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飞一会儿——引导学生投入写作实践的一些想法

     

图片发自App


我们经常说,语文这门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课程,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获得艺术的享受,同时,语文又是各门学科学习的基础,这就决定着,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正确的理解、表达的观点意见等,也是我们语文课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今天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经常无法听到学生流畅的回答,还常听到数理化老师对学生的抱怨:这么简单的定义都理解不清,这么简单的表述都写不好,语文是怎么学的?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遗憾和内疚。

      先不讨论数理的理解或表述问题,在训练理解题意,口头表达的作文课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在着手写文章之前,说说自己看到题目的第一印象,或有什么感想等等,开拓一下大家的思路,但是说得多的就是所给材料本身,或者好一点就是就材料论材料,不论口头还是书面文章,都干得可怜!不会作理论上的深入剖析和挖掘。

      其实这是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所见所闻都是从书本、网络、电视或者短暂的旅游得来的,对于对于内初班的孩子来说,学校有时候就是他们全部的天地,更是有许多事物他们就少有亲身体验,相应的就缺乏表现欲。多学生害怕上课回答问题或者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缺少题材。因此,当我们在课堂上遇见这样那样学生不熟悉得的场景的时候,务必使这些内容贴切我们自己的生活,联系我们身边的事物,富有我们这里的气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让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有体验才有发言权,这就是生活中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再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这样说话与写作欲望就大大增加了。

      从上文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谓的语文的应用实践,范围应该可以比课文周围的,或者与文学相关的东西范围广的多!大到用语文心参观文物古迹,小到观察到身边的数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心有所动,都是冲击我们语文教学的灵感。我们的身边来寻找材料,不断冲击学生的心灵,其次就要回到联系第二专题的问题上——读书。任何问题我们都不能割裂来看,理解世界,表达交流也是一样,只有拥有一定的积累才能有序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这个积累就是阅读。我们身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例子也很多的。自己的阅读,语文素养好的人,阐述的见解就是可以感动人心。因为他们了解得多了,也就更快的有了自己独立的也比较成熟的看法。

      我们谈到读书,不仅仅要读,还要学会鉴赏和探究,这包括了许多内容。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等,都需要学生的读书能力,通过读书,鉴赏、探究,才能有意境,也才能做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充分地体现语文学科源远流长、传承文明的学科特点。这里,我就以自己在读书教学方面的一些经历,来说说我对学生读书能力,进而对鉴赏探究的培训。

      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强诵读能力的培养。内初班孩子汉语发音是时时要纠正的,因此我们在课时安排上有侧重,先培养个别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然后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朗读水平。朗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有语感我们才能找到鉴赏的突破口。抓住重点。然后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突出故事性,增加诗词教学中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有了强大的背景知识的积累,才能事半功倍。

      接着在课堂上做了一些小的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进入情境,理解题,自觉实践。以拓写写景诗为例:要求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去翻译,尽可能体会古典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在规定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诗词译为散文的片断练习。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背诵诗词,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词句,更快的进入对诗歌的鉴赏分析,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甚至提高写作的能力。

      有了准备就可以进行鉴赏训练了。从诗歌译为散文片断上升到用术语鉴赏诗歌。在这其间要进行相关专题的技巧、术语的总结和讲解,从什么叫做表现手法,到表达技巧,鉴赏的步骤等等,都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告诉他们,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这样一步步的循序渐进,学生对于读书鉴赏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进步,甚至对于一些固有的说法都有了新的看法,并且能够口头书面都表达出来。我想,这就不单单是鉴赏,也可以算是探究能力的一种体现了。这样读书,读到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把表达自己的想法变成一种习惯,也从中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总之 ,我认为,要使学生将语文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地说话环境,从基础的读开始,渐入佳境。他们应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成为独特个性的开拓型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思想飞一会儿——引导学生投入写作实践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