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培训营里看到有人的日报提到才艺展示的问题,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很扎心的问题。
纵观我们的周围,只有极少数的人在自己的非专业领域可以展现出惊人的水准。而大多数人就真的只是兴趣而已,懂一点就罢了,何必那样认真。又或者,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的兴趣才是真爱,为了兴趣甚至可以放弃一切。当失去外在竞争和压力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兴趣水平都是踯躅不前的。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明显不是没有时间,没有资源,没有老师,没有动力的问题,就像现在的学生家长都会扎堆的给孩子报上一大堆的课外兴趣班,且不论孩子是否有兴趣,能否具备先天的条件,但是如果不报名参加培训,总感觉孩子的童年时光是残缺的。所以,家长根本是不用思考该上什么课,能学好那一门课,只要是兴趣特长,只要是才艺展示的内容,总是多多益善的。
当然,这样一窝蜂的去报班,也并非是坏事。起码,让孩子很早就接触了更多的潜力。但是,这样的一窝蜂的去报班,肯定不能培养出专业级别的水平。
至于根源,我仍然认为还是出在思维上,说的宏观一点就是人的价值观在起作用。在做事不认真不用心,太随意的人看来,做什么都不用那样认真,只要做做就好,至于能做到什么水平,那就不要太勉强自己。而另外一种人,也是人群中的极少数人,他们往往是不做则已,一旦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认为的最努力的结果。
记得很小的时候,是跟着三伯一起学武术。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才艺展示,因为小时候身体瘦弱,期望通过锻炼身体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于是那些简单的武术基本功练习了五六年,什么流行的拳法,散打,柔韧功底全部都齐全。所以,在学校里时不时在同学面前显摆几下。那也并没有上升到才艺的高度,甚至,在哪个年代里,学校也根本是不重视什么才艺,有了不念错字的老师已经不错的了。
这样的才艺一直保留到高中,因为高考的忙碌,小时候练习多年的才艺也算是全部荒废。当然,自己也并没有觉得可惜。
后来上了大学,因为偶然的因素,碰到一个低一年级的外省学生熟悉街舞。于是疯狂的迷恋上这种任性自由的肢体艺术,几乎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天天泡在一起,去化学教学楼背面偏僻的闲置舞台上练舞。那时候从没想过什么才艺,赚钱,博取女生的眼球。纯粹是疯狂的沉醉于音乐的节拍,身体跟着节拍自然的舒展。几乎每天下午都要练上两小时,直到大家大汗淋漓,筋疲力尽却有依依不舍的离场。
当然,这一段学舞的经历如果可以算作才艺展示,它也确实然我们在学校的活动中出尽风头。
除了校门以后,这些所谓的才艺最终都被自己定义为不务正业。包括自己从小就练习的笛子演奏,毕业后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写诗行为,再到后来在微博时代开通的微博。因为,在每一个阶段,我总认为自己有更重要的工作去做,这些所谓的才艺逐渐从成人的生活淡漠掉。在现实的生存中,似乎是不能容纳这些文艺青年的东西。
几经辗转,自己从16年开始,又捡起了破碎的笔,并期望以文字作为自己终生的兴趣,陪伴自己的人生路途。当然,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我的才艺是什么,我会淡定的告诉它,我没有什么才艺,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才艺已经被蒸发掉。或者说,在我的世界里,这些残损的才艺已经被现实的风霜侵蚀的面目全非。
所以我也在思考,如果在那样的场景下,我被别人像赶鸭子上架一样要求展示自己的才艺,那会是一幅何等尴尬和荒凉的心情。自己从小学习了很多本可以很容易显露的才艺,然而一路走来,本自己七零八落的抛弃掉。站在今天的舞台上,一个看似有着丰富才艺经验的人,竟然也会嘎然的冷场,拿不出自己的绝活。
让然,我仍然相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剪的过程,只有经历的时间足够久,你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所以,你才会既然决然的去追求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而那些没有经历岁月考验的才艺,也未必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真爱。既然不是真爱,又何足珍惜。在不断地修建过程中,我仍然会坚持那些长久的适合自己的特长不断的练习和演绎,所以也总有可以拿出手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