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曹丕

魏文帝出生时,父亲曹操很兴奋,给她起名字为曹丕。“丕”是伟大的意思,代表着曹操对儿子骄傲的祝愿:要做伟大的人。

曹丕在少儿时,就接受了父亲曹操严格的精心的教导,六岁而知射,八岁而能骑射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糜不必览。这些课程有武有文,培养了曹丕成为一个帝王所具备的基本品质。但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他的负面评价,工于心计,心胸狭小,为夺位而不惜残害同胞弟弟,在《世说新语》尤悔第33.1中,讲的是文帝忌弟曹彰骁壮,以毒枣杀之的故事。自古帝王家的内斗就充满了腥风血雨和残酷政治斗争。但这一段故事的真实度令人费解,故事就是一个侧影,说明在和弟弟的相处中,曹丕发现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得见。曹彰呢?一心想做将军,无意争位,在亲哥哥的误会和疏远中,每每不得相见,忿俱尔暴薨了。

在争位中,斗的最激烈的两个人,就是曹丕和曹植。曹植少年意气,风流才子,父亲曹操很是赏识其才华,给其又是封侯,又是封邑。这些使曹丕更努力的做一个踏实能干的儿子,在事业上打压曹植,他们在暗地里拼命努力着。在文学第四中,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煮豆持作羹,漉骹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写出了曹丕不容曹植的情景。在争位的失败后,曹植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从一个贵公子成为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这也是身在帝王家孩子的悲哀呀!

真正威胁到他的是曹冲,曹冲称象是我们熟悉的课文,《三国志》忠写到曹冲称象的办法为,“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可以看出曹冲是多么的聪明,他不仅聪明,还十分仁爱,不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也轮不到曹丕即位,这可是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

在几经风雨转变中,曹操在才华和踏实能干中选择了后者。曹丕的胜出,有一定的必然性,毕竟要成为一代帝王,不只是才华横溢,更多的是综合能力。在家中胜出的他,通过受禅,终于当上了魏文帝,在方正第五中,出现了我们之前学习到的一个人物——陈元芳之子陈群,陈群说“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中体现了陈群的“义”,在这里陈群的“义”和曹丕毫不掩饰自己受禅后的心花怒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曹丕极具野心,毫无情义的一面。

在《三国演义》八十回中,详述了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的前前后后,学必,更感觉曹丕的政治野心比其父更奸诈。一听接诏,“曹丕大喜”。“曹丕听必,便欲受诏”“丕大喜”,这些文中的描述都赤裸裸的反应了他毫不掩饰的权利欲。曹操虽奸诈,但在权利的制高点的追逐中也是逊于曹丕的,可能在长期的争位中,造就了曹丕,使他更急于证明自己,只有站在权利的至高点,实现多年的夙愿,才不枉他的努力、隐忍和争斗!

曹丕不只是一代帝王,他的才华也是很出众的,一直由才华横溢的曹植,使人们看不到曹丕的才华。在他的《文论》中我最喜欢“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 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多么富有人生哲理的总结呀!

伤逝第十七中“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是文帝送好友王仲宿的最后一程,也是对自己美好青春的别离,从此以后,告别了和建安七子在一起快乐的无争斗的文人的生活,一心赴向腥风血雨的政治生涯。身为曹操的儿子,命运从一开始就安排好了一切,有的选吗?只能一心向前,到最终实现理想和抱负,曹丕终于是“无尽沧桑后,赢来圆满人生!”

张小宇

2018年10月1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