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 ——《如何有效阅读》读后感 2019-10-30

你觉得幸福吗?

《如何有效阅读》是日本藤原和博的作品。读此书缘起于它的名字和封面上赫然印着的“风靡日本,畅销10000000+”字样,好奇如我,认真数了1后面的一串0,本着“畅销书自有其畅销的道理”理念,开始快速翻页。就我而言,触动较大的是书中关于“幸福论”的探讨。

书中提到了“成长社会”和“成熟社会”2个概念。作者认为,日本已由20世纪型的成长社会所象征的“千篇一律”的时代变了21世纪型的成熟社会所象征的“各不相同”的时代。

成长社会的幸福论

在成长社会,幸福论是模式化的,也就是大家都认为正确的“千篇一律”的幸福论。大致是这样的:

乖乖听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只要当一个能够“尽快地”“好好地”得出正确答案的“好孩子”,就可以进“好高中”或者是“好大学”。

只要能进“好大学”,我们就可以进入诸如上市公司或者有名企业之类的“好公司”,或是当上公务员,有个铁饭碗。只要我们能想办法进入那些地方,少说也能当个部门的什么什么“长”,收入虽算不上很高,但月月准时到账,年年呈一定幅度增长,所谓“旱涝保收”,只要你不攀比或追求奢侈生活,基本也是吃穿不愁、生活宽裕。

只要不发生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就能一路工作到退休。退休工资月月有,医保社保来加持,一定程度上并不用担心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退休后,每天期待自己的儿女带着孙子孙女来家里玩,但不久后谁都不来了。因为儿女忙于工作,孙子孙女忙着学习和琳琅满目的兴趣班。

这样一来,为了排解寂寞我们可能会开始养宠物,应该会养成早晚带着宠物去散步的习惯吧。之后,就是享尽天年,寿终正寝。

看完上述描述的图景,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呢?反正我是觉得好像就在说我周围绝大部分人,包括自己。

在成长社会中,只要跟着周围的人一起追求普遍的幸福模式,70%的人不需要太注重自己的人生规划都可以变得幸福。

当年,相当有“个性”的那部分人,要被大众承认估计就难了那么一丁点儿,比如说,一个有表演才能但对学习毫无兴趣且数学从不及格的孩子,大概率是考不上大学的,若家境一般无法提供好的支撑和平台,那么这个孩子基本就与大众眼中的“好”和“优秀”无缘啦。



猜猜,这双小脚丫的主人此刻在想什么呢

成熟社会的幸福论

在成熟社会中,每个“各不相同”的人必须自行以社会动向和自己的人生为鉴,确立属于自己的幸福论。

“幸福分为哪些种类?有几个阶段?”

“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

“用钱买得来幸福吗?”

“到底要有多少钱才能获得幸福?”

“如果不能用钱买幸福,还有什么手段能让我们获得幸福?”

“要获得怎样的地位才能变得幸福起来?”又或者说,“幸福与地位和名誉是没有关系的吗?”

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去寻找。

在宗教发挥作用的社会,是由宗教创造故事,告诉我们何谓幸福。而我们不信宗教。但,人都需要信仰,否则精神世界将是无尽的空虚和飘摇。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探索来形成属于自己的信仰或是“幸福论”。

就我而言,可能还没办法准确判断现所处的环境是否已进入成熟社会,亦或是还处于过渡期。但至少,我感受到了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选择的个性化,以及曾经,精神世界时不时的空虚和摇摆,“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此生,值得?不值得?”我反复地问自己……

到现在我也没有答案,但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平台不断地去探索新的事物,“拓展生命的宽度”,这种空虚和摇摆地时刻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少,我想,我应该是变得更加幸福了吧。

想起连岳曾经的一篇推送,他说,只要认真工作,对家庭和家人有责任心……(具体是啥忘记了),普通人大概率也能幸福。我觉得他想表达的,应该是成功并不一定就是“功成名就”、“呼风唤雨”、“亿万富翁”,我们也可以去探寻其他幸福的摸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幸福 ——《如何有效阅读》读后感 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