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人生半熟》 |看清期待、活好自己、从半熟的人生开始

在抖音有个扎心的文案《35岁被嫌弃年纪大》:

“和大家汇报下,我今天面试了三家公司,我真的是被打击到了,我和你们讲啊,35岁就已经是高龄了,HR小姐当我面跟我讲,怕你年龄太大,熬不了夜我们不敢要,我真的是一口老血不知往哪喷,我觉得我还能拯救地球呢,怎么就老了?后来二面总监和我说,要不是看你有6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按你这个年龄啊,简历我都不会看的,更别提面试了,这社会是怎么了,35岁就已经是人生的终点了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0岁的我们才开始真正的独立做事,到了40岁的时候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不会被迷惑。而30-40岁的时候便是一种人生的磨练与成长,36岁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是成长中的人生半熟。

“往日多妥协,但改变永远可以开始。前路多迷惘,但内心永远怀抱勇气。”这是《36岁,人生半熟》一书中一句话。

《36岁,人生半熟》这本书中,汇集了27篇散文,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作者的30岁之后的成长,感受到了生活给予的苦恼也看到了苦恼后人生依然精彩无美好。

作者宽宽,一名写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文学学士,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自媒体公众号------好好虚度时光联合创始人,曾于《悦己》专职人物报道,后走上创业之路。三年前移居大理,潜心于东方美学领域的研究、撰述、致力于东方美学的传播。

曾经作者宽宽是一位职业女性,有温馨的家庭,体贴有责任心的丈夫和他们可爱的孩子,双方都有着很好的事业及收入,而现在的他们却选择离开北京这座城市,辞掉了工作、卖掉房子、全家移居去了大理生活。

一、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意难平”,其实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作者在大理买完房后,计划着剩余的钱可以用作孩子的教育基金,和他们的养老金,可是自认为是完美的赢家时,却被房屋中介“主动的安慰”打断了。

“姐,买房的银行贷款这周就批下来了,贷款的人太多了,批得有点慢,你别太难过了啊……”

“等等,我为什么会难过?”

“哦,您不知道啊,哦,那您当我没说,省得您闹心。”

“说!”

“哦,就是,就是您那个户型的房子吧,我刚卖了一套,比您卖时涨了两百多万。”

于是作者选用了“意难平”这三个字,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生活就是不断地选择,然后不断地会出现得与失,再然后在得与失中寻求一种平衡。

曾经一位老阿姨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她是一名护士长,工作极为出色,在即将被提拔的时候,选择了退场,去一所中学当校医,因为孩子上高三不好好学习,她选择去陪伴,工资待遇,福利都没有医院好,她觉得为了孩子没关系,而让她意难平的是医院后来被提拔的那个人是一个和她能力相差很多的人。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的意难平其实是一种欲望,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幸福,你拥有了幸福却不自知,因为得到的喜悦慢慢地会回归于平静,继续我们普通的生活。

而我们要做的是调整我们的心态,敞开心扉,去接纳一切的得与失,生活便会清明起来。

因为人生是场得与失的修行,而修的也是在得与失的切换中的一种心态。

二、以为在前进,却是在空转

在《无问东西》沈光耀的母亲对他说:

“我们想你,能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们大部分人活得像“仓鼠轮效应”里那只拼命蹬动滚轮的仓鼠,以为是获得了前进的空间,却不知自己一直在原地空转,终生无法摆脱。

对于车子、房子的执念,对于孩子教育的执着,对于各种攀比的不放弃。重复在恶性循环中,看似生活品质在提高,但同时因消费产生的负债被无形地压在了我们肩膀上。而我们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好好地审视下自己,却都像仓鼠一样不停地空转。

于是,作者退出那座繁华的城市,来到了大理这座小城,在大理的一天,早上所食面包、果酱、酸奶等,这些都是社区某些家庭的手工制作。每日喝的茶,是从一个专事修行的师兄处买来。还有桌上的郁金香,也是从邻居那里购买来的。包子、馒头,甚至菜籽油、大米,也是来自家庭作坊在提供。

整日里与一群勇敢又放松的人来来往往,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为人父母的乐趣,有真实的追求,真实的感受,至少不尽是人生的幻光,也不会在不停地空转。

生活不再抽象,感受着真实与鲜活,一切可触摸、一切可感受、一切都在自我的修行中。

可接纳、可倾听、可沟通、可不分年龄的抱有一份童真。

三、学会真正的“逃离”,而不是逃跑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范围首屈一指的日本作家。作为一个职业小说家,以品质稳定的高产量与独特的文体立世,三十年长盛不衰。

他近三十岁才开始写作,三十年写作生涯中,有两次选择远离人群,决定了他的写作成就。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道:

“对于眼看将年届四十的我来说,这却不是值得欢欣的环境。有个词儿叫‘人心浮动’,整个社会闹哄哄的,浮躁不安,开口三句离不开钱,根本不是能安心静坐、精打细磨地写长篇小说的氛围。待在这种地方,也许不知不觉就被宠坏了。”

于是,他在八十年代后半期离开了日本,将生活中心转移到外国,离开熟悉的语境和辛苦积累起的读者,逃出去静一静。

所以,我们要学会真正的逃离,而不是逃跑。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没有修行好自己的时候,都生活在一座围城里,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每年都有很多人涌入北上广,同时,也有很多人在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究竟在逃什么?逃避苟且,逃避压力,逃避拥堵,逃避房价,这都没有错,但又都是徒劳的。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逃离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人生处处是修行,在闹市中是修行,在安逸处也需要修行,在压力中修行,在感恩中修行。

修行无处不在,做好自己不被负能量影响及干扰,活好自己就可以。可以在闹市中生存,也可以在烦躁时找个安静的地方,给自己一个独处放松的空间,让自己放空,然后继续前行。

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爱自己,学会在人生中的修行。

别去嫉妒成功,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永远走自己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与神对话》

36岁的女人大多都有了家有了孩子,而生活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也许在有的人的认知里认为36岁是个坎儿,等我们真正闯过了这个坎儿,这便是一种人生真正的成长。

每一岁都是成长,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而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成长也不分年龄,因为最终的成长是一份心智上的成熟。

我们的一生不管是26岁、36岁、46岁……,一切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安排的,人生最终活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态,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

不要总埋怨谁,也不用要总活在回忆里,当下的每个时刻都是新的开始,总有一天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遇见最美的自己,而那些往事也终究会变成我们微甜的回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36岁,人生半熟》 |看清期待、活好自己、从半熟的人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