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审美”,拿什么来拯救你?

最近有一个搞人工智能技术的朋友,做了一个可以一键抠图的小程序,你想换个背景,假装在马尔代夫度假,用他的小程序立刻就可以实现了,再也不需要先把自己练成ps大神了。

听上去功能好强大,想要立刻去试试,但是,打开小程序之后,我真的没有一点想要换背景的冲动,实在是他这样的技术男选的背景图太丑了,审美水平还停留在广场大妈的水平。

果然,他给我看他们的活跃用户,正是大爷大妈们,每天乐此不疲在上传自己的作品。

他们的产品原本定位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而且是一群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但因为产品中提供的背景图审美力太差,根本吸引不到高质量的目标用户。真是审美不过关,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拯救不了产品的用户体验。

因为审美而丧失竞争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竞争力水平,无论个人、企业、甚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

之前被群嘲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海报,和同时期的威尼斯电影节、金马奖海报放在一起对比,战斗力渣到令人心痛。

我们的电影节海报,只给人一个感觉:土。

别人家的电影节海报,也给人一个感觉:艺术。

我们的颁奖典礼现场还是这样的水平,杂乱无章、高纯度、高对比的配色辣眼睛。

别人的颁奖典礼,配色就让人舒服多了。

我们的小学课本,已经改版好几次,却越改越丑了。

打开日本的小学课本,就像翻一本精致的绘本书。

这尊佛像,神态悲悯安详,整体造型兼具唐代之浑厚和宋代之精美,色彩斑驳却更显历史的苍茫感。

然而,当地村民嫌弃佛像老旧,于是给佛像上了辣眼的新漆,瞬间变得无比廉价,毫无美感。

太多的国人审美,还停留在“红红绿绿的多喜气”、“金灿灿的就是好”。

很多人家里挂的画,不是气吞山河的大老虎就是花开富贵大牡丹,还以为这就是国画艺术了,那可真是对国画深深的误解。

真正的国画笔墨韵味,是这样的,写意画里气韵生动,高洁雅气。

工笔画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清雅之气,扑面而来。

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

的确,当前“中国式审美”发生了严重的断层,国人的审美能力普遍不高,生活中的各种美盲现象,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实用主义至上、审美教育缺失的缩影。

马云曾在演讲中说道:“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式......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保证三十年后孩子找不到工作。”

未来社会,需要这六种技能: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

也就是说,未来需要你:懂审美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很明显,这六种能力,本质都跟一个人的感性素质、审美能力相关。未来,一定是个审美新时代,审美能力,就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有远见的家长,早已认识到培养孩子审美力的重要,越来越注重孩子在艺术教育上的投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过懂审美、有品位的幸福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审美”,拿什么来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