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心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某种前提下,其实和谁恋爱都一样;如果有人对你说,其实你爱的不是爱人,而是爱情中的你自己,你会不会觉得对方是在胡言乱语?
先别急着否定。
有这样一本书,被奉为西方的爱情宝典。刚才提到的观点,也正是这本书的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
在书中,作者对于爱情极尽理性的解构,让我们仿若旁观者,能够客观地去审视一段感情,也带给我们对于爱情的全新认知和思考。
如果你是一个在爱情中迷失、痛苦、辗转的人,又或者是一个对爱情无比向往却又不知所措的人,那么阿兰•德波顿的这本《爱情笔记》一定是你不可多得的明智选择。
01
真实的自我和虚假的自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是两个人从相遇到相知时,从陌生到熟悉、从疏远到亲密的关系变化。而在冷静、理性的阿兰·德波顿看来,爱情中不同情感阶段,伴随的是“自我”感知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小说里,在遇到克洛艾之后,阿兰•德波顿的“自我”是如何感知和变化的。
某天,阿兰•德波顿在飞机上邂逅了女设计师克洛艾,随即被她的栗色短发、露出来的后颈、瘦削的肩头、清澈的双眸深深吸引。
两人短暂相识后从机场告别,几天之后,阿兰•德波顿忍不住思念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并顺利开启了第一次约会。
初次约会,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克洛艾是完美的、高傲的,而自己则是卑微的、渺小的。
这种来自于崇拜和仰视对方而产生的自卑感,让阿兰•德波顿时刻关注着对方,并处于小心翼翼地探寻和等待中。
他试图从克洛艾的言语、表情的变化中探寻出蛛丝马迹,以便知道对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
“对她来说,我是谁?”“她如何看待我的领带,看待我的穿着?”“她到底会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诸如此类的问题,阿兰•德波顿在头脑中不断地问自己。
此时,真正的阿兰•德波顿是谁已经完全不重要,他只在乎在克洛艾的眼里,自己是不是完美的。
而一旦追寻到对方可能喜欢的伴侣的样子,阿兰•德波顿就试图掩盖真实的自己,转而去迎合对方的喜好。
当阿兰•德波顿探寻到克洛艾可能喜欢喝矿泉水而不是饮酒的男人时,他做出了克洛艾喜欢的选项。同样,当克洛艾问他是否喜欢吃巧克力时,他也给出了违背真实内心的回答。
他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不让对方觉得自己生分和枯燥,而是觉得两人是天作之合。
像极了每个初坠爱河的我们,总是想把最完美的样子留给对方。可是,这种为爱屈尊的行为,掩映下的又何尝不是内心的虚荣主义。
因为虚荣,我们不愿让真实的自己敞开;因为虚荣,我们也不接受被心仪的人判定为不合适的人。
于是,我们宁愿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也要为爱一搏。这种在真实和虚伪之间游离的“自我”,掀开了爱情浪漫的面纱,给予彼此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02
为了爱情,我们要失去自我,还是保持自我?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爱你,和你没关系。
但实际上,人一旦坠入爱河,我们就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就要把自己的软肋和缺点暴露在对方面前,这就给了对方伤害我们的权利。
而当我们试图掌控对方的言行时,也在无形中构成对另一半的禁锢和伤害。
在阿兰•德波顿和克洛艾的感情中也是如此。原本如胶似漆的两个人,随着不断了解和共同生活,逐渐发现对方身上有着自己所不能理解和认同的性格和习惯。
某天,克洛艾为阿兰•德波顿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就因为其中没有阿兰•德波顿喜欢吃的草莓酱,两人争论不休。
克洛艾觉得“我为你准备了这么丰盛的早餐,而你所做的却是对果酱吹毛求疵”,而阿兰•德波顿只是想吃草莓酱而已。
阿兰•德波顿也用自己的喜好禁锢克洛艾的选择。当他看到克洛艾新买的木屐式的鞋子,觉得那双鞋特别丑而阻止她穿时,两人又大吵一架。
这种争论的焦点在于没有意识到对方有遵循自己意愿的自由,而是演变成逼迫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直到成为对对方的一种束缚和伤害。
冷静下来的阿兰•德波顿自我反思“如果一个陌生人穿了一件极其不搭调的衣服,我不会发表任何意见,怎么反而对自己爱的人,极尽苛刻和指责呢?”
这大抵道出了爱情中让人感到甜蜜却又苦恼的地方,即我们爱对方,所以想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这成为造成情感隔阂的元凶。
实际上,要想成全一段感情,就意味着不断妥协、不断让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过分妥协和过分坚持之间寻求一种相对平衡。
我们无法完全抛弃先前的自我,因为那是过往经历存在的价值,我们也必须为了一段感情的继续,而放弃自我的一部分,让两个人交融的空间里能够更加和谐。就好像两个齿轮,磨去各自身体上不规则的地方,才可以咬合在一起,正常运转。
03
来自爱人眼中的自我确认,让我们逐渐走向成熟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本质上看,只有被人爱恋时,我们才真正获得了生命。
当我们一个人时,我们并不能很准确地感知自我。当我们恋爱时,我们从对方的反馈中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对方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学会观察自己,也折射出我们自己无法认清的东西,让我们不断确定自我的存在。
就像通过克洛艾的反馈,阿兰•德波顿知道自己有疑心病、讨厌打电话、一天必须得睡八小时、不愿吃完饭还在餐馆里逗留。
在不断相处中,阿兰•德波顿拼凑出一个逐渐完整、逐渐清晰的自我形象。同样,对于克洛艾来说也是如此。
在交往之前,克洛艾看不到自己过于独立的性格。当得知克洛艾半夜头疼难忍,却一个人开车去诊所看病而没有选择叫醒作为伴侣的“我”时,阿兰•德波顿的第一反应是两个人的关系竟然如此疏远了吗?
过后,阿兰•德波顿反思到这就是克洛艾的性格特征:她付账时讨厌多个人争执,宁可一个人付款;她不愿意被束缚,与其他女人打交道时显得很笨拙;她每次出行都要带上自己的洗漱用品……这些都是克洛艾的不同侧写,拼凑在一起,才是完成的她。
两个人在朝夕相处中,不断擘画出自己和对方真实、完整的模样。实际上,越是随着彼此深入了解,就越会觉得对方是另外一个人。
而当我们意识到对方不再是我们刚认识时的样子,就会产生一种疏离感。于此同时,矛盾会堆积。
当两个人在一起后,爱情就会由蜜糖化为口香糖,愈嚼愈淡,淡到后来竟是涩涩苦苦的,而当我们不得不吐掉时,是觉得自己被这段感情改造的不像是自己,或者说是不那么喜欢的自己。
好的亲密关系让我们成为完整的人,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变得成熟。而当某一刻,我们意识到,在这段关系中并没有感到一种自我认同,反而是自我嫌弃时,大方地结束,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