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随着父亲和他几个朋友合伙的装饰材料生意经营惨淡,他每月微薄的工资入不敷出,母亲工作又忙,家庭与工作实难兼顾,加上祖父罹患中风,需要子女精心照料,作为长子的父亲,不得不辞去工作,系上围裙,做起了家中的“掌勺”。

      自上中学以来,每天清晨,看着父亲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进进出出,不时捧出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或阳春面,总在骨子里憎恶他的琐碎与庸碌,其实他不做,出去买早点也是可以的。

      尽管一日三餐都可以吃上美味的菜肴,一周还不带重样,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幸福无比的事,于我,却有着说不出的滋味。男子汉的我,不愿做父亲这样的人。母亲工作上的忙碌与日常交际中所展现的自信,才是父亲该有的姿态。有时候,看着父母拌嘴,结果都是以父亲的失败告终,心底更徒增了对他的厌恶。然而,父亲一点没有因为在家烧火做饭而不满,相反,他乐此不疲,有时候让我们点菜,有时候还会一边洗衣拖地一边哼着小曲,好像干家务就是他人生的全部。

      三年了,直到我参加中考前,他仍拿着抹布在家里擦上擦下。

      那天,他让我搬两箱衣服到新租的房子里去,我嫌作业多,不愿去,他骂我懒,这彻底激怒了我,“这不就是你该做的事嘛,我要上学,不像你那么闲!”犟嘴的我逞强地说着推脱的话,然后却把矛头指向了他。父亲气得要抡起膀子揍我,我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冲他大吼大叫,他也不甘示弱,怒目圆睁地瞪着我说:“干嘛!你想打我!”,另一手便伸上来要拉我,我挣脱了他粗壮的手腕,跑了出去。

      一路上,人影憧憧,霓虹闪烁,我沿着人行道,漫无目的地走着,看着身旁来往疾驰的汽车,感觉那才是人生该有的状态——潇洒自由。不知不觉,我又来到了家门口的大院里,我面对着车棚而坐,百无聊赖地搜寻着自家的电动车,在那一排排车里,我忽然看见了那臃肿的已经掉了漆的银色龙头,还有座垫两侧被风沙刮得划痕凹凸的外壳,在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路灯橘色昏黄的光顺着树冠筛下来,斑驳地打在车身上,我忽然觉得那就像父亲,沧桑又陈旧。然而这辆车又载过我多少次来往于学校与家?又带着祖父去过多少次医院看病诊治?撑起它塑料外壳的是钢铁的支架与轮轴,这不就是父亲?他为这个家不也一直在默默付出,毫无怨言吗?他的心里难道一点不苦吗?

        我不好意思地回到家中,见到阳台上抽烟的父亲,在烟雾缭绕里,我蓦地发现,有多少次父亲每每遇到难过的坎都会点上一支烟,悄悄躲去无人的阳台,咀嚼他人生的苦涩。我竟不如他,我只知索取,一味攀比,殊不知最大的守候就在身边,三年了,他何曾因为他的失意而迁怒于我?何曾又因为他的难过而失去对我的关爱?三年了,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不一直是他?那个佝偻的身影,那个鬓角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然斑白的父亲。

      也许,真正的榜样不一定需要飞黄腾达,人生得意。在多少次命运打击中仍坚强面对,投以乐观,在多少次失望与失意里仍不失责任,不离不弃的他,才是我最该走近的人!

      三年了,您离我最近,我却不断远离。如今,我只想迈开步子,奔向您,握住您粗糙的手掌,抚摸您厚重的老茧,道一声,父亲,您辛苦了!


后记:文章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时体验到的点点滴滴,有些地方进行了适当的想象与选材的嫁接,这当然是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我坚信真情实感始终是一篇优秀作文的灵魂。当然,在构思阶段,我选择把一级立意的“最近”理解为二级立意的“关心照料”,进而又用“我的不理解”所造成的“远”与之对比,衬托对父亲的体谅与愧疚,突出对人生的独特看法。文章在写法上,以欲扬先抑的方式,不重点着墨人物描写,而是借助概括事件,制造大的生活背景,把具体要展现的人物置于其中,进而拉进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借助作者前因后果的交代,对文中“我”的思想变化,感同身受,形成共鸣,最后在结尾处升华主旨,不满足于话题给出的“离我最近的人”,而是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借助人称替换,把“他”变成“您”,让文章主题往“深处”走,收凤尾高举之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