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期末叙事 

                                            —— 王如意                                                 

      在这一学期,对于我自己而言,无论是从课堂,学生,备课,读书都在点点滴滴中前进着,学习着,成长着。

      无论在工作也好,还是在教育学生上,我都会很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我始终认为“做完”和“做好”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只是完成了某项工作,而后者则不仅是完成了工作还有一个好的结果。


身上背的是我的学生送我入冬的第一个包包


      带这批孩子一带就是六年,内心不由感到非常骄傲,在这两年常常在思考这些问题:1.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2.如何让数学与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3.怎样从课堂中走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而恰好这一年,年级内部每周一共读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在每周有四天里数学组都会聚集在一起共读《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慢慢从中找到了答案。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没读完,争取寒假将它读完。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坚定信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书中的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结合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这本书我最难忘并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华老师说:“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地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我们应该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华老师把学生看作是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虽然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但是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他像农民精选种子那样精选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视角对教材进行选择、加工、预热,制造让孩子们难忘的经历,以期引起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孩子们终身受用;像农民深耕细翻土地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正在带六年级的我,六年级是毕业班,一点马虎眼都不敢打,得盯紧。”希望我的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六年的学业,并带着童年的回忆离开新港,所以不敢懈怠。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面对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堂上我更多的是逼着他们独立去完成任务,不断的去突破的自我,寻找真正的自己。

        在数学学习上,我们的学习总是从遭遇新问题开始。而今年我们数学组使用的都是问题串与孩子在课堂上互动,看到了一个个眼睛放光的孩子,看到孩子的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此欣慰!没错,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数学到底教什么?怎样教?我觉得重点是教数学思维,那数学思维怎么培养?①培养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让运用已知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捕捉孩子的最近发展区。③培养孩子分析题中有关量的关系。④遇到问题有一系列的尝试或者假设的办法。⑤要有反思,检查的能力。⑥要有建模意识,学会总结。

      当然六数组,更多的是组内小伙伴们相互扶持,本学期的研课工作做得很扎实。每个小伙伴都能齐心协力将本职工作做好,能在课下及时交流课上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方法。每个伙伴都能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建议和不足在组内进行交流。

      我们八人都统一战线,下个学年,我们一起备战小升初。

      新的一学年的又将再出发,当然我们面对的都是一段未知的旅程。而这段旅程中,唯一不变的只有就是我们的初心。所以,带着初心,编辑我们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2021,

    就让属于我和我的班级孩子们故事继续!

    也让属于我和我的组内伙伴们成长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