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Will Be Blood|黑金里包杂着的升腾欲望

前几日的观影体验使得脑海里净是性格沉闷,周身散着无可奈何气息的社会底层群像,而《血色将至》完完全全不同,欲望如此强烈,个性如此鲜明,的的确确脱胎美国精神的个人形象在影片中横冲直撞,一个充满着悲剧精神的英雄,在滚滚而来的石油面前陡然坠落。

伊莱·桑迪(保罗·达洛饰)

也许是年少轻狂,得承认真正吸引并且叫我喜爱的便是这类影片,毕竟谁都不愿在意气风发的年纪被告知"你无足轻重,现实永远无法改变",所以始终不能打从心底里认同和欣赏贾科长的电影原因也就在此,他的世界太累了,累倒也算了,最怕的是千篇一律,毫无生趣。还是尼采的悲剧理论较为合适,即便人生是一场悲剧,也不要失了悲剧的壮美。

丹尼尔·戴·刘易斯一向是演员中的楷模,早前出演《纽约黑帮》时便因为衣服不符合当时的纺织技术而拒绝上身,并且跟随一名屠夫学习屠宰手艺。在此片中,寥寥的台词,但三次爆发式地大打出手,却出乎意料地耐人寻味。第一次是和伊莱 ,这个道貌岸然的传教者的打斗 ,丹尼尔·普兰优,一个不信教的无神论者,在儿子失聪之际,旁观着伊莱浮夸虚伪地传教,他愤怒,于是在伊莱索要五千美元承诺金时抓着他的头发,拖拽着他淌过污水泥垢,硬邦邦的拳头落到伊莱的脸上,诘问伊莱,如果真有上帝,HW的耳朵为什么好不了。第二次,丹尼尔·普兰优为了获得班迪的土地,不惜成为伊莱第三启示教堂的教徒,于是两个宿怨极深的人,再一次正面交锋。怀恨已久的伊莱在为其洗礼时连连扇了丹尼尔无数耳光,让他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抛弃儿子的罪恶。丹尼尔丝毫不为所动,甚至在洗礼结束后握了伊莱的手,喃喃低语着"班迪的地到手了"。第三次,便是虚伪的传道士在经济危机之际找到了功成名就的丹尼尔,却被丹尼尔用保龄球暴击致死。

丹尼尔追打着伊莱

三次大的情绪起伏皆是与教会信仰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条线,一条是随着石油扩张的资本,还有一条便是资本推动着的宗教扩张。不论是资本代表丹尼尔,还是宗教代表伊莱,最终都被金钱裹挟着的冷酷和唯利至上所击垮。

这部影片对于人物的塑造极其成功,丹尼尔视油田为生命,伊莱道貌岸然、外强中干都表现得如同海绵挤出了最后一滴水,再没多余的可以修饰填补了。伊莱的表演和刘易斯一样叫人过目不忘,他的面孔也极为熟悉,一查才知道是曾经出演过《阳光小美女》的保罗·达洛。这个名字该被记住。

晚了,该睡了 。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re Will Be Blood|黑金里包杂着的升腾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