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南遮:纵欲情场,极致风流的唯美主义者


    五十万生灵逝去,他却觉得有趣,这个王八蛋——海明威《邓南遮》

  提到唯美主义者,往往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名字便是王尔德,本身就极具话题热度。

  而我想讲的却是另一个颓废派代表人物—邓南遮,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最具影响的意大利诗人之一,徐志摩把他名字译作丹农雪乌。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既是颓废派诗人,也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与墨索里尼私交甚好。

  早在少年时代,邓南遮就显露其文学才华,在罗马求学期间,他对大学课程兴趣索然,热衷于上流社会喜爱结交文化名流,常常出入首都沙龙,淫荡好色,出了名的拈花惹草,身边换了各种情人。

  为讨女人喜欢和别人决斗,在决斗过程中,因头皮受伤而留下长长的疤痕,并因此而秃头。一战期间,年过50的他参加意大利军队,成为一名飞行员,同时也担任战地记者的任务。

  1938年,邓南遮患脑溢血去世,墨索里尼亲自去别墅像遗体告别,葬礼上奏的是他本人事先选定的贝多芬四重奏交响乐。

  他的《玫瑰三部曲》之一的《欢乐》这一长篇小说反应了罗马上流社会的风流韵事,小说主人公安德烈是个贵族家庭的后裔,有非凡的艺术才华,他曾随父亲游历欧洲,高雅的艺术鉴赏力和温文尔雅的举止风度,使他成了情场上的风流才子。

  ‘把生活当成艺术作品一样来雕塑’是他的生活指南,后来的他对情欲的追求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经历被爱人抛弃,后来更沉湎于色情,寻找替身,却又无法忘记最初的爱人,从而厌弃人生,惊觉爱情与欢乐都是空虚的。

  他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都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生活,邓南遮认为生活应该像艺术一般美。然而现实是理想的对照,单纯地追求艺术生活,与现实也愈加难以调和,从而加深了精神世界的危机。

  谁又能否认他笔下的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亦是他真实的心理写照呢?

  后来邓南遮力求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那寻求寄托,尼采的“强权意志论”指导下的“超人”,就是超越‘善恶’的伦理标准,摒弃正常的道德准则而生活的人。

  最具代表这一思想的剧作便是《琪娥康陶》,说实话这本剧作从表象上是关于出轨的故事情节,但实际上是探寻艺术与生活与美的关系。

  琪娥康陶是男主人公卢乔的缪斯,卢乔以艺术为生并认为自己生来就是搞雕塑的,他的缪斯琪娥康陶是他的模特,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

  这种对艺术的追求,使他们紧紧连结,但卢乔和其妻子西尔维娅的关系使他陷入深深地痛苦。

  他告诉自己不能践踏人世间的伦理道德,但生活不能离开他的缪斯,只能选择死亡的道路。

  由于自杀未遂,妻子在医院精心照顾他,使男主人心生尊敬与感激,妻子于他而言就像圣人一般,但是却从不爱她。

  琪娥康陶后来寄信给卢乔,希望他尽早康复完成之前的作品,并在他住院期间保存修复他的雕塑。卢乔认为这比挽救他的生命更重要,他按捺不住回去的愿望。

  妻子忍受不了这种煎熬决定去雕塑室迎战丈夫的情人,指责她勾引自己的丈夫,破坏自己的家庭甚至导致丈夫的自杀。

  琪娥康陶振振有词地反驳说,卢乔的艺术创作之所以能达到完美的境界,是因为她给了他灵感和激情,卢乔是深爱着她,他选择死亡是为了挣脱道德的桎梏。

  这番言辞刺痛了西尔维娅的心,嫉妒使她欺骗回敬那个女人的自信,“卢乔已经忘记过去的事情,他只想追求平静,他希望你的自尊阻止你做多余的第三者。”

  琪娥康陶闻言恼羞成怒,她想要报复并摧毁了那尊雕像,这是卢乔从她身上寻找到的灵感,而现在她只想报复摧毁雕像。结果西尔维娅的手被雕像压断。

  这场灾难的悲剧并未终结,西尔维娅怀着无限的痛苦,带着女儿去外地疗养,她看着窗外的大海,恍然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在于急于伸手索取一件命运不允许她占有的东西。

  为了忘却那段回忆,卢乔奋发的工作,而被破坏的雕塑依然屹立在那,他已经无心修复了,琪娥康陶而今变得沉默不语,一如既往地守候在雕塑室里。

  这部剧作体现了邓南遮的唯美主义思想,“艺术与生命水乳交融”,艺术死亡,生命也不复存在,人生也就没有意义。如果说为了探寻艺术的真谛,追求生命中的美,就要超越世俗的道德规范,也就是说要做‘超人’。

《琪娥康陶》这部剧的扉页邓南遮引用了大师达芬奇的名言:“人生美好的东西都将会消逝,而艺术的美则是永恒的。”

  这也是邓南遮想要表达的剧作主题。尽管邓南遮本人备受争议,对于他的作品也有各种各样的评论。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当时意大利20世纪的作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他的创作思想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邓南遮:纵欲情场,极致风流的唯美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