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人生

      三尺讲台,临近退休,蓦回首,今日的从教生涯与当年的樵夫人生,意脉相承,何其相似。

      我家住深山,砍柴为业。所以年少时候的我,确切地说就是一名樵夫。

      自小我就学会上山砍柴,但是需要砍柴的种类很多,山里人把所砍的柴分为三类:青柴、小青棍和青棍。砍青柴,就是把山上青柴砍来;砍小青棍,就是把青柴砍了,末梢保留一点青枝叶;砍青棍,就是把青柴所有枝叶砍掉,剩下一根棍子,也称砍棍子。可以这样说,青柴,青青柴禾者也,所以只要适合做柴禾的,都能当做青柴;小青棍,柴棍上留着小小的一些青枝叶,所以要砍选青柴中稍大一些的来当小青棍;而青棍,则是青柴之棍者也,也称青柴棍,所以最好是砍选比小青棍更大的柴禾来做棍子。

      后来,读书教书,学生时代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与砍柴种类相仿,读小学仿佛砍青柴,只要适龄儿童都可以来上学;读中学仿佛砍小青棍,从小学中来;读大学仿佛砍棍子,从中学里挑选。

      当年上山砍柴,打什么柴?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柴火。平时居家的炊火之用,多选择烧青柴,只要山上有青柴就可以去砍了;家有盛事,选用小青棍,这种柴火最大特点就是,枝叶生火,柴棍耐烧;砍柴卖,则是棍子,因为单纯的棍子,看去体量不大,但物量却不轻,而且方便柴禾的捆绑和运输,适合交易。所以,砍柴卖,多指上山砍棍子柴。而要砍得上棍子,这样的青柴往往就要到高山或深山里去砍。所以,这样看来,山上砍柴,青柴多于小青棍,而棍子则又少于小青棍。

      由此再联想到读书,我们不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读书毕竟有益于人生的,不过读书是受条件限制的,那当然也是大学优于中学,中学高于小学。人生读书与山上砍柴,又是何其相似。

      上山砍棍子柴,棍子如何从山上运回来,靠的就是人力来背或挑。背,就是把棍子捆好,放在肩上背回家;挑呢,就得把棍子捆为两束。这两束棍子如何挑,那就看山势如何了,有三种挑担方式,分为萝担、蒲萝担、萝卜担,这是三种形象说法。我们老家把挑柴,习惯称为“担棍”。这样,砍棍和担棍,就称为樵夫的全部生活。

        萝担,就是像用两只萝一样来挑着。担棍时候,用萝绳网在棍子柴上,而有些山民会从山上选取一根坚硬的“千金藤”制作一副挑柴专用的藤网,用藤网来网在棍子柴上,这样挑起来更为稳定,适合在平整山地上挑着青棍出去卖。

      蒲萝担,就像用两只蒲萝一样来挑。蒲萝,是什么物件?那是篾匠师傅打制出来的圆柱形竹筐,圆直径大概三、四十公分,高度可达一米许,两只筐子连在一根长扁担上挑,形成了“蒲萝担”。山上担棍说的“蒲萝担”,就是用一根“柴冲“(其实就是扁担)连着两束棍子,这样的担子,适合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挑回家。

      萝卜担,就像把直着的两只萝卜用一根“柴冲“串起来挑。而这样串起来的两束棍子,与“柴冲“,看上去又仿佛就是一头一个锤子,所以这担子,当地山民也称”两头锤“。挑”两头锤“最费力,高高地挑在肩上,而且最容易摇晃,但也最适合从高山或深山里挑回家。

      樵夫的生涯,打棍和担棍,年轻时候几乎就是我的全部生活。一年中,每天的日子怎样度过呢?热季,我们选择天亮早早上山打柴,回家后再把棍子打理好,下午天气炎热,不适合上山,就担柴去卖;冬季,我们则选择吃过早午饭上山打柴,同样回家后也把棍子打理好,第二天早上,趁着天气寒冷担柴去卖。这样合计起来,一天的日子,就是砍柴担柴去卖。砍柴为业,至今依然没有忘怀的有这么几次:

        一次是8岁时候挑着18斤棍子乘船到水库指挥部;

        一次是从大井上口(山名)挑回226斤,萝卜担的棍子;

        一次是沿着没有路的水库大坝,挑着270斤棍子;

      一次是雪天脚后跟冻起了冰棱,走去发出悉悉索索的响声,依然还在山上砍柴。

      年少时候的砍柴经历,最让我懂得了“砍柴不负磨刀工”的至理名言。柴砍得快,砍得多,最得力于是要有一把锋利的刀,而且只要手握一把锋利的刀,即便你地处深山老林,也可以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来。

      但是,“磨刀工”,不是“磨洋工”,“磨刀工”需要沉得下气,耐得住寂寞,努力在提升自我。“磨洋工”不同,那是在混日子。所以,其后我参加工作,因为起点低,我就必须有足够的“磨刀工”的准备。优秀靠的就是这种学习的积累,日常的沉淀,这与“天道酬勤”也是意脉相承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砍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