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吃葡萄:觉察你的认知方式

1   十八只狐狸的故事

春节回乡,小镇上娱乐活动太少。于是我埋头读书,不想却读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叫做《十八只狐狸和葡萄》,出自《竟然想通了:和不开心的自己聊聊未来》这本书,在网络上更是流传已久。

故事最早的版本出自《伊索寓言》,主角是一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它通过安慰自己葡萄是酸的,从而取得了心理平衡。所谓的“酸葡萄”心理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十八只狐狸和葡萄》则将这个故事演绎出了十八个不同的版本。作者把这十八只狐狸分成了三个大类,分别是行动组、思考组、解决组。

行动组中,“勇者”重复跳跃直到精疲力竭,“暴徒”因吃不到葡萄而大肆破坏,“愤怒青年”抱怨不公,“诗人”用写诗来宣泄情绪,“病人”索性一病不起。

思考组中,有认知失调型、政治家型、媒体型的“批评家”,遇到挫折就退缩的“儿童”,附和众人的“大众”,落落寡欢的“抑郁症患者”,还有善于鼓励他人的“励志大师”。

无论是行动组还是思考组,狐狸们最终都没有吃到葡萄。只有解决组里的狐狸们达成了吃葡萄的心愿。

解决组中,有通过观察实践获得成功的“先知”,转而追求更合理目标的“替代者”,不断学习进取的“学生”,损人利己的“诈欺者”,借助他人优势的“借势者”,最后是团结众人从而达成目标的“领袖”。

那么我们从十八只狐狸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呢?

下 面我想讲三个故事,分别对应三种的认知方式和行动模式。


愤怒的狐狸:抱怨徒劳无益

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公,抱怨似乎是最常见的反应,但也是徒劳无益的。

班上有个女孩,这里就叫她小美吧。小姑娘长得娇俏可爱,性格活泼开朗,再加上伶牙俐齿,本应该是个风云人物。可令她出名的,却是其强大的抱怨功夫。

小美有句名言,“这不公平!”。她还在我班上时,基本上每天都能听到她说这句话,有时一天要说好几次。

她口中的不公平是怎么回事呢?

班上同学过生日,分蛋糕给大家。她没有拿到自己最喜欢的口味,于是尖声大叫,“这不公平!为什么我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

班级里要选举学生会代表,她得到的票数没有达到预期,最终落选。小美随后哭得梨花带雨,说:“这不公平!他们都把票投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午休时间,不少学生都喜欢去图书馆看书。进出图书馆需要通行证,但每班仅有三张。每当小美没抢到时,她就会瘪瘪嘴,“这不公平!为什么每次都是别人抢到?”

玩游戏输了、考试没考好、和同学产生了矛盾……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小美的应对策略千篇一律:一哭二闹、抱怨不停。

那么她的抱怨有效果吗?

刚开始,小美的策略确实有一定效果。大家为了制止她的喋喋不休和哭闹,会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可时间长了,大家渐渐发现小美的抱怨只是为了博取同情,迫使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顺便发泄一些情绪。以后当她喋喋不休地抱怨时,再也没有人理睬了。

《荀子·荣辱》中有句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天;

抱怨别人的人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此话诚然。

抱怨是弱者的心态,既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又不能改善自己的心情,更使得别人厌烦,何苦为之? 

退缩的狐狸:不要轻易放弃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人,遇到一点挫折就退回自己的壳里,轻言放弃。

上个学期我协助监管尤克里里的兴趣课程。班里一共只有三个学生,我认识的男生小C也是其中之一。

一开始,小C的学习进度非常令人焦急。当另外两个学生已经可以完整弹奏出《祝你生日快乐》、《小星星》时,他还是只能摁出锯木头的吱嘎声。我和老师轮番上阵,单独指导他,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小C一开始还十分着急,可眼看和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索性放话道:“我不想弹尤克里里了,没意思。”随后便坐在地毯上发呆,怎么都不愿意再练习了。

无奈一下,我只得转告家长。妈妈听了大怒,说:“他就是这个性子,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这样怎么能行?”随后又保证回去监督孩子加倍练习,绝不允许他半途而废。于是小C继续出现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单调的曲谱。

几节课后,小C终于能够把两首曲子完整地演奏下来了。授课老师也惊喜地发现,虽然起步慢,但他却颇具天赋。另外两个学生只懂得用一根手指拨弦,他的指法却颇为灵活,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你说不定是个天才哦!”老师笑眯眯地夸奖道。

听了这话,小C练习得愈来愈起劲了。

当初如果小C的妈妈没有推他一把,他肯定早已放弃,更别说发掘出自己学琴的天赋了。

当我们在人生路上遇到障碍时,有时确实需要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只要再坚持一下,进一步就是柳暗花明。

越挫越勇的狐狸:从失败中学习

面对失败,有的人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有的人则当作天赐的礼物。

小Q学习的是长笛。这种乐器的起步相当困难,开始几堂课能吹出声音就很不错了。

眼看练习没有太大成效,同学们不免都有些灰心。小Q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失败了没有关系啊,我可以从失败中学到东西。以后我会更加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当同事把这个故事转述给我听时,我十分震惊。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之口,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果不其然,小Q是长笛班进步最快的一个。因为他把失败的经历当作学习的机会,从中汲取经验,不断学习进取。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

有所得就不算失败

你是哪一只狐狸?

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其实真正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你认知某件事的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

如果你把吃不到的葡萄视作上天的不公,就会收获一肚子的怨气。

如果你把吃不到的葡萄看作难以逾越的障碍,就会止步不前。

如果你把吃不到的葡萄当作挑战的目标、学习的机会,就会获得成长与经验。

你愿意做那只狐狸,得到哪种命运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狐狸吃葡萄:觉察你的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