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父母的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

非常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越读越喜欢。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家长教育学。第二章,睿智父母,第三章,给儿子和女儿的信。这本书全面地论述了学校和家庭应该如何培养人,如何塑造他们的精神生活。

”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他说:”道德教育要从童年抓起,童年时代由谁来引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决定着他今后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在孩子童年的时候让他感受到被爱,培养孩子的高尚的品质。

书中有好几个举例,因为小时候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导致孩子不懂得为别人付出,培养出自私的,唯利是图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童年,少年时代幸福和欢乐来得越是容易,成年以后真正的幸福就越少,这是教育的一个规律。回想起现在无数的孩子因为想什么就买什么,物质生活已经很富裕,结果孩子在学校也不愿意努力学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样培养的人会失去很多机会。

教育孩子,实际上就是教育自己,父母的自我教育是影响子女的强有力的手段。如果要我们在许多关于爱情的同义词中,选择一个最能表达爱情的本质的词,那就是”一种不倦地劳动”。爱情意味着用心灵去感知人,哪怕是最细小的精神需要,这种用心灵感知人的能力,不是可以用语言传达的,它只能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孩子。书中告诉我们,母亲每天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和精力,父亲的一举一动,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亲对母亲繁重劳动的态度。所以,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还有如何去经营家庭,这些观点有深度,让我感到很惊喜。孩子为什么会说慌,为什么不听家长的话,都是爸爸在家庭里是否做好了榜样的力量。”只有孩子亲眼见到美好的事物,并且被它吸引,他才会产生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道德观念只有在人类高尚情操的基础上,在非常微妙的教育气氛里才能形成。””怎样才能使孩子心灵的琴弦敏锐起来,只要轻轻地拨动,就能和父母产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孩子从幼年起就经历和体验细腻、真诚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教师和校长一个很大的失误,是不研究孩子变得难教的原因。医生总是首先为病人仔细检查身体,努力寻找并确定病因,然后再着手治疗。一个真正的老师,应该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仔细,耐心,深入地研究孩子。研究他们的智慧,情感,道德方面的发展,一个教师不能让孩子感到没有希望,可是,我们却有很多老师每天都在做打击孩子的事情。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即使是真正低能的孩子,也要让他不感动自己的残缺,也要让他感受到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快乐,享受到认识的快乐,享受到智慧劳动和创造的快乐。

对孩子的智慧,思维启蒙得越晚,孩子就越迟钝,越难以教育,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规律。

心灵空虚的人就像被蒙上了双眼,既看不到自己的善良,也体会不到自己的尊严,他们不会创造善良,不会用自己心灵的力量抵御邪恶;创造和抵御邪恶,是人最大的幸福。保护孩子的心灵,就要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神圣的信念。让儿童树立对良善的信心,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它几乎是最复杂的教育工作,如果您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成功,您就可以相信您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走上邪路。要孩子相信良善,就必须让他看到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美好的事物,让他在为别人做的好事中留下一点点心血。只有在儿童用善举来表达自己本性的情况下,对善良的信念才会真正成为他心目中神圣的东西。就好像极度的干渴驱使人不得不走向清泉,良知和本性也驱使儿童不得不做好事。

冷漠是利己主义毒树上结出的浆果。对一切都冷漠无情的人,没有任何理想,他会成为叛徒,昨天他还崇敬的东西,今天就可以肆无惮忌地往上面泼脏水。这种人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要防止儿童冷漠,就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找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把它发扬光大。要保护儿童的心灵,就要教育孩子说真话,真话是最高法官,要求孩子说真话,永远是教育者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劳动和诚实是两股相互补充的强大的教育力量。让能力强些的学生不要以为自己总能得高分,让能力弱的学生也不要以为自己命中注定只能做些容易浅显的作业,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艺术。在集体中对学生进行公开评价,这是客观评价学生劳动的必要前提。懒汉也可以做你要求他做的所有事情,不过这时让他干活的唯一动因,是强迫和监督。精神懒惰,没有把工作做得快一些好一些的内动力,是懒惰;亲手做成一件事,却完全不关心它的质量,就是这样一种懒惰。懒惰使儿童没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儿童的心灵发生扭曲,要激起儿童工作的愿望和热情,就要让他品尝到创造活动的幸福,激发孩子的振奋精神需要十分精细的教育技巧,它能把孩子从没有快乐、枯燥乏味的生活中解救出来。

思维是贯穿这些活动的红线,精神振奋首先唤醒沉睡的思维,要激发学生在工作中肯定自我的愿望,没有这个愿望,就不会有热爱劳动,富于创造劳动的人。

不需要对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给予评定。过分的表扬培养出孩子的虚荣心。要特别谨慎地对待表扬,要努力引导人出自内心的需要,凭着良心去做好事,而不是贪图表扬。

我们让十二三岁的少年做一些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智力的工作,到十五六岁时,工作的紧张度变得大一些,几乎接近成人。怎样把严格要求和关怀,严厉和抚爱,服从和自由很好地结合起来,究竟什么是明智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给父母的建议》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