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内卷时代,我们如何消解焦虑?

作者:涵妈,坐标帝都,文科硕士,西城妈妈,就职于某世界五百强央企,家有两宝,女儿八岁,儿子一岁。

这里有具体可操作的家庭英语启蒙经验和育儿心得,欢迎关注来和我一起抱团鸡娃吧。

翻翻朋友圈和育儿群,触眼可及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字写的好,球踢得好,琴弹的好,语数外学得好,琴棋书画样样通,知书达礼求上进,回头再看看自己家孩子,怎么十足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怎么办才好呢?选择关上外界的门不听也不看?抑或是自我化解?

01   让孩子的长板足够长

不说孩子,先从特斯拉说起。

在智能电动车这个品类刚刚兴起、相关供应链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特斯拉需要花费极高的研发成本、采购成本,去打造一款高水准的智能电动车。它的创始人马斯克没有盲目地让特斯拉的产品在各个领域全面对标保时捷、宝马和奔驰这些传统高端汽车品牌。

而是做了一个大胆而清醒的取舍:只取高性能和科技感,舍去了德国高端汽车非常重视的驾乘舒适和奢华的感官体验,也放弃了日本车通常具备的可靠性优势。

他坚信: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与其让90%的人都爱你6分,不如让10%的人爱你10分。

事实验证,特斯拉的消费者购买这台车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它毫无短板或者短板不明显,而是它的长板真的足够长、足够特别:堪比法拉利的加速能力、对燃油车“降维打击”的动力平顺性、堪比智能手机的OTA升级能力,让其他所有品牌的汽车看上去都像是“上一个世纪的传统产物”。

有一位中国车主这样评价特斯拉的产品:“这台车的缺点像星星一样多,但它的优点就像太阳。太阳一出来,光芒万丈,所有的星星都看不到了。”

孩子十项全能固然最好,但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凤毛鳞角,与其让孩子样样全能,不如重点培养一两项长板,让长板足够足够长。

热播剧《小舍得》里的三个孩子各有各的优势,子悠对生物感兴趣,愿望是长大后做个生物学家;欢欢的优势是擅长主持,被电视台选去做小主持人;米桃的特长是数学,之前没上过任何辅导班却轻松考满分,直接考入机构的高端班。顺势而为,这三个孩子都会得到好的发展。

在学校,我们力求各科均衡,尽量补上短板,一旦走上社会还是靠长板立足。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挖掘长板,培养长板,让孩子的长板尽量长。

02   纵向看,不比较

上周,我家姐姐在今年学游泳的第十七次课上,终于把背上的板摘掉了,这意味着孩子学会了蛙泳,老母亲兴奋加激动不已,喜悦程度不亚于孩子考过PET。要知道我们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种种原因,跨越了四个年头,中间隔得时间太长了,今年等于从头学起了。详见当鸡娃遇到瓶颈,是静待花开还是狠狠的推一把?

从今年三月份开始,两个多月来每周两次的频率,都是晚上的时段,周中一次,周末一次,每次游完泳回到家已经是八点多,牺牲掉阅读和练琴的时间,我把学会游泳、锻炼体能做为当前的重点,其他项目都要为之让路,终于见了个阶段性成果,顺带还瘦了三斤,也算一举两得了。

中间不是没有经历过纠结和怀疑。

当游到第十次时,

朋友A说,孩子学会了吗?你不如上一对一呢,教练一对多,学生太多,顾不过来呢,你这样是浪费孩子的时间!

朋友B说,游泳挺简单的,孩子游个几次就学会了。我心里想,我们已经学了好多个几次几次了,可是、可是依然没学会呢。

听了这些话,我有些纠结、怀疑了,每次上课十几个孩子,教练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吗?每堂课能学到东西吗?每周两次游泳,一次一个半小时,加上路上往返的时间一共得两个半小时,时间也花了,教练也是有经验的老教练,怎么就看不到效果、总学不会呢?

怀疑归怀疑,总归我还是又续报了一期,既然选择了这个班这个教练,那就再学学看,就当锻炼体能还不行?

于是终于在上到第十七课时,孩子的板摘掉了。教练也开心的对我说,看看啊,我一直就说,孩子学不会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的问题,不怪孩子。不愧是老教练,有自信这样说。还问我之前在哪儿学的,有些地方不标准,一直在给孩子纠正。

通过游泳这件事,可以看出什么呢,当学习到了一个阶段后仍然没有效果时,家长容易动摇、怀疑,甚至会放弃,认为这个路儿不通,我们得换一条路走,其实是再坚持坚持,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实际上,几节课能学会和十几节课才学会,最后的结果都一样,孩子总归是学会了游泳。

横向比较没意义,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就和孩子的过去比,和之前比,孩子在学、在行动,和之前的自己比、和昨天的自己比,就是在进步,这一点就够了,在学在行动总比原地踏步强得多。

我又想起了八年前,摇中了车牌、新买了车那会儿,尽管从驾校考过了驾照,但还是不敢上路开,只好找起了陪练。当时我问陪练,要陪练几次才能上路?他回答,这不好说,每个人的路感不同,有的人几次就能上路,有的人得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

很不幸我就是那个后者,好像是陆陆续续陪练了二十几次才敢上路。时过境迁回头看,陪练几次也好,二十几次也罢,殊途同归最后都是能开车上路,无非是比路感好的人多花些时间和金钱。

人和人有差异,横向不比较,纵向看进步。

03  用阅读来抵制焦虑

当平时听周围的朋友们谁谁又报了几个班时,表面上不露声色,回头会悄悄地在电商网站上又下了几单书。本来家里书已经够多了,缺的不是书,是放书的书柜和能放下更多书柜的大房子。

之前纠结买还是不买,放在购物车里有些日子了,此时完全失去理性,买买买。不过一堂课的价钱,孩子能看进去多少都相当于赚到了。

相比于存网盘资料,买书更能治愈焦虑,毕竟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果买回来的书能入得孩子的法眼,那当妈的心里更是像赤日炎炎的夏天吃上一碗凉爽的冰激凌一样过瘾。

买书阅读是性价比很高的投资,尤其是二胎家庭,老大看完了,老二接着看起来,一份钱,两个孩子受益。自从有了老二,给老大买起书来更加不手软。

04  多共情,勤交流

孩子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其丰富,和我们小时候比有天壤之别,压力也是比我们当年大多了。很难说,孩子是更幸福了,还是更不幸福了?

当陪孩子学习让你抓狂时,推己及人吧,多共情,想想当年的你和孩子这么大时,有那么自律吗?有那么自觉吗?

当孩子周末想外面玩玩逛逛时,想想我们上了五天班,是不是也想放松一下?如果赶上周末领导让加班,心里是不是有一团火?

当孩子学习、弹琴时磨磨蹭蹭时,想想我们在单位里对有难度、烧脑的工作是不是也总拖延,只要没有时间节点,总是能拖一天是一天?

当我们要求孩子各方面争上游时,想想我们对自己是不是很宽容呀,也没逼自己事业上成高管、收入上过百万、买得起豪宅呀!

当我们总想让孩子考满分时,想想当年的我们在考试中怎么样呢,次次都能拿满分吗?总在班里考第一吗?我印象中没考过满分,也没排上班里的前三名。

越总结越列举,越感觉我们真是严以律娃、宽以待己了,就拿这篇文章来说,在我的脑子里构思绝对有一两周了,一直想写写,却一直拖来拖去,之前有好几篇想写的文章就是这样被拖没的。

人的天性就是懒,大人小孩都不例外,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先歇歇、能少干点就少干点,能坐下时不想站着,能躺着时不坐着。我们现在有资格总批评孩子,就仗着孩子还小,还不敢反驳我们。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家中尽量传递正能量,至少营造出父母积极工作、认真生活的氛围。

多和孩子交流,听孩子说说学校里的事,听听她们对新闻时事的看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有时候我也会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讲述,总是说该练琴了、该什么什么了,想想孩子能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如果能这样一直到青春期,说明亲子关系很好很融洽,孩子能和你说,你说的话孩子还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处内卷时代,我们如何消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