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的回响——读《史记》随札

1、家天下


上古历史,有三皇五帝说。

三皇者,燧人伏羲神农也。这仅为三皇说之一种,还有伏羲女娲神农、伏羲祝融神农、伏羲神农共工、伏羲神农黄帝等。燧人氏,钻木取火,民不生食。伏羲氏,作八卦,通神明,类万物;结绳为网,造福于民。神农氏,尝百草,创医学;食五谷,兴农业。司马迁《史记》从五帝开始。五帝者,乃黄帝、颛顼、喾、尧、舜也。后四帝与夏禹,皆黄帝子孙也。

今说炎黄子孙,其实炎帝黄帝不能平起平坐,炎帝是黄帝手下败将,还有个丢命的蚩尤。自古胜者王败者寇,司马迁《五帝本纪第一》用简短几句写到炎帝,也即炎帝败绩。从此,炎帝销声匿迹,五帝功绩大书。

家天下史从五帝发端。


2、禅让


尧舜禹时代,称为清明盛世。尧舜禹有禅让之美誉。

关于禅让,韩非子《五蠹》曰:“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我以为韩非子道破天机——禅让之实质。

虽禹也禅让给益,但百姓拥戴禹子启,故启继承帝位。启继承帝位后,没再禅让,直传子太康,后也有传兄弟,但无传异姓,直至帝履癸即夏桀。

家天下史得以发扬。


3、废立


废立君王,始于殷相伊尹。

成汤武王败夏桀,建殷商,迁居亳。伊尹辅佐。汤武王去世,传至嫡长孙太甲。“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废太甲,“摄行政当国”,放太甲桐宫。太甲“悔过自责,反善”,伊尹还政于太甲。

伊尹废而立太甲。后之废立,乃废而另立,三国董卓曹操是也。废君无自新之机,一棍子打死,盖棺论定。相较而言,伊尹厚道,后来者专断。

历史残酷无情。珍惜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4、盘庚迁都


迁都,大事也。工程浩大,劳民且伤财。

殷帝王迁都随便,视同儿戏,这个迁河北,那个迁河南。盘庚欲兴殷,也想迁都。

“民怨不欲徙”。盘庚没硬迁,而晓谕民为何迁都。民通,很快达成迁都之目的——回河南亳。盘庚“行汤之政,殷道复兴”。

百姓通理,上下同心,无事不成。


5、举贤


做大事,必有贤人辅佐;单干,与大事无缘。

殷帝武丁“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傅说举于筑。傅说,本不姓傅,武丁所赐。说,时为胥靡,筑于傅险,被举为相,使殷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这算惟才是举的好例。


6、无道


殷纣无道,天灭之。

帝纣,即帝辛也,“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虎”,但“好酒淫乐”,重刑辟,兴炮格,醢岳父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心。

伤天害理之事做绝。周武王伐之,殷纣赴火而死。

殷纣死有余辜。多行不义,必自毙。


7、八卦


她好八卦哦,意说她好管闲事,扯花边新闻。

伏羲八卦,先天八卦也;文王八卦,后天八卦也。

周文王姬昌囚羑里,演伏羲八卦为六十四卦,类万物,通神明,即今之《周易》。相传西岐民犯法,画地为牢,民无敢逃。为什么?文王掐之一算,知在何处,捕快手到擒来。犯者逃无可逃,不如悔过自新。

八卦,中国最早的预测学。


8、封建


你这人真封建,是说你真保守。

历史之封建,论功行赏,封地建国也。

周武王姬发夺取天下,分封宗室与功臣,并允在封地建国。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即齐国。封周公旦于曲阜,即鲁国。封召公奭于燕,即燕国。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即管叔、蔡叔。

中国封建制度从周开始。


9、周公


你睡觉,别人问你梦周公没有。传说周公会解梦。

相传周公自语:“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辅佐成王,平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曹操《短歌行》称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天下贤相、名臣、楷模。


10、共和


周厉王胡弭谤,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厉王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天下叛。厉王出奔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历史号曰“共和”,也即厉王失政到宣王执政之间的十四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但共和不是今之共和制。今之共和制,是一种政治制度,也即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选举产生。


11、地震


地震是地壳的震动,通常由地球内部变动引起,包括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等,另有陨星撞击、人工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古籍多有记载地震,但古人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12、烽火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点的烟火。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古人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烽火到底比马来得快,也算巧思。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烽火戏诸侯,废申后,立褒姒。“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杀幽王骊山下”。周幽王死,罪有应得。谁叫他不爱江山爱美人呢?


13、春秋战国


春秋几何?问年龄多大。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法。

春秋时代从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公元前476年)。“平王立,东迁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于是,出现春秋五霸——齐、楚、秦、晋、燕。

战国时代从周元王(公元前475年)到周赧王(公元前221年)。于是,三家分晋,出现战国七雄——秦、齐、楚、韩、赵、魏、燕。

秦灭诸侯和周王室,结束春秋战国,一统天下。


14、爱国商人


郑国商人弦高到周贩牛,路上遇秦穆公偷袭郑的军队,急中生智献其牛,说:“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十二牛劳军士。”秦军统帅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以及白乙丙说:“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而还。滑,晋国边邑。当时,晋文公丧而未葬,太子襄公下令于崤山袭秦军,秦军覆灭,三帅被俘。

弦高以十二头牛挽救了郑国,真正的爱国商人。


15、商鞅


秦孝公元年,孝公下令国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鞅闻说,西入秦,由景监引见孝公。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的赏罚。孝公赞同,卒用卫鞅法。初施行,法不行。太子惠文君犯禁。卫鞅说:“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卫鞅法大用,秦国大治。

秦孝公二十二年,封卫鞅为列侯,号曰商君,故称商鞅。

秦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太子惠文君立,宗室多怨商鞅,商鞅逃亡,因以为反,而车裂商鞅以徇秦国。

商鞅之死,令人唏嘘。


16、皇帝


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群臣尊秦王嬴政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秦王嬴政说,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其他如议。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想法很妙,没传万世,的确传了二世到了三世。


17、郡县


秦始皇明智,没走周武王的封建之路。

李斯建议:“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清醒:“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廷尉者,李斯也。

分天下三十郡。收天下兵器。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


18、徐市求仙


齐人方士徐市等上书,说东海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请求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秦始皇欲求不死之药,于是遣派徐市带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数年不得,耗费多,徐市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后虽派弓弩手俱去,仍不可得。

传说童男童女漂流日本,成为倭人的祖先。


19、焚书坑儒


丞相李斯向秦始皇进言,统一思想,“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且用严刑推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这是历史著名的“焚书”。

方士侯生卢生为秦始皇“术不死之药”,不得,逃亡。儒生议论纷纷,“为妖言以惑黔首”。始皇大怒,派御史立案处理,于咸阳坑四百六十余人,“使天下知之,以惩后”。这是历史著名的“坑儒”。

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无所不用其极。


20、指鹿为马


秦二世三年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害怕群臣不听,就先试验,牵一头鹿献给秦二世,说:“献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怎么叫鹿为马呢?”问左右的人,有的沉默,有的说马,有的说鹿。赵高暗中把说鹿的法办了,群臣都畏惧赵高。后来比喻颠倒是非。

当然,秦二世被赵高逼得自杀身亡。这是他咎由自取。


21、三秦


灭秦之后,罢兵戏下,西楚霸王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刘邦为汉王,而三分关中,立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为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


22、败亦英雄


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叔父项梁怒叱他。项羽答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就教他兵法。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吓得叔父赶紧掩其口,说:“毋妄言,族矣!”。项梁因此奇之。“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项羽少有大志,可见一斑。

项羽驰骋沙场,破釜沉舟,演绎他的决心与雄心;鸿门宴,表现他的妇仁与不智;荥阳之围,凸显他的昏聩与寡断;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则是英雄的末路与悲壮。

项羽可歌可泣,可悲可叹,虽败犹荣,亦英雄也。


23、高祖论得天下


高祖得天下后置酒洛阳南宫,与列侯诸将谈论得天下与失天下,总结很经典:“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能用人杰者,高人也。


24、人彘


高祖曾欲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虽然太后子孝惠做了太子并当了皇帝,吕太后仍不解气,把赵王如意赚到京城鸩杀,妒恨戚夫人之心终于可以总发泄。“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名曰“人彘”。彘者,猪也。

妇人的妒恨之心是可怕的,表现为非理性,残忍,无人性。


25、吕梁


吕太后专制后,大肆杀刘氏子孙,封吕氏为侯王以巩固“帝”位。

高后七年二月,梁王刘恢为赵王。吕王吕产徙为梁王。梁王吕产没到封国,为皇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为吕,吕曰济川。

今之吕梁不知是否由此而来?


26、孝文论政


吕后崩,陈平周勃诛吕氏,安刘氏天下,立高祖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孝文帝。

孝文帝论政,可见其执政理念。

“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以此,可避免许多冤假错案。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从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法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此为开言路进贤良之法。

“盖闻天道,祸由怨起而福由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勇于承担。


27、汉武帝


    史迁笔下汉武帝“尤敬鬼神之祀”。

    其一,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汉武帝尊之,直至李少君病死。

其二,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汉武帝,因宠信的王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而汉武帝于帷中见。于是,拜少翁为文城将军。后少翁以帛书饭牛诈称得奇书,“有识其手书”而杀之。

其三,栾大尝与少翁同师,“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往来海中,言其师说:“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汉武帝正忧河决、黄金不就,于是,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后“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诛之。

其四,泰山封禅。


28、功有五品


史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云:“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29、礼者养也


史迁在《礼书第一》阐述了礼的起源、意义,云: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仪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茝,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这与孟子“仓廪实而知礼仪”无异也。


30、音乐与政治


    史迁在《乐书第二》阐述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惉滯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搥,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因此,“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31、亡国之音


    师延为纣王治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而死。卫灵公到晋国过濮水,闻亡国之音,到晋国,叫师涓为晋平公演奏。晋平公闻之则喜说:“世上再没有这个音乐最悲的吗?”师旷答:“有。”晋平公令师旷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晋平公大喜,问:“世上再没有这个音乐最悲的吗?”师旷答:“有。”晋平公又令师旷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走。”晋平公吓得伏于廊屋之间。颇像武侠小说武林高手演奏的场景。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32、天运


史迁在《天官书第五》云:“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


                                                          2008年12月6—2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涛声的回响——读《史记》随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