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称王---------禅让制度的结束

      大禹因带领民众治理了肆虐多年的黄河水患而备受拥戴,声望一日高过一日。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依据一直实行的“禅让”制度,将大禹指定为自己的继承人。舜去世后,大禹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到大禹年老的时候,也想依据“禅让”的制度,寻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他的位子。所以,大禹昭告天下,希望民众能向他举荐贤能之人。不久之后,人们将当时在民间很有声望的皋陶推荐给了大禹,可惜皋陶年事已高,没多久就去世了。之后,人们又向大禹举荐了皋陶的儿子伯益,通过考察,大禹认为伯益是个很贤能的人,就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位子。


  过了几年,大禹在南巡途中病逝。依照“禅让”制度,伯益准备接任部落联盟领袖的职位。不曾想,大禹的儿子启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父亲联盟首领的位子理应是他的。对于启的做法,大禹身边的大臣都不同意,他们认为这等于漠视先人定下的“禅让”制度,启争辩说:“今时不同往日”这样的老古董早就该抛弃了。很快,伯益就被启使用武力驱逐到了箕山之南。之后,启在钧台大设宴席,强行命令各部落联盟首领前往赴宴。在宴席上,启向众人昭告:从现在起,他就是夏朝国王。至此,夏王朝正式诞生。


 夏启这番前无古人的举措,激起了部分部落首领的反抗。首先出来反对他的是有扈氏的部落首领,他指责启夺走了伯益的位子,破坏了先祖定下的“禅让”制度,让启马上把王位还给伯益。启自然不肯,导致双方在甘泽爆发了一场激战。由于得到了其他部落首领的支持,有扈氏在军事上取得了优势,在战争中大败启的军队。战后,启的部队抓紧时间招兵买马,重新整肃军队,打算再与有扈氏较量。这时的启,心中非常镇静,他心理很清楚,现在有很多人不同意父死子继,所以他才得不到支持。要是此时与有扈氏再起战争,肯定是没有多大胜算的。若想取得最终的胜利,笼络人心才是首要的,应该要想办法让民众都站在自己这边,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个贤能之人,比伯益更有资格继承王位。


 领军还朝后的启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开始对自己严加要求。他每天只吃一顿饭,每顿饭只吃一碗青菜,晚上在柴草上睡觉;除了祭神和祭祖之外,不许任何人演奏音乐。他尊老爱幼,时常救济有困难的老人和孩子。同时,他向天下昭告寻求贤能之士,希望有才德的人能够自我推荐,并承诺若真的才德兼备,会立即启用。启这种严格约束自己和遍求贤才的举动,果真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并产生了不错的效应。三年之后,启的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民众纷纷赞颂道:“启是大禹的好儿子,他对待自己是多么的严苛啊,对待别人又是多么的宽厚啊。由此看来,伯益及不上他,让他治理天下才是正确的。若是以后有人来跟启争王位,我们应该站在启这边才是。”就这样,天下人慢慢地开始觉得废不废除“禅让”制度并不重要,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谁能治理好国家。

          多年的苦心经营使得民心倾向了启这一边,见此状况,启挑起了跟有扈氏之间的战争。这次的状况与之前大有不同,民众听说要攻打有扈氏,群起响应。最终,有扈氏被启彻底击溃,有扈氏的部落首领也被启俘获,最后被贬为奴隶放逐到草原放牧去了。

         从此,启的地位再无人能撼动,禅让制度被废除,父子相传的家天下制度正式建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启称王---------禅让制度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