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四年,读研三年,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

01


时值端午,万物初始,高考也在这炎热的天气里,轰轰烈烈的开始,又平平淡淡的结束。

这几天被各种有关高考的文章刷屏,观点无非是两种:

1.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不是唯一出路。

2.对于许多贫寒学子来说,高考是改变人生的唯一坦途。

两种说法都没有问题,只是立场与角度不同而已。

根据大数据的信息,哪怕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月薪上万的人仍不过是30%的佼佼者而已。

中国因私出国的护照签发率,都仅仅只有4%左右,9012年还没出过国的大有人在。

作为一个曾经在人口大省参加过高考的人,学校坚定不移学习衡水中学的作风,当时的学习氛围像极了毛坦厂中学。

每天早上5:20起床晨跑,还要带上单词书。

晚上9:50放学,校门口乌泱泱的接学生的家长。

中间的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吃饭严格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每月休息两天都觉得奢侈无比。

一百多人的大教室,坐满了心怀梦想,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学子。

哪怕时隔多年,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无法忘怀。

所以,我理解毛坦厂中学的孩子们,理解他们没有退路的执着,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仍是改变阶层最便捷的通道。

02


虽然很多人都会说,国内的大学教育很水,学不了多少东西,我却不以为然。

平台已经为你建好,如何表演是自己的选择问题。

有人选择奋发图强,继续深造;有人选择参加社团,拓展交际;有人更愿意在工作中磨砺自己,稳步提升。

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平台,你在这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多姿多彩的事,从别人的故事与经历中发现自我,定位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圈由此拓展,价值观由此形成,你才有了看到更大世界的可能。

而读研的三年,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提升。

在大学宽泛学习的基础上,深入钻研一个知识与学科,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在做事的时候,不仅具有大局观,更拥有细节意识,以及对流程的规划与把控。

这些,都是平时一个个的项目、一篇篇的论文积累而来,容不得虚,也作不了假。

等到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却发现,已经走了那么远,收获沉甸甸。

03


关于读书是为了什么,杨澜有段话也许大家都听说过: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临近硕士毕业,在学生与社会人的身份之间手忙脚乱的切换,某日与舍友闲聊,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迈入职场,持续进阶?

与一些职场老人做着一样的工作,拿着差不多的薪资,学历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最终得到的答案是:

哪怕工作到技能熟练,资历见长,也要保持初心与热情,自我学习与提升。

而善于思考、总结得失,长时间保持进步的状态,便是读书带给我们潜移默化的改变。

无论是刚出发,还是在路上,愿我们都可以一路向前,拥有光明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科四年,读研三年,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