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阅读∣《金钱的灵魂》下:“内卷”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选择?

-   第 3 篇轻阅读文章   -

阅读时间:约20分钟

微目录

▌“不够”成为我们人生的背景音乐

▌关于匮乏的3种有毒迷思

▌怎样放下匮乏心态?

▌充裕究竟是什么?

▌关于充裕的三个真相

▌如何创造充裕的心态?

▌《金钱的灵魂》上:如果金钱会说话,你猜它会对你说什么?

前言

最早知道“内卷”这个词是在豆瓣的话题里,一直对这个词的含义很迷惑。

后来查了查,大致的意思就是“被自愿”参与竞争,大家为争夺有限资源不得不比以前付出更多努力,收益却比原来下降的现象。

被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这个词屡次出圈,引发讨论,说明很多人对这种现象感同身受。

但《金钱的灵魂》的作者琳内却认为包括金钱在内的资源紧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象


一、“不够”是我们人生的背景音乐

对许多人来说,每天早晨一睁眼,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没睡够。”

接下来的念头是:“我的时间不够了。”

“不够”的想法总是自动出现,我们甚至从来没有真正去考虑或检视过它们的真实性。

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谈论、思考、担心我们缺乏的东西: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身体锻炼得不够;

我们没有足够的工作可做,即使工作足够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

我们没有足够的权利,没有足够的金钱;

不够苗条,不够聪明,不够漂亮,所受的教育不够——永远都不够。

每天我们带着这一堆念头入睡,一觉醒来,又一头扎入“匮乏”的幻象之中。

为什么我没有马上排斥琳内说“匮乏是一个幻象”的说法呢?毕竟每样东西看起来都是有限的。

是因为书上说,有时候我们不一定真的体验过匮乏,并没有“缺少什么东西”的实际经验,也不妨碍它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最深感受,成为我们体验人生的滤镜。

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但也从来没有被饿过饭。

可是那种对生存,对,真的是担心自己会吃不上饭的恐惧深深影响着我后来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很多行为。

这种影响的笼罩时间之久,程度之深,只有我自己知道。

所以当有个朋友说,现在这个年代想被饿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楞了很久。


二、关于匮乏的有毒迷思

01.资源紧缺

这是内卷现象的动因,因为资源看起来就那么多,一个职称评级的名额不是你得就是我得,市重点中学你的孩子进了,我的孩子就进不了。

资源紧缺,不够我们所有人使用,无法用来维持每个人的生活,总得有人被淘汰出局。

这一切看起来就是这样,多么真实又自然。

然而琳内说,认定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匮乏的世界,完全是一个虚假且有毒的信念

这种观念导致一种恐惧,在这种恐惧的驱使下,我们一直都在设法确保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珍爱的人不至于成为被碾碎、被忽略或者被淘汰的那个人。

于是我们加入到“被自愿”的内卷竞争中。

我在看这一章节时,心里反复问:“真的是这样吗?证据在哪里呢?”因为实在太违背我的日常经验了。

琳内在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资源不紧缺”的证据。

这样的洞见是基于她的工作性质。

既能接触到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身家过亿的资助人。

也能接触到在印度、非洲穷困国家,极度缺乏资源的人。

琳内经过长期的观察、参与、体悟得出的。

巧的是,同时间我看到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前言中,最后一句这样写道:“……我们能否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完全自足的无始无终的宇宙之中。”

02.多多益善

如果一直心怀“资源紧缺”的恐惧,不断积累更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变得更好,拥有更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时候,意味着“现在的我们不够好,拥有的不够多”。

它会驱动我们盲目追求更多,多到超出我们本身的需要,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能量就会凝滞。

这不但不会让我们体验到更深的价值和美好,还会减缓我们的生命能量代谢。

▲ 图源电影《千与千寻》

只要我们信奉“多多益善”,就很难停下来不去追逐。

它还会导致我们用财富上的成功以及其他外在成就衡量自己和别人。

忽略我们作为人——那无法估量的内在天赋。

提到资源,我们第一个很自然就想到的是钱,有钱好办事。

但我在这本书里重新认识到很重要的一点是,资源还包括时间、注意力、才华、勇气、体力等等

它们在做成一件事上所起的作用和钱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只是在唯金钱论的文化中,这些更为珍贵的资源显得太过缥缈。

就像全职家庭主妇的付出很少得到社会甚至是家人的认可,因为没有创造看得见的经济价值。

但操持家务、育儿养老所需要的时间、精力、爱和智慧,难道不是和钱一样构成让家运转得更和谐幸福的重要资源吗?

在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中,如果我们愿意放下“多多益善”的信念,连接我们与身俱来的资源,才是通往真正富足自由的道路。

▲ 图源电影《千与千寻》  

03.事情本就如此

我看了豆瓣上关于“内卷”话题下的几个高赞贴,有高校的、有职场的。

每个读来,我都能感受身在其中人的无奈、挣扎和愤怒。

同时也无一例外地有着这样的潜台词:“事情本就如此,没有任何出路。”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会感觉自己处于无助的境地,进而相信问题根本就是无法解决的。

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多半就屈从在这样的信念下,放弃了自己的潜力。

然后事情就真的变成了我们认为的那样,这是最可悲的自证预言。

其实我们的时间、精力、钱财、才华、潜力、健康状况还是那么多,只是一念之转,让我们决定使用还是不使用它们来创造不同的故事。

琳内告诉我们,世上本无“本就如此”的事情,也不存在“绝非如此”的事情。

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如何作为,并用自己的行动来有所作为。


三、如何放下匮乏观念?

匮乏观念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心态而已,既不是不可避免的观念,也不是无法走出的牢笼,更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本就如此”。

你可能心里嘀咕:“说得轻松,心态哪是说改变就改变的。”

并不是说这是容易的,相反,诸如“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的“金玉良言”。

在我们有能力辨别和质疑它们之前就已经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影响我们的行为,局限我们的视野了。

作者提出这样一个与我们日常经验相悖的洞见,像是邀请我们看到另一种可能,在原本顺流直下,本就如此的道路上辟出一方小竹林。

你也许上去看了看,又继续上路了;也许你就此留在了竹林里,找到了你需要的东西……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放下像我们人生背景音乐的匮乏心态呢?

我得到的答案是:just放下就可以了。放下已陪伴我们半生的基于匮乏感的训诫和谎言。

推荐一个我最近尝试的很棒的冥想,在小程序里搜索「奇迹30冥想音乐」。

里面有很多主题的免费冥想音频,找到「清理冥想:清理生命中的牵绊」。

▲ PS:没有利益相关,单纯推荐

尝试跟着音频的指引冥想,你会更加理解怎么放下和释放那些把我们“拉下来”的信念。

我是怎么觉得书中说的也许是对的,“匮乏”可能真的是一个谎言的呢?

尽管周遭“有限”“争夺”的体验是那么真实,但同时我也看到身边的大多数人是不幸福的,不管是我能接触到的富人还是穷人。

那么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信奉的生活理念和策略并没有带来普遍性的幸福快乐。

那是不是说明这个大多数人信奉的理念和策略是错的,更准确地说是和真相相反的呢!?

就像活在一个镜像的世界,我们现在的操作背离了我们内心最深切的愿望。

于是,第二个策略就是:用相反的观念——充裕来替换原有的——匮乏


四、充裕究竟是什么?

普遍存在于我们心中的匮乏心态是一种信念和迷思,它对我们的影响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相信程度,信则灵。

如果你不去觉知和审视这种总是“不够”的感觉是真是假,就会无意识地去追逐更多,无法体会已经拥有的美好。

一旦愿意放下这种心态,就有机会为“充裕感”留出内在空间,你和金钱的关系就可能从紧张压抑转变得更为健康有益。

琳内说的充裕,指的并不是数量上的充足。

“充裕”并不是介于贫乏与丰盛之间的一个数量级,例如比贫乏高两级或者比丰盛低一级。

充裕根本就与数量无关

你可以联想我们的呼吸,每一次吸入的氧气,不多不少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呼出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必须释放的。

恰到好处而且是对生命的肯定与加强。

充裕是一种体验,是我们创造的一种意境,是一种宣告,一种知晓,知道我们拥有充足的资源

琳内负责的战胜饥饿项目在一次与塞内加尔小村庄的合作中见证了这种充裕的力量。

当时沙漠侵吞了塞内加尔大部分的土地,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即使是世代生活在沙漠中的村民也面临着浅井即将干涸的问题。

在深入到沙漠腹地去与当地村民商讨要如何解决问题之前,琳内心想,自己或许会遇到一些绝望、饥饿、身染疾病、面容憔悴的人。

然而刚到约好的会面地点,一群兴高采烈的孩子跑在前面迎接他们,然后看到在沙漠中仅有的两棵巨大的猴面包树荫下,男人击鼓、女人起舞,全村人热烈欢快地欢迎客人的到来。

塞内加尔信仰伊斯兰教,在他们开会讨论的时候,开口说话的都是男人,女人只能坐在外围,聆听、观看,但不参与讨论。

然而琳内明显感应到她身后女人的力量,她感觉她们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于是在得到部族首领的同意,翻译的帮助下,琳内单独和女人们坐在了一起。

有几位担当村中女性领导角色的妇女马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她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下,有一个天然的地下湖。她们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

但是村里的男人不相信,也不同意她们做挖井这样的工作,她们只能做织布、带孩子这样的事情。

她们需要的外在帮助不是钱、食物或者救济品,她们需要的唯一帮助就是让她们获得男人们的同意,允许她们挖一口深井,获取水源。

经过多次协商,村里的男人们终于同意了。

此后的一年,村民一直节俭地使用现存水源,女人们就利用手工工具和战胜饥饿项目提供的简单设备进行挖井工作。

挖井过程中,她们相互帮助照顾彼此的孩子,歌声和鼓声是她们工作时的伴奏音乐,她们从未怀疑过是否真的能挖到水。

最终,她们如愿以偿,找到了那片她们在之前就“看到”并坚信存在的地下湖。

从此,不只是他们的村子受益,附近的16个村庄也有了足够的水源。

妇女们在村中的地位和价值也完全不同以往了。


五、关于充裕的三个真相

▌01.金钱如流水

长大后再看《狮子王》这部动画片,我注意到一个小时候像完全没看过的地方。

狮子王木法沙带着小狮子辛巴巡视领地,木法沙告诉辛巴:“世上万物和谐共存,国王需要理解这种平衡,尊重所有的生命,从蚂蚁到羚羊。”

辛巴不解地问道:“可是我们狮子就是吃羚羊的啊。”

木法沙说:“没错,但我们死后会变成草的养料,而羚羊是吃草的。”

▲ 图源电影《狮子王》

真的是惊叹1994年的创作者们宏大的生命观,以及把其中的哲理融入到动画片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你可曾想过金钱被人类赋予的能量也参与到这一自然循环当中。

它流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时像奔腾的大河,有时则像潺潺的小溪。

经过我们这个内在空间或匮乏或充裕的中转站,流向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认为钱总是不够的,恐惧哪哪都要花钱,担忧不赚就没得花。

赚钱上,我们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获取和囤积金钱这个结果上,对怎么获取的方式几乎很少关注。

我们不假思索地把自己局限在少数甚至只有一种我们知道的——更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外界告诉我们的——赚钱方式上。

至于这种方式是不是在盘剥和损耗你,你作为人自带的天赋、热情、才华是不是得到发挥,是不是真的给你和你爱的人带来幸福,从未被认真思考过。

花钱上,如果我们认为钱是紧缺的,我们就会焦虑或悲伤地看着它流走,或者守财奴般地想把它死守在身边。

但如果你知道并且相信资源(不止是钱)是足够的。

你会发现生活没有在逼着你走,而是在邀请你看到更多可能,我们永远都是有选择的。

赚钱上,你或许会选择更符合自己心意的谋生方式,你开始注意到自己身上以前未曾关注的天赋和才能。

你说“我没有什么天赋。”

那我告诉你两个只要是活着的普通人就拥有的宝贵资源:时间和注意力

想想那些写畅销书的作家、写代码的软件工程师,你说时间和注意力不能生出钱来?

花钱上,如果你认为资源是足够的,但也不是多到肆意挥霍的程度,你会把它导向你真正关心的人和事上。

当你开始把金钱来去看作你生命里的河流,并有意识、负责任地调整它们进出的方式,你就开始与金钱建立起了健康的关系。


▌02.欣赏创造价值

欣赏是“充裕”的动力源头。

有一个流传在印第安的故事,一位老人对孩子说:“我们的内心有两头狼在争斗,一头充满恐惧,易怒好斗,一头充满爱意,平和稳定。”

孩子问:“谁会赢呢?”

老人说:“我喂养的那一只。”

这里的欣赏指的是你的注意力,你投入注意力的事物就会生长、壮大,不论它是什么

如果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缺少的事物上,各种相关的想法和情绪因你的关注而滋长,匮乏感就会占据你,成为你的人生之歌,成为你为自己创造的愿景。

如果你关注自己谋生的能力,关注以符合自己内心期许的方式获取金钱的资源,那么你就会重新看待并开始运用它们。

在此之前它们或许就在你眼前,但是你认不出它们的价值,这种“原来我有”的经验很奇妙。

欣赏自己,欣赏我们此刻的样子,而不是你要先去上个课,精通了什么技能,才觉得自己值得被欣赏。

我相信除了前面说的普通人都天然拥有的时间和注意力,每个人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独特天赋和优势。

之前它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你的正视,显得很微小。

但你慢慢体会,会发现它们是埋在沙土里发光的钻石,等待着你去挖掘、运用、创造不同。


▌03.合作创造丰盛

书中提到一点,我们的世界正在从一个“你或我的世界”——你我之间只能有一个胜者,我们必须去争去斗,看看谁笑到最后。

转变为“你与我的世界”——我们所有人都是赢家。

在充裕的境界中,我们相信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是足够的,当然也是有限的,合作与互惠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然而我们目之所及的内卷竞争以及对“匮乏”的恐惧阻挡我们看到这种互助互惠的生活方式。

最近我在工作上就体验了一次从“你或我”到“你与我”的心态转变。

刚开始我挺紧张和敌视的,因为我认为晋升的名额只可能在我或这个同事之间产生一个。

于是我开始“努力”表现,但目的不是把工作做得更好,而是强过同事。

当然我自己也很疲累,因为这种工作方式我并不喜欢。

转折在有一天同事主动提出,帮助我完成本来是我的工作,我很意外他并没有把我当成一个竞争对手。

我开始想,为什么不会是我们两个一起晋升呢?

于是我开始把注意力关注到做好事情上,不光我自己的事,还有我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为这个团队贡献什么?

半个月后的结果是,我们俩都晋升了还拿到了当期的小组第一!

我没有和他聊过这件事,但我仍然感激他,让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拥有充裕心态的人是怎样的。

合作中拥有金钱这种资源的参与者和其他拥有个性、知识、创造力、经验与智慧等资源的参与者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

这不是天真的自我洗脑,而是事实。

上个世纪60年代,战后的经济繁荣带来了全球社会财富的急速累积,钱越来越“不值钱”,钱到处找“好项目”的时代已经来临。


六、如何创造充裕的心态?

在如何获得充裕的心态上,有一个很吊诡的点。

我们总觉得越大的真相伴随着越大的秘密,要获得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华杉老师说:“我们不能变得伟大,是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

获得充裕不需要翻山越岭,过万重山,当你知道充裕才是这个地球的自然法则和真相,并且愿意相信它,就已经拥有

可是我们的记性总是很差,总是会被惯有思维和“现实”世界拖回原来的地方。

琳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帮助在联合国贫困程度列表上位居第二的孟加拉国人民摆脱贫困,发起了一个名为“愿景、承诺与行动工作坊”的活动。

对我们个人而言也很有参考价值。

在《与神对话》第一卷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神说:是先有了状态,才引发行动,最后带来相应的结果

而大多数人是要先看到别人赚到了钱,这件事做成功了,才愿意采取行动,而在体验到成功状态之前,这大多数人就放弃了。

那要怎么拥有充裕——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的状态呢?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创造这样的状态。

答案就是“观想”,或者说你更熟悉的“想象”。

• 体验充裕状态

• 观想愿景画面

• 带状态读承诺

这三条是我按照书中获得的灵感,践行以后总结的方法。

在观想中,它们是没有顺序的,而且是循环往复的。

也就是说开始“体验充裕状态”,你实在硬想不出充裕状态是什么感觉,可以先跳到第二条“观想愿景画面”。

想象你希望做成的那件事真的做成时的样子,这里不光是要想象“事件”,更重要的是要想象做成的“样子”和“画面”。

比如你想月入五万,光是“想做了什么,赚到了五万,你很高兴”这样干巴巴的事件是没有能量的。

你需要想象你月入五万时的样子,体会你每个月月入五万时的状态。

更具体地是,你月入五万时候的“看听说做感”。

你月入五万的时候一定不是现在这样看待世界的,那你会怎么看?

你月入五万的时候一定不是现在这样听自己和别人,那是怎么听?

你月入五万的时候会怎么说话?怎么做事?

你月入五万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

不要着急,细细体会你脑子里“看”到的画面以及感受。

慢慢地,你会把注意力放在“我有什么”,而不是“我缺什么”,你会有足够的能量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但在这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出自己的承诺,不然之前的观想很容易变成“幻觉”,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这个承诺只能自己写,别人替代不了,而且很可能不是一次写就,因为就算是自己也要慢慢才能看清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关注的是什么。

这是我做出的承诺。

▲ 仅供参考,你完全可以写个自己Style的

我每天会读一遍承诺,可以在先有了充裕状态读,也可以先读承诺来找状态。

总之它们是循环往复的,都是为了让你先拥有良好的状态,引发积极的行动,最后收获梦想的结果。

类似的做法我在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中也有看到,每天帮助新信息植入我们的潜意识中,最终反过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光念承诺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我们在读的时候的情绪状态


结语

回想一下今天你有对自己或别人说“ XXX不够”吗?可能是时间/钱财/能力/吃得/睡得/锻炼……检视一下,它们真的是真实的吗?

欢迎你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在留言区,一起交流。

今天你从《金钱的灵魂》中了解到这种匮乏心态是普遍存在但虚假的。

地球有一个自然法则——充裕,你了解了充裕的三个真相,以及我根据书中的智慧,实践“如何创造充裕心态”的分享。

希望这个“愿景、承诺与行动”的方法可以让你获得力量和勇气,去做你想做的事。

祝贺你收获了「七竹财商轻阅读」No.2本书的精华。

我为你准备了这一篇章的行动精华卡片

如果你喜欢并得到启发,希望你可以把它转发给3位你最关心的人,分享你的收获。



下篇预告

下一本书《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的作者吉姆•罗杰斯,与索罗斯联合创立了量子基金的传奇人物。

这本书是他写的个人传记,描述了许多他的生活和投资经历。

有趣的是罗杰斯并没有金融或经济专业的教育背景,他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去华尔街工作源自一次耶鲁校招。

这也成就了罗杰斯独特的世界观和投资风格,他是个知行合一的“中国吹”,认为亚洲会在21世纪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于是全家搬到亚洲,让女儿学中文,为这即将到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我梳理了书中罗杰斯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分析市场的思路,以及给我们普通人在投资和生活中很有启发的建议。

敬请期待!



点赞、转发的都是发财宝宝

你可能感兴趣的:(轻阅读∣《金钱的灵魂》下:“内卷”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