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评判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无外乎就是看此人是否善于工作。和朋友交流的时候,大家几乎都有一些槽点:每天忙碌得烦躁无比,源于你对事情的不掌控性和不确定性,你无法判定自己是否在预设期限内达成目标,你也无法判断事情是否按照自己预想结果发展;在任务多而杂乱的时候,你无法梳理出一个有逻辑性的框架推动你将任务有效完成;你常常因为某一件任务还未达成时,另一件任务的叠加使你手足无措;你时常会遇到本专业的难点或跨专业的知识难题无法解决而焦躁不安;你会因为感慨自己的才华在相应的岗位得不到发挥而苦恼……以上种种,都是我们在职场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那么,如何在工作中,行之有效得以应对,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无科学论证性,仅供参考。
一、目标趋使:
我们在职场中,首先想明白一件事情:我为何而工作。答案无外乎:为生存,为实现自我价值,为做到高管职位,为充实时间等等。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正因为这些不同,导致你工作过程是积极或是消极。
目标趋使是什么?你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或者所在的岗位分工,都是为了给你的设定目标打基础。胸中怀揣目标,所面临的细枝末节的困难,只不过晋级路上的小怪兽。就我自己为例,过去的一年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会接受外派工作且义无反顾。答案很简单—既然不能改变现实,就把这场历练当作自我增值;若没体会困境,怎能提档升级?
设定的目标,不一定是可以达成的,但必定是正向的,将直接影响你日常工作的心态。积极正向的心态,可以抵抗工作中的负能量,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即使头顶上有块巨石,你也会用毅力搬倒。
二、学习驱动:
学习是一门终生事业。最近读到王烁老师一篇文章《像孩子一样学习》。里面的几个观点供大家可以参考。
1、极度专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全心全意。既不重视也不轻视,更不理会旁人眼光,完全没有心理波动,天上地下就只要做这一件事。现实中无论构思一个方案,做一篇文案,设计一个程序等,当你专注于这些的时候,大脑皮层像CPU一样高效运转,分泌出一种让你兴奋的多巴胺,当你完成任务时,无尽愉悦。
2、兴趣多元。每一刻都在专注于当下注意的焦点,但注意的焦点又随时在切换。我们成人的世界,行为由一个个优化的固定进程组成,因为这样最有效率,但缺乏新意。如果要从完全优化和熟悉的环境中挣脱出来,就必须主动为自己创造新鲜的刺激,套路对我们有好处,但不能只存在于套路中。最美好的工作状态是,你总是以创意和优化去对待他,结果常超乎且优于你预期的想象。
3、反复练习。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熟练做。理论结合实际,实际中总结理论。工作就是一个鞭策我们反复练习的平台,以至于在基础专业上能坚实不摧。
4、多问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多了虚伪的面具,我们恐怕别人嘲笑自己的浅薄而故作镇定。其实不然,跨越学科和专业,跨越职级,心中有很多的“为什么”,不耻下问,能者为师,是学习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我们在日常事务处理上中提升能力的捷径。
5、重视反馈。埋头苦干是好事,但不能一条道路走到黑。期间他人对你这件事情的反馈极为重要。上级可修正你工作的缺失,下属可优化你工作的不足;如果发觉你试着做这件事情的同时,反馈的信息不是你想达到的目标,你应当即刻反思,是否改变招数。
学习,求知,应用于现实,使我们可以超越自己的经验局限,得以鸟瞰各种可能,再投射到自己的小环境中,反复迭代。
三、产品思维:
互联网时代,衍生出产品思维,给新星行业带来了契机,同时,也让传统行业走入了困境。罗振宇跨年演讲上谈到过:“以前,变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成了生活本身;我们必须习惯,这个世界抽换掉一些我们喜欢的、熟悉的东西。”顺应时代变化,顺应趋势发展,成了我们时刻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微信APP研发者张小龙,是个十足的宅男,他甚至都不与外界有交集。但是他研发的产品,打败了所有社交软件,微信目前用户量达10亿。也许好多人不知道张小龙这个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微信吧。互联网时代,产品为王,只要产品好,不用推销,你的用户就会选择你—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还可以带入到各种情境中。拿微信举例,仅仅是界面简洁,仅仅是可以发语音,这些特点,很快会被其他APP所抄袭和替代。微信还具备了其他很多APP不具备的功能,且抢占先机拥有了大量用户,继而不断更新迭代—这就是产品思维带来的优越。有朋友曾经吐槽:“我认为我的专业能力高于其他同事,我的业绩也在团队中领先,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时候,领导总是不考虑我呢?”这就引申出当下一个流行词--“卖人设”,我们将自己在工作中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高执行的工作效能当做我们的人设,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特点的“名片‘’,这既是产品本身的属性,也是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感。我们说一个产品被用户所接受和拥护,不仅仅只局限某一种或者某几种能力,而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素能;抓到先机抢占你的用户,将带有人设的“名片”扩散,能让用户产生极好的体验感,并且加以推广。简言之,在工作中,不仅仅要做好工作,还要将自身的优势放大,在同事和领导中树立良好的印象和口碑;时不时刷一下“存在感”,关注他人以及被关注,在有新的机会时,领导不想到你,都难。
四、能力迭代:
两年前,我从设计转到商管,确实经历了一番挣扎。设计是一门理工加艺术学科,专业性突出,强调空间、色彩、风格、工艺等专业特点,跟现在我从从事的招商运营看似毫不搭边。既然踏入了商业的大门,意味着面临专业跨度的适应,思维模式的改变,工作圈层的叠加,专业技能的重新学习等。
虽然专业跨度比较大,但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是互通的。经过这两年的工作总结,我将学习能力迭代升级做了以下小结:
1、构筑结构化思维:
何为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工作内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来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面对某种问题的时候,把他拆解成一个个你能理解的部分。
纵向看,最顶端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撑这些不同方面的子理由。先总后分,层层分解,问题迎韧而解。当你在面对海量信息或者工作内容的时候,采用此逻辑推理方式,屡试不爽。
这种思维模式不仅用于日常工作的处理上,还可用于对领导的汇报上。领导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清晰且简洁的表述你的意图呢?我用到“论、证、类、比”。论—结论先行;证—以上统下;类—归类分组;比—逻辑递进。无论是书面汇报或者纸质汇报,结论先行,再举例论证,且每组属于同一范畴,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2、任务与时间并驱:
我们经常会接收到大量的工作任务,且这些任务没有关联。如何能准备梳理哪些任务先完成或后完成,且完成的时间节点?我用以下图表表示:
将任务分成四类: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把相应的任务赋予属性,分别置于这四类中,并且附上时间周期。重要且紧急的,首先办;重要但不紧急,抓紧时间办;紧急但不重要,稍后办;不重要不紧急,最后办。
所谓能力迭代,不仅仅是专业能力,更是逻辑思维的再梳理和优化。繁杂的工作中,如何做到心中有数,还需要不断探讨和思考。
五、提升自我: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图片和一个有趣的观点分享一下:
让口香糖销量下降三成的不是木糖醇等同类竞争产品,而是微信和支付宝。手机支付让收银员不用再找零钱,也没必要为了凑个整来个两块钱的口香糖。这个时代,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对手,而是一个过路人。
再次引用罗振宇“时间的朋友”的金句,“你有你的计划,这个
世界另有计划”。举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男生A想追求心仪的女生B,而女生B已经有男朋友C。A该怎么办呢?有以下几种选项:1、在A的朋友中传C的坏话,让C名声败裂;2、送鲜花和高档的化妆品包包,用金钱诱惑B;3、找人揍C一顿,恐吓不准追求B;4、专注提升自己的修养,培养工作能力,对未来树立目标,用人格魅力去吸引B。请问,如果你是A,你会采取哪种方式?大家都会选最后一种。虽然是个小的例子,但是映射出职场和商业竞争中病态的竞争状况。
我经常谨记一句话“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们自己要永远保持不可战胜的状态。敌人之所以会败,不是谁打败的,是他自己不够优秀。我们每天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和学习上,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只要我们在走上坡路,不用理会流言蜚语。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花心思打败别人,没有精力提升自己,那么会被甩在后面。
当你足够优秀了,你在行业的地位就上升了。
总结:怀揣目标,带着目标感工作,不断提升学习和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且迭代升级,探索中提升自我放眼格局。工作不仅是拿来驾驭的,更可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