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瑞言言二的课程上有人推荐过过,刚开始不以为然,觉得是一本心灵鸡汤。没想到她会是礼物来到我面前,让我有意外的收获,特别感谢送礼物的人.
翻开书的内容,我很惊讶,原来这是一本以对谈式展开内容的书,同时也觉得这是两位不同性格和思想上的人对弈交谈,刚与柔。我不想说哲人就一定是强者,而青年是弱者,我把他们放在同等位置,只是两个不同世界观的人在交流,最后实现刚柔并济的呈现。
1、关于性格
为什么会想到性格,而不想说是这是认知问题呢?是因为在阅读的时候,我看到被诸多烦恼缠绕的青年人刚开始是在寻找认同感。看到他每次带刺一般的去提问和反驳,看得有点后怕,因为从这里面我也看到了曾经年少时的自己,与我们的领导交流如同他一样,在这里也特别感谢我的领导们如哲人般态度的对待我。当你看到类似面的时候,就像你镜子的另一面投射出来你才能真正意识到问题点。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好好修炼性格。
总结:如果说青年是带刺的玫瑰,那哲人是修刺人,让原本有才华的青年最后变成一朵更美的玫瑰。
2、关于愤怒
通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怒气终归为也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而且是可收可放的,看与你对谈的人是谁而发生改变。
3、关于目的论
书上列举的“心理创伤不存在“、”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你想变成别人吗“等等里的内容都是以目的论为引导,从而去了解每一件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潜意识选择出来的结果。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筷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因为我们有这种力量。
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面是“赋予经验的意义”。我们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4、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我们会被困于过往过往所经历的一切,一发生问题就说是因为之前怎么样所导致,而没意识到当下即为未来。也不是说过去发生的就不理,而是可以斌于新的意义,你会感觉到不一样的力量。
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现在你了解了生活。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了,无论是继续选择与之前一样的生活方式还是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都在于你。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自己就可以了;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而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刹那。
5、一切烦恼都是来自人际关系
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而人的本质上必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根本不可能做到与他人完全隔离,因此,任何的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自卑感是从德语中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价值是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价值问题最终也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所以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6、自卑情绪
什么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阿德勒说“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如果过当,也就是说自卑感越强,人就会变得越消极,最终肯定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不是自卑感,这是自卑情绪。像“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就是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而是一种自卑情结。想要跳脱出来,
7、被讨厌与自由
选择别人的认可还是选择得不到认可的自由之路,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你用了“认可欲求“这个词,总而言之就是不想被任何人讨厌。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本性的欲望和冲动,过了就会变成欲望和冲动的“奴隶“,从而引出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不畏惧被人讨厌而勇于直前。是的,同时我个人对于自由会再加一句,那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与他人见解不同或无法调和的时候,勇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跳出小世界,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8、关于边界
当我看到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我们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学所说的边界。
这里面青年与哲人探讨的是亲子关系中的边界,世上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从另一面讲出“自私”与“控制欲”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表现在人际关系中会不自觉地给别人造成干扰,是一种人际越界的表现。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地方领域,保持这种距离非常重要。
9、纵向关系
请看看以下这段话,会不会是我们日常工作当中会很熟悉的场景感受,并且也是困惑点:
这一段话来自哲人问青年,上司在发表傲慢的意见,假设你按照上司的指示做,结果工作以失败告终,这是谁的责任?
青年:那是上司的责任。因为作出决定的是上司,我只是按照命令行事。
哲人:你没有责任吗?
青年:没有,那是发出命令的上司的责任,这就是组织的命令责任。
哲人:不对,那是人生谎言。你有拒绝和提出更好的方法的余地,你为了逃避其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也为了逃避责任,而认为“没有拒绝的余地”,被动地从属于纵向关系。
青年:那么,您是说要反抗上司?哎呀,道理上是如此,在道理上完全如您所说。但是,实际做不到啊!不可能建立这种关系。
哲人:是这样吗?你现在就和我建立了这种横向关系,无所顾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不要瞻前顾后,可以从这里开始。
在这里不去过多展开背后的点,而是要我从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诮应有的主张,擦眼观色地隶属于纵向关系,这才是相要逃避自身责任的不负责的行为
少一些束缚,多一些勇敢。
10、信任与依赖
我很喜欢书中说到的这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组暴的“干涉“了。因为干涉别人的课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而对于信赖,如果你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把作为个人的“自立“和在社会中的”和谐“作为重大目标。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理“,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我有能力”的意识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11、关于工作狂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认为自己工作这些时间、挣了足以养活家人的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自己就是家里最有价值的人。
很多人会解辩“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工作就是一切”这种生活的方式是缺乏人生和谐的人。
我们都有不再是生产者的时候。例如“上了年纪退休之后不得不靠退休金或孩子们的赡养生活,或者虽然年轻但因为受伤或生病而无法劳动。这种时候,只能用”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的人总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12、利他的思想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只要拥有了这种奉献的精神,眼前的现实就会带有截然不同的色彩。
13、关于共同体
把他人看作伙伴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这就叫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幸福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例如“我和你“,只要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
关于“谢谢“,是我常说的口头禅,总是会被朋友批评。
第一次认识到“谢谢“背后的认知,谢谢不是一种评价,而是更加纯粹的感谢之词。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14、幸福的源泉在于勇气
而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15、关于谢谢
看到“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16、甘于平凡的勇气
认可自己的平凡之处,用平凡心对待任何事物的态度,会让你感受到幸福,而这种幸福来自于你认可自己的勇气。
接纳“普通的自己”,但是普通就是平平凡凡的度过一生,庸碌的度过一生吗?
非也非也,
我们害怕与人打交道,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就想回避人生课题。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确很让人高兴,如果一味的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看到这里,我很害怕,我在思考,我现在的认知,现在的努力是真的为了我还是为了什么?我看到自己曾经没有被得到认可的纠结与现在的释然,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17、春天
“青年慢慢系上鞋带,离开了哲人的家。什么时候开始下雪的呢?门外一片雪景。天空中的满月柔和地照着脚下的雪。多么清新的空气!多么夺目的光芒!我踏着新下的雪,迈出了一步。青年深深吸了一口气,摸了模短短的胡须,清楚地自语道“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
以上是书中青年与哲人结束交流最后的一段语言,这景太美了,看到这里内心感受到的是祥和,特别喜欢。看似是在写外面的景,感受到是的他的内心世界的镜子折射。
他的世界发生了改变,他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例如,他是慢慢系上鞋带,说明他变得平和从容了,连看到的一切都是柔和美丽清洁的。白雪并没有掩盖到他之前的世界,只是滋养了他,看似冬天,实际也是他内心春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