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缺乏“浪漫”的资本

入社会工作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尚算富足。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

高中转学、住校、复读,都不过是转念一想的决定。我似乎从未担忧过金钱的问题,更不会有浪费时间的考量。大学报考也是随我心意,不钻研政策导致报考效果很差,但仍是不问前程地选择了一所普通大学里的一个普通专业。念大学时似乎也没啥职业规划,转专业单纯凭喜好。最后毕业前找工作,我还抱着“哪怕工资不高但只要我喜欢就好”的念头。

直至将近30岁的今日,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一贫如洗。

我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甚至无法轻松地在家乡那个四线小城镇里替父母供起一套电梯房。

禁不住父母软磨硬泡,去考过几年公务员,但专业冷僻难有对口岗位,而且逻辑思维差,结果可想而知。

作为小公司里的一名普通员工,并无任何专业技能,所以月薪是同龄好友的一半。文案、助理、行政、运营……换过几个工种,仍是前途未卜。

顶不住父母逼婚跑去相亲,被认为年纪偏大、家境一般、非本地户口而最终无果。

现实真是给了我狠狠的几十个巴掌,再砸得个头破血流。

我记得朋友曾经这么劝我:“你这个人啊太随性。说好听点叫浪漫,说难听点叫‘不切实际’,我担心你迟早会吃大亏。”我对此还嗤之以鼻:我明明是个现实主义者。现在想来真是缺乏社会的鞭打(苦笑)。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谈及大学专业如何选,有些观点颇有意思。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普通人,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能由着孩子的兴趣来,而是要把志愿填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职业的规划以及专业上可能的深造路径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大学是分三六九等。第一学历非常重要。要选择发达地区的高校,大学给学生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眼界和体验。”

“老百姓的孩子别轻易选择文史哲。穷人别去读这些专业,活活拖累了自己,那是富家子弟去修身养性的。最好别选法律和新闻。相比于选志愿的时候,心高气傲、心存幻想,最后工作的时候落差实在太大。穷人家的孩子,选点踏实的专业比较好。

我的评论是:可惜当年的我没有看到、也无法读懂这篇文章

“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是绝大部分人成长的痛。

发现自己是个资质平庸、家境普通的人之后,反观自己这二十几年的人生,反而不知该如何评价。后来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我的“浪漫”,承载的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期待和念想,还有是不敢正视残酷现实、无法接受自己不够聪明和努力的自我安慰。

我的转学、复读、报考、换专业,何尝不是在遭遇失败和挫折后,以“我还能选择”来麻痹自我的另类方式。我希望做别人眼中“特立独行”的人,我以为只要选择特别的路,我便能做特别的人,便能做出对抗现实、无惧挫折的姿态

随性是需要勇气和资本的,我不过是以随性之名,行莽撞之事。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我全然没有察觉自己没有“浪”的资本:既无过人天资,也无惊人毅力,更无坚实后盾。

所谓“浪漫”,不过是希望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

穷人家的孩子,缺乏浪漫的资本。但人生吧,总有青葱懵懂的时候。比起花时间懊悔,我更准备收起浪漫的借口,看清现实,奋起直追。从“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到“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但仍然努力生活”,付出的又何止是金钱和时间。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浪费的时光,就让我用余生来追赶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人家的孩子,缺乏“浪漫”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