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几天对校外机构一些政策的出台,不仅让资本市场动荡不安,也让很多培训机构如惊弓之鸟,还让每一位校外有偿补课的老师胆战心惊。
安徽在校的吕老师(不知道现在是否还能称为老师,双减文件规定:依法依规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被热心市民举报假期有偿补课,教育局有关部门现场查处,这个势头不可谓不迅疾。
吕老师,可能是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他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以为又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呼喊。
但是看看下面的评论区,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举报人那般响应政策。
大家认为此事有点过了,毕竟老师赚钱不容易,且是凭借自己的本事,且也没有占据正常的工作时间,因此,他做这事没啥问题。
之所以有这样的立场,不难理解,家长是从这样的一些课外辅导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服务。
不管怎样,从这些天资本市场的反应,到各种小细节的出现,都不难看出国家此次对校外辅导管理的决心,从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的角度来说,势在必行。
我们暂且不论吕老师的做法是否正当合理,也不讨论学校层面会有哪些针对性的策略来调整教师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就说说我们自己,如果不送孩子去上辅导班,应该怎么办?
如果有辅导班,我们大可将孩子送入辅导班,将老师多年总结的现成经验直接传授给孩子,就好像某些机构的宣传语说的那样,要打通孩子学科学习的任督二脉,从此武功独步天下。
一般来说,孩子不去辅导班,让我们揪心的是他是否能在班级里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02
没有了辅导班,所有孩子一条线起跑拼的是什么?
拼时间?拼父母的学识?拼孩子天赋?
如果没有了校外辅导班,孩子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应该是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是小孩子一开始就具备的,而是需要从小培养。初中后半段及高中阶段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那么孩子就一定不会差。
我们看看走入社会的人当中,那些越走越好的,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能够自学的人。因为社会上的学习,很多知识都没有老师的传授,只有自己学习的过程。
1、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比如,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时,显得很不耐烦,或者即便是回答了孩子的问题,也是非常敷衍的一种状态。
再或者,我们在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时,给出的引导是浅薄的,没有生命力的。
孩子提出问题,为什么深海里的鱼不会被压瘪?
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嫌弃孩子问题太多。
次之的,可能看了很多教育类书籍和文章,知道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回答,你的问题真棒,但是妈妈不知道,你自己去找一下。
好一点的回答是,我们一起探索,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哪些渠道找到。
找到答案后,跟孩子一起分析,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
2、初学阶段,要指导孩子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其实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要求。
但是看看孩子们的笔记,真的五花八门,有的漂亮得像幅画,有的只是寥寥数笔,看不到实质内容。
我们会告诉孩子上课要记笔记,但是让孩子记什么,我们得教给孩子。
笔记记录的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笔记更重要的作用是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记录这个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
不会记录的,可以参考康奈尔笔记法,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
比如我儿子目前还在小学阶段,那他的笔记重点,就放在知识结构的建立方面。
他对知识的认知很容易一头扎进去,只见细节不见全貌,因此,对他的要求就是要见到大框架,让他知道知识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
另外,他还需要记录在课堂上哪些知识是他一听就懂的,哪些是他听过觉得含糊的。
这样的梳理方便他课下有针对性的复习,也减轻了他上课的精神压力。
笔记的记录方法,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但是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思考,解决自己某一个阶段的实际问题。
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在老师的教导下,在标准化试题的强化下,很容易变得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的话。
这个时候,让孩子学会利用笔记来进行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思考能力在高中阶段就派上大用场了。
3、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会从多种渠道寻求知识,建立批判的意识。
高中阶段的知识融入了更多的思考,要求孩子不仅仅对基础知识要牢固掌握,还要求他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还要进行跨学科思考。
所谓多渠道寻求知识,就是不限于互联网,有时候一些专业的内容,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专业论文和专业书籍,别小瞧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很快上手,并建立自己的渠道。
作为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互联网、对信息检索的能力远超过我们。
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视野开阔,并形成批判意识。
因为,他在查阅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知识在不同的作者那里,会有不同的解释,有些是视角的问题,有些是认知水平的问题,有些是能力问题。
当他看到对某个问题足够多的解释后,他就知道,不见得书本上的一定对,不见得某个人说的一定对,他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种判断方式。
课本是指向月亮的一根手指,不同的书本对月亮的定位,能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月亮本身。
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多渠道寻求知识。
不一定要让孩子所有的科目都这样做,只选择他钟爱的科目就可以,甚至是只选择他钟爱的某个知识类别,深入地研究下去,也能培养他的这个意识。
4、大学里,需要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是个系统,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自学者,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并且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可以针对某个课题自己搭建框架,划分章节,规划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整理要点、心得和应用技巧。
这个系统是自己组建的,因此,这个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将它与自己的已有系统进行兼容。要有自己的重点,而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这个问题的重点,记录自己认为重要的、感兴趣的部分。
当自己针对某一知识建立成体系之后,你会发现知识之间的相通性,你的学习能力会快速提升,将自己的这种能力迁移到另外一个领域、另外一门知识中去。
这样,就培养成了一个终身学习者,一个越学习越优秀的人。
如果孩子从小培养自学能力并能逐渐升级,相信孩子不会依赖校外培训班,因为他有那个自信自己把某个知识学到手。
具备自学能力的孩子,通常也不会被父母担心内驱力的问题,他自己就有无穷的好奇,无穷的探索欲望,去了解知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