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汉字本源 显文化自信

今日读到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吴晨璁、张茜茜提供的《溯汉字本源,浙师大学子巧解小学汉字识字难题》一文,颇有感触。

汉字是构成书面语言的基本单元,“识字与写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学段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重阅读与写作”“轻识字与写字”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乏文中所提及的“汉字识字教学主要采用集中识字法、拼音识字法等传统方法,教师依赖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单一乏味”以及“汉字识字教学往往割裂了汉字的文化内涵,更多地采用机械的教学与输出方式”等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课题组成员们通过深入学校,走访师生,进行了扎实的“田野调查”,不仅了解了识字教学的现状,而且从字源研究入手,积极寻找文化视域下的识字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们通过文献研究,整理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生字的字源以及演变过程,发现汉字的意义。她们结合文字学知识,用一幅幅有趣、形象的图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音形意巧妙结合,使得汉字的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被鲜活地呈现出来。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探寻字源,发现造字规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表现,让他们体会汉字在悠悠岁月中的曼妙变迁,感受汉字音形意完美融合的美学意趣,领悟汉字所代表的一脉相承未曾断绝的文化力量……这是一种多么有意义的尝试。

虽然依据字源进行识字教学的做法并不算创新,但莘莘学子们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躬身入局,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责任、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难能可贵的。

聚微光烛照,积萤火成炬。期待有更多如此般令人亮眼的小调查,小研究,小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溯汉字本源 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