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华杉详解
孺悲,是鲁国人,《礼记・杂记》有记载:“恤(xù)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孺悲曾经奉鲁哀公之命,来向孔子学习士的丧礼礼仪规范,并且书写传下来,所以孺悲也算是孔子的学生。
这里记载的孔子不见他,大概是另一次,他不知道怎么的把孔子得罪了。他来求见,在门口等着。门人进来通报,孔子说:“跟他说,我生病了,不见。”将命者,传话的人,刚出孔子的房门,还没走到大门口给孺悲回话呢,孔子就把瑟拿过来,鼓瑟高歌,故意让外面的孺悲听见。
孺悲听见孔子在里面唱歌,又听到门人传话,老师生病了,不见!他就知道老师没病,是故意不见他。一来呢,他不用再来问老师 病好没有,好了也不见;二来呢,老师有意这么刺激他,他要好好想想,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让老师这么生气。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教育的方法很多,我不屑于教他,拒绝教他,对他也是一种教诲。
这或许也是孔子教诲孺悲的方式吧!
刘澔觉
如果只是拒绝不见,那肯定不是教诲,拒绝的同时鼓瑟高歌,让门外的人,好好想。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想要学习成长的路径都不一样,孔子用不同的方式教诲每个弟子。
上一篇说孔子不想说话了,子路和他那么关系好,最后也没改变什么。学习这件事老师只占百分之二十,真正的还是靠自己去悟,去实践,去思考。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华杉详解
宰我,又名宰予,问老师:“父母去世,守丧三年,这规矩时间也太长了吧?君子如果三年不去习礼,那礼一定废掉了。三年不去演奏音乐,那音乐也失传了。陈谷吃完了,新谷又已登场。打火用的燧木又经过了一个轮回,是不是守丧一年就可以了吧?”
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被钻的木,四季品种不同,《周书・月令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槽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一个轮回,钻燧改火,就是一年过去了。
孔子反问宰我:“父母死了,还不到三年,你便吃米饭,穿锦衣,你心安吗?”
宰我说:“心安啊,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安。”
孔子很生气,说:“心安,你就去干吧!君子居丧,吃美味不晓得甘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才不这样干。你如果觉得心安,你就去干吧!”
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还在生气:“宰予真是不仁不义!你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之丧,是全天下的规矩,宰予小时候,难道他父母没有抱他三年吗?”
这是三年之丧的仪式原理,因为我们生下来,父母抱了我们三年,所以父母去世,我们要守丧三年。守丧三年的规矩很大,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三年不能工作。所以古代官员,一旦父母去世,必须丁忧回家,三年不能出来做官。但是,很多名臣也做不到,比如张居正、曾国藩,都是皇上下旨“夺 情”,不是他不守,是国家需要他,皇上不要他守。
刘澔觉
想起来就是食之无味,听音乐也得不到快乐,内心久久不能忘却,难过呀。内心无法安宁。这样,不管是在守孝还是在忙工作,内心都是很难受的。
他内心没有不安,那就不存在守孝这一说了。爷爷去世了,想起来那天爸爸哭的样子,我难受,尤其那句,再也见不上了。我真是难受的要命,我无法接受,见不到父亲和母亲,我无法接受,我也不想做那样的心理建设。
对于我来说,我一定要组建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这是一种责任,自己的家庭都不能尽职尽责,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可信的呢?或许离婚有很多原因,我也不能保证我就不离婚,但内心对这件事的严肃,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人就是有那样高的要求,才能做到。
对自己要求高,另一半她自己也对自己要求高。我只为心安,不为别的。
原文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华杉详解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也不干,这样不行呀!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下下棋也好呀!总比闲着好!”
哎呀!这话从小对我影响太大了!“你下下棋也好嘛!怎么在那儿发呆!”这话就像小时候我爸爸在说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学校里也挂着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从小就被教育要紧张起来,不能虚度光阴,一分一秒都要利用起来,要么工作,要么学习。如果是在玩,那也是在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或者是下棋—— 有益智力,旅游——开阔视野,听音乐——陶冶情操,总之都是服务于工作学习的,不是“纯玩”。
成年之后,这根弦还紧绷着,如果哪天歪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电视,就有罪恶感——哎呀!我怎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啊?要么找找有什么工作干,要么看书学习呀!
周围这样的朋友也不少,别说饱食终日,很多朋友,每顿饭都要安排一起吃饭的对象,吃饭不是为了吃饭,还是为了谈工作!如果实在没有工作谈,就看能不能谈出点工作来!中国这样的人太多了,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现在我不太听孔老师这句话了,我想多一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以前一分钟不工作,不学习,就觉得空虚,现在觉得自己缺的就是空,就是虚。以前一天没干活就有罪恶感,现在一天不干活就觉得自己赚到了——不过好像没有一天不干活的时候——肚子也 要空一点,虚一点,不要饱食。
半饱终日,无所用心,放空自己,歇歇也好!
刘澔觉
我的经历是,从小就是玩,从来没认真学习过,父母恨铁不成钢,各种操作,但还是没有成为人才,最后无奈送我到外地读书,希望找到能救我的好老师。离开父母之后,自己算是在一个丛林中自然长大了吧。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上午,自己醒悟了,开始与自己对话,向自己发问。为什么百无聊赖呢?没人欺负我了、网吧、录像厅、台球厅、等等任何无关学习的事情都干了,但还是无聊,没有快乐。直到又回到画画带给我全新的世界。从此之后我如饥似渴的学习,第一年没考上,补习考上了,这就是人生的救命稻草,我没有放弃,我要把这根稻草做成绳子,又粗又长的那种。(说两句题外话,困苦和富裕都要经历,困苦能学会思考,能锻炼自己的韧性,提高自己的勇气。富裕呢,可以带来各种体验,可以让自己内心非常的满足,可以让大家在一起。人生无常,学会在各种事情中感受到,去体会,去探索经历,方能不负生命,人生没有好坏,生命非常平等)
半饱非常难控制,无所用心也非常难实现。饱能做到,饿也能做到。奔跑了十年,不敢松懈,因为自己知道自己在哪,我还需要努力奔跑。等到自己成长到下个阶段,才能体会和践行这虚实之间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