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村上春树想谈些什么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

英国小说家毛姆说:“任何一把剃须刀都自有其哲学。”

大意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宗教信念的东西来。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从1982年,33岁开始天天跑步,坚持了二十多年,悟出了跑步的哲学。2006年以不可遏制的饱满情绪写出了这一本《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当这本书引到中国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与关注。模仿这本书名的文章和书籍也为数不少,“当我在谈XX时,我在谈什么”,风靡一时。

那么,他在这本书里到底谈了些什么?

这本书相当于是村上春树自传体式的文集,记录了村上春树关于跑步和写作的事。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每日都坚持跑步,各色各样的思绪从心底涌起。夏威夷的考爱岛、马萨诸塞的剑桥、日本村上市铁人三项赛场、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都留下了他奋力奔跑的背影。

一、越自律越自由

村上春树今年70岁整,1978年29岁时,开始写作,1982年33岁时,开始跑步。

他被誉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2006年初,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获得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之后,年年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可惜都是陪跑的命。不知道是否与他喜欢长跑有关。

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基本上都是昨天复制。每天一大早起床后,煮一壶咖啡,倒进大大的马克杯,然后就在书桌前坐下,打开电脑开始写作。每天写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不多不少,大约花四五个小时。然后或是跑步或是游泳,一定会做一个小时的运动。午后是自由时间,读读书,听听音乐,买买唱片,做做饭,和朋友聊聊天,然后会早早睡觉。

每年还要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在写这本书之前的30年间,他参加了33次全程马拉松,一次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还多次参加铁人三项比赛。

他希望自己一直跑下去,直到自己跑不动为止。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上:小说家兼跑者。

跑步和写作都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而这两件事之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作家最重要的资质有三样:才华、专注力、耐力。他不认为自己有比别人更多的才华,庆幸的是,专注力和耐力与才华不同,可以通过训练于后天获得,可以不断提升其资质。于是他每天跑步,希望借此能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力。

他认为,写小说与跑步一般无二,都要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道理一样,刺激、持续、再加大刺激、持续,保持耐心,就能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得到丰厚的回报。

毛泽东还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曾在《新青年》上发表《论体育之精神》一文,说到“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没有体魄的强健,就不可能有意志力与精神的塑造,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忧伤的蓝调

不过,这样天天雷同的生活,村上春树难道就没有感到疲倦的时候吗?当然是有的。

跑步的村上春树,有喜悦,有进步,也有疼痛和失落。1996年参加了人生第一次100公里超级马拉松,村上春树深深的陷入“跑者蓝调”之中。

“等我觉察到时,一种似乎称为“跑者蓝调”的东西,仿佛薄膜一般将我缠裹起来。就感触来说它并不是蓝色的,近乎白浊色。跑完了超级马拉松,我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对跑步持有自然的热情了。肉体的疲劳难以消除也是原因之一,不过绝非仅此。……在丧失了某种东西的同时,一种新的东西在身为跑者的我心中滋生出来。”

至于心中滋生的新东西究竟是什么?作为当事者,村上春树觉得有点像“心灰意冷”,又无法客观地分析其中奥秘。

他将兴趣由全程马拉松转向了铁人三项赛、打壁球。结果,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又渐渐地从持续很久的“跑者蓝调”的烟霭中解脱出来,重燃内心对跑步的热爱,恢复了全程马拉松的训练。

写小说和跑步一样都会面临忧伤的蓝调。能写出优美而有活力的作品的年轻作家,终究会迎来某一个年龄阶段,遭遇写作的瓶颈,陷入一种疲惫状态,创作能量日渐衰减。村上春树称之为“文学憔悴”。

村上春树很想避开这种“文学憔悴期”。他认为自己心目中的文学,是更为自发、更为内心的东西。自然而积极的活力必不可缺。写小说就是向险峻的高山挑战,或是战胜自己,或是败给自己,二者必居其一。

坚持每天跑步不仅给村上春树的写作提供了充沛的体力,而且为他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写小说的思路和方法。

村上春树承认,假如当初自己改行写小说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跑长跑,自己的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他总能自然地、切身地、实务性地学到写小说的许多方法。

伴随着跑步时身体的起伏,他不停地询问自己:“应将自己追问到何处为止?到何种程度才是妥当,而到什么程度又是狭隘?外部的风景该撷取多少为好,而内心的世界又该挖掘多少为妙?对自己的能力应该相信多少,又该对自身有多少怀疑?”

坚持体育运动,调整和增强体力,得以写好小说,这就是村上春树人生的第一目标,也是对抗跑者蓝调、避开文学憔悴的最佳选择。

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村上春树开启写小说生涯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1978年4月1日下午一点半前后,村上春树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上,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观看棒球比赛。当他在观看棒球比赛时,突然想,“对啦,写篇小说试试”。那时候,他连个具体的构思都没有。回到家里,他坐在书桌前,准备动手写小说。这时候发现,自己连一支正儿八经的钢笔都没有,于是去了买回一沓稿纸和一支一千多日元的水手牌钢笔。

他在春天的时候产生了要写小说的想法,到了秋天,一部二百来页,每页四百字的作品就写完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类似“写篇小说吧”,这样内心向往,但又觉得不靠谱的念头。绝大多数人想了一想,也就洗洗睡了。还有一些人却抓住了这些有点疯狂的想法。疯狂的想法,去做,去坚持,竟然做成了。

村上春树在书中写道:

“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

人生就是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未必对自身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村上春树希望自己至死都是18岁,可以一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过近完满的一生。

我们或许无法做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我们可以像村上春树一样,即使跑步会有疼痛,会有失落,但仍然对自己所喜爱的事情抱有足够的热情,终有一天我们都会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小说搜索 biqi.org

你可能感兴趣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村上春树想谈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