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照片

        90年代初期到了美国之后,一位在美国的朋友送给我一个简单轻巧的佳能“傻瓜”相机,那是我第一次有自己的相机,用掉一盒盒的胶卷,为简朴的留学生活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后来“鸟枪换炮”,胶卷相机换成了数码相机,可以先拍上很多张,再做些筛选,冲洗出来的照片装了一本本相册,后来干脆堆放在纸盒子里,就算搬来搬去的,也都一直带着。

        只是不知几时起,当初那么清晰,以为永远都不会忘却的影像,再拿起时,常常要把照片翻过来,而当发现背后没有印日期时,自己也疑惑起来,这到底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甚至,和我站在一起的这群人,都是谁呢?叫什么名字?

        我大概是属于很早一批买了iphone手机的,从美国带回中国,还要去找人解码后才能用。记得当时有不少朋友问我iphone怎么样,我的回答是“除了电话功能不行,其他都挺好,特别是用来拍照,能够用手指把照片放大缩小,拉来拽去,很酷的!”

        再后来,就是手机的不断升级换代,随时随地,信手拈来,照片越拍越多,但却不再想着去印出来,隔三差五地上传到电脑中,可是电脑也不断地在换,忽然发现,文件夹不像那些纸盒子,就算没有搬家,很多也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真的让我非常怀念冲洗胶卷的年代。

        自从换了一个新手机,因为内存足够大,用起来更是有恃无恐,不假思索地拍拍拍,直到有一天,icloud的10G容量不够了,让我加费升级,我才想着要把照片都清理一下。先一股脑地把照片都上传到电脑里,然后开始慢慢地边看边删除手机上的照片。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只拍景色的,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删除,毕竟自己不是什么专业摄影师,那些异国景色迤逦风光,其实网上的图片大把,一点都不稀奇,但碰到和朋友家人的合影,就都想留着,很怕再弄丢了。再有一类照片就是参加各种会议讲座时拍的大屏幕上演示稿,其实当时积极地拍下来了,回来后绝大多数却并不会再去看。热热闹闹地拍了一堆,还是果断地都删掉了。

        也许,我们不必依赖照片带来的记忆。 那些听过的讲座,重要的是听进去多少,而拍下来的,其实依然和自己无关。景色再美,只要有过那一时的感动,就像不用去记住投入一池春水中的石子,曾经的涟漪已经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那些记住的,不只是名字,更是曾经的一句话,一件事,一段同行的历程,而彼此影响的人生轨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机里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