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引导的四个误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图片发自App


      “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这是本书作者金伯莉.布雷恩给所有父母的忠告,她是儿童教育专家、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最早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可惜这么好的理念很难施行,因为生活中我们存在四个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假如你正在房间里打电话,跟朋友聊得正嗨,或者跟客户很谈得来,而孩子们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脚步发出巨大的声音,掺杂了他们尖锐的叫喊,这让你不胜其烦!

控制型的父母登场了:你一把拉开门,对着孩子推推搡搡,大声吼道,都给我闭嘴,坐下来老老实实的,要不然就别想吃饭,别想看电视!!

放任型的父母登场了:你唉声叹气,无奈的摇摇头,对电话另一端的朋友说,孩子们在胡闹,的确太吵了,我也没办法。

      这两种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没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情感引导型的父母会现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对孩子们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的声音有点大,影响了妈妈打电话(陈述事实),看来大家今天心情都不错(同理情感),不过你们能不能帮妈妈一个忙,到外面跑去或者先玩个安静的游戏(提出具体要求),等妈妈一打完电话就陪你们一起玩一会儿,可以吗?(注意语气

      情感引导的目的就是要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父母们既要保有同情之心,也要规定限度。

    误区二、轻视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荡秋千的时候,从上面跌落下来,虽然落到沙子上,但呆了一下以后,还是哭了。此时,父母会有什么反应呢?

轻视感受的父母:快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还是不是男子汉?!

否定感受的父母:别哭了,掉在沙子上又不疼,你哭什么,瞧你那点出息!

      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孩子心里的感受呢?这一过程所引发的是一连串的情绪,首先是意外,伴有害怕;随之而来的是尴尬,这让孩子更难受,好像是个傻瓜;最后还有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轻视和否定感受,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痛苦。

      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你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贸然轻视和低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孩子摔倒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确认他的状况:你没事吧?然后询问他的感受:是不是吓了一跳?之后同理他的情感:掉下来的确很吓人,也挺难为情的,我理解你。最后让他自己选择:是你自己起来,还是我抱你起来,要不我们休息一下再玩吧?

      “倘若家长能够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愤怒等消极情绪,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感情,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解决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问题。”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为了训练自己的女儿使用便盆,你会怎么做呢?

误区中的父母:她每成功一次,我就奖励她一张贴纸,还为此专门制作了光荣榜。经过一周的贴纸积攒,可以赢得去一次玩具商店的机会或者其他奖励。

      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娇纵型的父母,直到孩子很大了还不去尝试教会孩子使用便盆。我一个姐姐就是如此,每次小女儿喊肚子疼、要上厕所,老师就给我姐打电话。姐姐停下手中的工作,开车把小女儿接回家里,帮助她上厕所。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仍然不会自己擦屁股。

      使用外部奖励的手段,实际上是在贿赂孩子。或许有一天,她会就此鄙视贴纸或者任何奖品的价值,不但行为背后的能力没有提升,外部激励手段也不再奏效。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6岁的哥哥从4岁的妹妹手里抢下了两人都想玩的玩具,妹妹急得大哭。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误区中的父母:大声呵斥哥哥把玩具还给妹妹,并要求哥哥让着妹妹;严重的,会一把夺过来给妹妹,然后威胁哥哥晚上不许吃饭!

      惩罚孩子的潜台词是:现在知道你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了吧,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这样做!这种态度将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最有利于孩子茁壮成长的条件是获得父母的支持、指导和建议。

      消极后果的惩罚只会引起孩子的抗拒。作为情感引导者,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启发他们因为自己会受益而去寻求合作,而不是受到了威胁或逼迫。

      光是看到这些误区,就能体会到情感引导的方法对于教育孩子真的很重要。原著介绍了很多方法和案例,值得学习精读,就是翻译的稍显啰嗦了一点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引导的四个误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