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来世,我一定还会选择您!】
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81岁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在领奖台上说:“我是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
是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快或慢没有优劣之别,只是节奏不同。
(一)你还在培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吗?
有一种人生的遗憾叫“看看别人家孩子” 。
你看看人家彤彤为啥奥数学得那么好?
你看看刘阿姨家儿子已经去美国留学,还拿到全额奖学金。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怎么就不学学人家孩子,学习好,还听话,不让家里操心。
你看看你姑妈家的表妹,你还不如一个她的脚趾头。
你啊,你啊,笨死了,你看人家田田钢琴过了10级。
你看看…还有好多的“你看看”!
亲爱的家长们,你还在培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吗?
(二)你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的面子?
也许很多家长不太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绝大多数家长培养孩子很少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自己。
近80%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发泄不满和满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也为了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为了不让自己在家长会上丢脸,为了在同学会上可以吹嘘,为了完成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梦想,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
所以极力把孩子变成一个可以展示的产品,或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终没有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主体和独立的个体,没有考虑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心声。
TA明明是苹果,你认为西瓜个头更大,口感更好,更解渴,于是非要把TA培养成西瓜;
TA可能只是一株狗尾巴草,可是你喜欢牡丹,艳压群芳,国色天香,硬是希望TA变成你喜欢的牡丹;
TA也许就是一块石头,可是你发现隔壁家有一颗钻石,就拼命地打磨TA。
我们每个父母都要认真的反思一下,你所期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而塑造的模样,是不是只是你的一个面子工程。
你是否真的思索过,到底是要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还是塑造一个以孩子本来面目为原型的一个真实的、真正有自我价值的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
(三)拿自己的孩子与人比较,不如抱抱孩子好好睡一觉。
孩子很多的不自信都源于父母的比较,也许爸爸妈妈们有口无心,但这些念语像魔咒一样在他们的生命里如影随形。
小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今年28岁的小雪海外留学归来,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策划总监,看起来小雪聪明、能干,但其实她内心深处一直对自己充满评判“你看看你,你怎么不如人家!”这个声音太熟悉了,在小雪的耳畔响了20多年。
小雪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忙于事业,把她放在了爷爷家。爷爷家有个小她6个月的表弟,表弟长得完美至极,大大的眼睛,深深的双眼皮,浓浓的睫毛,高高的鼻子,圆圆嫩嫩的小脸蛋,而再看看角落中的小雪,眼睛小小的,脸蛋瘦瘦的。
刚生下来时奶奶说:“这孩子太瘦了,脸上的皱纹怎么感觉比我还多。”表弟不但长得可爱还聪明嘴甜,得宠自是必然,从她记事起,听见爷爷最多对她说的话就是:“你看看你弟弟,再看看你,怎么差距这么大?唉!”边说边摇头叹气。
爷爷是当地很出色的物理方面的专家教授,在他的眼中,只有弟弟才是爱因斯坦明日之星,而她这个孙女却不过是他实验室的一块秤砣,除了能吃,其他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从那时开始,小雪便开始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只有哪一次哪一点像表弟才算好。从记事起,她唯一能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是冲马桶冲得比弟弟干净得到了爷爷奶奶意外表扬。
长大后的小雪无论怎样优秀,可是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充满苛责和评判。
其实,每个自卑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几乎所有问题都来源于童年时家长对孩子的指责评判,尤其是比较。
也许你随口一句“你怎么就不如人家……”满足了自己当时的情绪发泄,殊不知在孩子的心中烙下深深的阴影。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与其花时间精力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如抱抱TA,和TA聊聊天,给予支持、接纳的眼神,温暖和爱的怀抱,这才是孩子一生爱的源泉和成长动力。只要教育、引导得当,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会拥有宽广的人生道路。
其实每个孩子刚出生时原本都是钻石,只是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被成人不断的否定、批评、比较,自己童年时被爱、被赞许、被保护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便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再是什么钻石而是玻璃。
这个对自己错误的认知和信念,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的所有工作、生活、以及亲密关系相关的行为中。
美国著名心理导师迪帕克·乔布拉说过,我们今天现在的样子不是我们刚出生婴儿的样子,而是被大人放在一个错误的容器里挤出来的变形样子。
我们从宇宙间来到人世间犹如一次因公出差,千万不能忘了完成这次公出的主要任务找回自己最初的钻石般的样子!
(四)花开有时,请尊重生命本来的进程和样子。
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81岁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在领奖台上说:“我是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
是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快或慢没有优劣之别,只是节奏不同。
生命本是不同颜色的花朵,有人认为花开需趁早,但开得早也同时意味着更早的凋谢;有人着急晚来花开,但晚开的不是不开,而是在向下扎根,根不扎牢,再暖的春风也吹不开它的颜色。
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外界吵杂的声音,而急于让孩子去绽放,却忘了花开有时。请学着放下评判,接受每一个生命本来的样子,看到每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别因世俗的观念,盲目的追赶和攀比,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自卑的种子。
每个生命都有它独特的纹理,或深沉厚重,或天真烂漫,都因岁月的雕琢和经历的打磨而蕴藏深意。不存在一条比另一条更美丽的纹理,也没有一颗比另一颗更高贵的灵魂。
评判,比较,是因为你不曾轻抚TA的纹路,倾听这深深浅浅背后的光阴。学着倾听每一个孩子生命背后的故事,接纳和慈爱自生心间。
我们为人父母者也曾经都是孩子,我们的孩子跟我们的曾经一样,Ta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机会,我们同样也不可以选择子女,是血缘让我们同甘共苦、荣辱与共、骨肉相连,我们当感恩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倍加珍惜、共同呵护来之不易的这份缘。
感恩普天下的父母!
感恩普天下的孩子!
如有来世,我一定还会选择您!
旭日东升
2018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