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支撑?还是艺术创作是生活的支撑?

斯蒂芬·金在他畅销了二十几年的《写作这回事》这本书里提到:“生活并非艺术创作的支撑,反之才是。”

起初我是不同意的。

我不是艺术家,但也是一个喜欢码字的人。斯蒂芬·金作为我最欣赏的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生活和创作的哲学我都是想要学习的,而对于生活和艺术创作这两个对象,谁是谁的支撑,让我思考了好些时间。

一般我想要写点什么东西,我都要从生活中去联想一些事情,其实大部分人创作也是如此。因为这些生活中的事情才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当我不知道如何构思一篇文章,不知道写点什么内容的时候,我就会去回忆之前所经历的,看看能不能从当中找出一些可圈可点的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何况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那么,可以说生活是艺术的支撑吗?

虽然写作是一件严谨的事情,但并非遵循理工科的逻辑,毕竟写作这回事不是理工科性质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它非常具备文科性质般的工作。现实世界里,多数理工科的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和学术论文一样,缺乏人文和趣味。

很多时候,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不能仅仅只根据它的逻辑性来决定。诚然,文章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思路流畅,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求。

然而一篇文章只剩下孤零零的逻辑,也会显得毫无生气。这也是为什么创作要有灵感,优秀的创作不是单纯的创作,而是艺术创作。斯蒂芬·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

那么,生活不是艺术创作的支撑,那么艺术创作又从何而来呢?

历史上,艺术几乎都来源创作者的生活,不管是达芬奇的发明、还是莫扎特的奏乐、亦或是鲁迅的小说散文。注意,这是来源哦,不是支撑。

支撑意味着一方要强过一方,强调A是B的支撑,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A的作用是要大于B,至少可以深深地影响B。

如果我们不去过分地对立生活和艺术创作,那么其实问题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斯蒂芬·金的观点很鲜明:艺术创作才是生活的支撑。因为艺术创作能够让生活更加的有趣味。从他那篇带有自传性质的著作里,他打心里认为写作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正是写作赋予了他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支撑,那么那些生活在痛苦不堪的环境中的创作者们又如何解释呢?

最经典的例子——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弗兰克尔,他最著名的那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影响了无数人。生活给了他无情的打击,他是如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且在战争结束后做出许多令人咂舌的表现?

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他全家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承受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找到向死而生的勇气,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见证。后来,67 岁的他还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 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

艺术是生活的支撑似乎也有一点别扭,毕竟,弗兰克尔的许多创作和表现都是在出狱后成就的。也就是说,前半生的痛苦生活在前,艺术创作在后而这些艺术创作都是在他和平生活的环境里开展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种合理的解释:弗兰克尔正是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光,并且熬了过来,所以才能有创作的源泉,如果他这辈子都在那里度过,我想,他也没有机会去从事艺术创作了。

我们可以说后来的和平环境给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他可以将前面的痛苦经历转化为自己独一无二的素材,然后进行艺术创作,进而激励世界上的其他人。

如果他没有去从事艺术创作,而是选择平静地度过这一生?也许他的生活也能精彩,但绝不会像他从事艺术创作之后这般精彩。我们现在回顾他的后半生,他选择了艺术创作,不仅赋予其他人能量,还开创了自己新的生活。

现在生活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太多世俗的苦难,但也偶尔会少不了生活中小小的繁杂纷争。或许我们不会从事艺术创作,无法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但如果选择了开始创作,生活或许会有更多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支撑?还是艺术创作是生活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