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央政府的财政与军事失败的关系

为什么明朝灭亡那么快?因为清政府在长白山发现的人参给清政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满清财政状况远远好于明中央政府。

为什么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坚持了100多年才灭亡?因为江南财税还在自己手里,每年江南税款运到西安,唐中央政府即募兵,出关攻击河北藩镇,把藩镇打服,年底藩镇又叛乱,没钱,忍着,来年税款运到,继续募兵。皇帝每天就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打藩镇。

为什么北宋靖康之变后立刻失去江北土地,因为大运河完了南方的税款粮食运不进来,只好逃到南方建立南宋。

唐代是腿被人打断,钱包在我手里,宋代是腿被人打断,钱包也被人抢走了。这结局能一样么?



中国古典王朝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历朝历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兼并之后土地向大地主或皇室集中,大量小农失去土地成为佃农或流民。而由于小农经济中中央政府是通过层层官僚体制直接向小农征税,大地主或皇室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缴税,因此这种现象又反过来直接影响中央政府的税收和财政。从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流民越来越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而中央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实力来解决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属于“只欠东风”的状态了,任何偶然事件点起的零星火苗就可能成为加速王朝覆灭的导火索。相对来说,几个大朝代中只有宋朝在财政方面解决得较好,由于政府从贸易中抽取商税,因此不但国家财政不像其他朝代一般吃紧,还造就了繁华的商业活动与商业都市。

明朝基本也不例外,嘉靖年间就已经面临比较严重的财政问题。拜全球贸易体系所赐大量白银内流,填上了财政亏空,成功续了命。之后张居正的改革是想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一种新的结算体系(白银、土地),才有了万历中兴。但是这种改革并没有触及王朝的核心地主阶层的利益,因此小农经济基础并没有改变,也没能缓解土地兼并等一系列问题,到了万历后期,财政就再次吃紧。个人认为万历皇帝不是不知道其中缘由所在,提出征矿税从另一个角度还是在想办法扩大中央财政收入。注意万历在这里是派宦官以加内库内帑的名义去征的(后来看内帑大部分还是用在了国家财政支出上来填补户部的亏空了),说明他压根没办法通过行政手段和官僚集团来推行。这一方面是由于万历皇帝本身和官僚集团长期对立,另一方面到了万历年间作为各个利益集团在朝廷代表的文官集团各党派已经形成势力了,自然不会同意让万历皇帝财政扩充的举措落在自己所代表集团身上。因此这个问题愈演愈烈,最后文官集团基本就是铁板一块,公开和皇帝对着干

到了天启皇帝时期,为什么皇帝纵容魏忠贤及其阉党?个人认为从政治上说无非就是与文官集团形成制衡,从而能夺回部分皇权。大家注意,明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宦官乱政”,宦官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实力(如汉朝唐朝宦官掌握禁军能废立皇帝)。因此明代的宦官实际上是皇权的代表,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否则崇祯哪那么容易就扳倒魏忠贤啊?同样正是由于这一平衡的出现,相对来说天启在位6年反而是明朝末年取得成绩相对较多的一段时间,尤其在辽东(努尔哈赤之死)。可惜皇帝死得早(23岁)。

崇祯上台搞掉阉党,这种政治上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问题是他并没有建立新的势力去平衡文官系统,孤身一人和整个文官集团对抗啊。结果可想而知,财政问题依旧存在,东南地主铁板更坚固,中央收不上税不从这一点入手居然采用了裁撤驿站的法子,于是陕西下岗公务员李自成就走上了造反的不归路。到了后期实际上崇祯把手里的牌全部打光了,焉能不败。

第二点,兵制的崩溃,这实际上还是和财政有关的。明朝采用的兵制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其主要思想是脱胎于唐朝的府兵制。实际上这一点让人很想不通,唐朝的府兵制在玄宗时期就崩溃了,并且是玄宗皇帝下诏废除的,八八同学居然又把它拾起来了……卫所制确实能够解决前期供养军队的财政问题,但是一来这样的士兵承担的任务过多(开垦抛荒等),长期以来战斗力无法保障,二来在财政上又是一笔乱账,很多时候是“自负盈亏”的状态。正统年间逃亡官军就已达1633664人。嘉靖年间用兵日多开始募兵,就导致了私兵的出现。私兵一旦出现,中央政府在军事上的各种设想就再难彻底贯彻了。同时财政上私兵基本就是个无底洞,给将领效力嘛,为什么不找个给钱多能吃饱能养活自己的。到了崇祯年间,本就拙荆见肘的财政很大一块都投到辽东关宁军上去,内地平叛的军费只能让将领自筹,无疑又加重了国内本就尖锐的阶层矛盾。

这两年的两部和明末有关的电影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管中窥豹”的效果,《大明劫》中体现了孙传庭是怎么筹饷和地方士绅是怎么应付的,反映出明朝财政上的问题。

朱元璋的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划地为牢”。每一户都有固定的不可轻易改变的户籍,主要是民户,要缴田税,要服差役。其次是军户,要服军役,当兵是为国家服特殊的差役,还有负责屯田。三为灶户,负责煮盐缴盐税。其它的还有医户、匠户、渔户等等。朱元璋设计的理想社会,是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业,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一直维持下去。民户之上有里甲制度,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军户之上有卫所。灶户有盐场。官府收税,以民户为例,只要在每个县按照户口数、田地等则(田地质量、收成)确定每年应上缴的夏秋粮食,记到黄册里。每隔十年再清查一次,重新造册。只要地方官员用心,百姓听话,财政收入就不会有问题。但社会不可能不发展,人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而时间一久,贫富差距就会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中央政府的财政与军事失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