

一、读书不必破万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与行结合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行万里路是思考的一个过程,读万卷书是知道(看书)的一个过程,行万里路是思考与行动的一个过程,只有两者相结合,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出于浮躁和焦虑的心理,我们对新信息总有种无节制的贪梦。每天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刷新公众号文章,生怕错过任何一条对自己可能有用的信息。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是,这些信息太多太杂,往往来不及整合和消化,过不了几天就被遗忘了大半。当人学习的核心动力从有目的性的自我充实变为了亳无头绪的东拼西凑,当我们对知识的度量标准从学习了多少内容变成了读过多少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无非是从“忙”变“茫”,实质上,没有任何思想境界上的提升。

二、读书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好书三千,只取一瓢

      在同等效率下,做一件事投人的时间与它产出的质量成正比,所以读书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读书的效率远比速度重要。一个人的进步,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也不在于他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在既定领域里,有没有得到思维和认知的提升。如果知识量不能转化成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不能裨益思维大厦的构建,不能成为自己分析处理问题的工具,那么它们只能是占用大脑空间的垃圾。

        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知识量,而是看他思想的深浅、格局的高低,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书从多读到少,把有字读到无宇,最后书成就了人,人忘记了书。而此时书读几卷,早已无从得知,也不再重要了。

三、高效学习的核心在于精进

        低效的原因是不会选择不会放弃,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事,结果到最后一件事也没做好。实际上,最理想的生活节奏不是忙忙碌碌,而是张驰有度;工作最需要的不是填满,而是精进。

1、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专注是减法,是舍弃,是一心一意执迷到底,也是精进技能的唯一秘籍。专注者却可以轻装简行,在一个特定方向的跑道上助跑滑行、积聚能量。“逐鹿者不顾免〞,追逐大目标的人要学会心无旁骛,不焦虑,不患得患失,不要因为眼前错综复杂的利旅街达,而忘记厂自己为什么出发

2、坚定:精进工作的核心驱动力

一件全新的事物投人精力并且专注到底,是一个浩大的过程,这个旧的规律被打破,新的格局被建立的过程,艰难却又看不到明显进展,多少人都是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然而,所有的一飞冲天都需要经过与犘擦力抗衡后助跑的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引擎不桥加速的过程,这时候虽然还没有起飞,却决定了起飞后的速度,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只有坚定。

3、思考:决定精进的质量

精进者必须懂得深度思考。很多人只知道需要精进技术,却不知道自己如何精进,为何精进,精进过后该去哪里属于自己事业的河将流向何方。这是所有精进者都有必要思考的问题。

本章小结:

        在深度思考中,我们对于精进的本质、精进的方式、精进的意义的认知,都会产生质的飞升然而,深度思考是枯燥的。深度思考时,我们跟外界的联系是被阻断的,因为接收不到外界的刺激,我们的应激和唤醒水平也会降低。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让大脑高度集中,摒弃外界千扰和诱惑,忍耐长时间的枯燥和三味,才能达到事物的本质。当人类战胜自己的大脑极限后,进行的每一次深度思考都是对一件事认知的复利式增长,同时也是对大脑潜能和思维深度的复利式提升。通过这样的提升,它又会以新的恩维体系,更高效地解决下一个问题。深度思考本身,也是对大脑的一种精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