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11《文明之光》1 科普书,也可以写得这么美?

写好科普书,并不容易

文/杜豆豆


1

写好科普书,并不容易。

在中科院心理所修硕士研究生课程时,有一次上普通心理学,说到写大众科普书,唐卫海教授不无感概地说:“我们搞学术的,常有出版社来约稿让写些大众能看懂的心理学科普书,但说实话,写好科普书很不容易”。我当时很疑惑,专业书籍都能写出来,科普这么简单的事,怎么会难呢?

后来,另一件事又触动了我。我先生是学历史的,在清史方面造诣颇深,早年写了本关于外蒙古的历史书,定位是大众读者,而我看后觉得太学术、大段古文看着烧脑,劝他改得休闲些。他却挠头说这已经够通俗了,他可不愿为了销量去讨好大众。

我仔细琢磨后明白了。专业人士写科普难,难在写作习惯和心理上。

一是写作方法容易掉入专业研究方法的窠臼,他们多方调研论证,采用大量实验数据,使用艰涩难懂的术语,严谨求实,力求准确无误,不可避免就会损失文采和大众亲和力。

二是心理上,专业人士写作有自己的价值观,太简单了,总觉得言之无物,没什么意思,难以放下姿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

三是专业泡久了,其实很难把握哪些问题是大众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抓不住热点,书就难以吸引到普通读者。

所以,科普读物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写起来,还是很难把握分寸的。

2

虽然难,但世上总有敢于挑战困难的人。

喏,这本《文明之光》的作者吴军博士,就是这样一个令我佩服的人。

吴军博士是著名的IT人士,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曾经任职于谷歌公司和腾讯公司,还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家顾问。而《文明之光》这本书写得压根儿跟IT没任何关系,它是浓缩的世界文明史。

正如王石先生在序言里面所谈到的,跨界写作是需要勇气的。先不论这本书写得好不好,单单是这种勇气,就足以让我竖起大拇指赞叹,更何况这本书,实在写得太美了。

读书的目的,无外乎三种:消遣、获取信息和增进心智。如果一本书,能让读者囊括三个目的,那这本书,毫无疑问是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书。三个目的都达到,就要求作者把这本书写得生动有趣吸引人,内容够丰富,思考够深入。《文明之光》这本书,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我是用两小时,边读边思考、记笔记,一气呵成、不间断地读完这本书的,读完觉得畅快淋漓,相见恨晚,心有戚戚焉。

跨界写作是需要勇气的

3

这本书到底美在哪里呢?

第一美,章节设计清晰明朗,选材视角独特有趣,内容结构井然有序。

引子从地球演变和人类出现开始说起,八大主题八个章节,按照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中国农业文明、科学、罗马法、瓷器、美第奇家族和文艺复兴、大航海和地理发现排陈开来。

题材选择上,并没有按常规的史学大事记脉络去梳理,而是选择了对人类文明有重大影响但可能被忽略的人和事去讲述。

每个章节前都有问题引入,然后解谜一样层层剥开,揭示谜底,还穿插着作者的实地考察和深刻体会、思考,最后总结发言,读者脑中的脉络立刻得以梳理清楚。

比如讲古埃及文明,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去赞叹和解析我们所熟知的象形文字,而是先讲拿破仑效仿亚历山大帝南征埃及时带去大批学者,军官布沙尔偶然发现了罗赛塔石碑,随行科学家马赛尔拓下了石碑文字,后来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最终解密了石碑象形文字,开启了破解了古埃及文明密码的金钥匙,最后作者总结说,“军事的胜利远没有文明的成就来得持久”,发人深思。

4

第二美,通俗易懂,流畅生动,抓住了读者常有的困惑和兴趣点。

比如,在引子里,作者从宇宙的形成,讲到地球的演变,生命的由来,动植物的进化,直到人类的出现,漫长的一个历史,作者最后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我们把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年,那么人类则出现在这一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半小时。”而且,还在最后附上了一张年表形象说明,让人立刻对人类的“年轻”有了直观的感受。

再比如,作者写胡夫金字塔,是采用的解谜团的方法,230万块巨石,最重的高达近百吨,这些巨石从哪里来?如何切割下来?如何运到工地?如何垒起来?如何填充石缝间隙?如何设计墓室?法老们为什么建金字塔?又为什么制作木乃伊?这些谜团,毫无疑问都戳中了读者的兴趣点,让人不忍释卷。最后,作者说,法老没有不朽,但却成就了千千万万默默无名的人,造就了我们美丽星球的文明。你能不跟着唏嘘感叹吗?

在“瓷器”那一章,作者专门列了一节写“青花瓷”,为什么青花瓷会出现在元代?为什么会用藤蔓图案和蓝白两色?为什么唯独青花瓷在全世界范围受到普遍欢迎?这些问题不仅都是我一直想知道的知识,而且答案也对我很有启发:畅销产品要雅俗共赏、国际化。

5

第三美,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它没有刻意去讲故事,你却感受到了故事的有趣;它只是列出问题,你却忍不住就跟着去沉思了;它也列举数据,但你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你很容易就记住了那些让你或感惊奇或感新鲜的数字。

总之,这是一本好看、涨知识、开眼界的好书,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打开第二册继续读下去了。

原来科普书,也可以写得这么美。

原来科普书,也可以写得这么美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会员合伙人及16W+粉丝创作者,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欢迎您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会员已超300人,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重要 ! 重要!重要!作者发福利了:即日起,“关注”作者头条号(杜豆豆万卷好书读书会)的简友,留言账号,都将获得小福利——贝两枚,感谢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Jan.11《文明之光》1 科普书,也可以写得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