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艰难的备课历程

图片发自App


明天,就是我的公开课了。可是,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是一团糟。

我一直在给自己找借口:平时课比较多,没时间备课,周六周日去阜阳学习了两天,也没时间备课。就这样一拖再拖,拖到现在依然毫无头绪。

实际上,这至少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水平严重有问题,教书二十年,上一节公开课竟然还那么难;二是做事喜欢拖着,一拖再拖,不到眼前不会挤时间。

确实,打算上公开课时,才发现《刘姥姥进大观园》着篇古典小说不好上。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按理说一节课就要上完,可是我看来看去,发现一节课内要完成本课的三个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品析人物、欣赏笑剧”竟然那么难。

我一直都知道,阅读课要学会取舍,要一课一得。可是,这篇课文写得精彩处太多,比如本课“以笑写人”的手法,可以学生品析,根据她们各具情态的“笑”揣测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并且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这种写法,通过人物的“笑”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比如,对于刘姥姥的刻画也是生动形象,全部都是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需要慢嚼细品,才能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刘姥姥这个人呀,真的需要细细品味,不只时品出她的滑稽可笑,她的朴素实在,她的机敏圆滑,她的大智若愚,还要品出她的通透,她的豁达,她的努力对带生活,她让卑微的生命在尘土里开出了花朵。这些内容,短时间怎么能品得处来呢?

还有,作者刻画刘姥姥这一底层人物的用意何在?作者对她笔下的这个刘姥姥怀着怎样的情感?不品,行吗?

还有,本文的情节也需要梳理,梳理情节也需要时间。小说的情节不梳理,学生没有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怎么进入下面局部的分子呢?

如何舍弃?这也不能舍,那也不能舍。纠结了半天,发现一节课真的不够用呀!如果设置成两课时呢,自读课公开课上成两课时,又稍显不妥。

怎么办?纠结得要命!

《刘姥姥进大观园》可是真的难住了我呀!这才发现,自己多么需要充电,水平多么有限,教学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呀!

好吧,啥也不说了。这次公开课过去,好好沉下心来学习吧!课堂都站不稳,作为教师的失职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艰难的备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