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冰封的血与歌】之二:44732-血肉之躯的钢铁意志

长津湖一役,第9兵团战斗减员14000多人,冻伤减员30732人。

司令宋时轮在战争结束返回祖国的时候,曾经在鸭绿江边,面朝长津湖方向的莽莽群山,泪流满面,深深鞠躬……

真实的战争,究竟是什么样子?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大概只能从电影中看到些许容貌,而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就是与死亡的零距离对话。

绝大多数时候,

死了就是死了。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

也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

往往悄无声息……

死亡就是一瞬间的事,

上一秒还生龙活虎,

下一秒就一动不动了,

甚至连告别的话都来不及说……


一路向北 义无反顾

第9兵团受命入朝

首批进入朝鲜的是四野第13兵团,包括第38军、39军、40军和42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就是以第13兵团为主力展开的。正是得益于第13兵团的骁勇善战,西线战场局势才趋于稳定。

为了迅速补充战力,就必须源源不断地抽调精锐部队。

能够在13兵团之后迅速调集且具有强大战力的兵团,非第9兵团莫属。

志愿军第9兵团下辖三个军,分别是20军、26军和27军。

这三个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华东野战军1纵、8纵和9纵,是绝对的主力部队。他们曾在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快速纵队,在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在淮海战役中让杜聿明的部队成了瓮中之鳖,此后又解放上海,成为被国人传颂的“霓虹灯下的哨兵”。

在开赴朝鲜之前,9兵团正在无锡、苏州和上海等地休整训练,准备攻打台湾。

而美军为了防止解放军趁朝鲜战争期间攻打台湾,派出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此时中国正值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而军队建制尚不完善,武器装备严重落后,根本不可能同时进行两场局部战争,力出一孔才是上策,于是9兵团就成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

薄衣胶鞋 跨过鸭绿江

入朝作战任务,只传达到营一级军官,其他人都不知道。战士们上了火车,也分不清火车到底往哪个方向开,还以为要向南出发解放台湾。

但是越来越低的气温在慢慢揭晓答案。直到接近沈阳,所有战士都知道了,我们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

火车经过沈阳,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贺晋年大吃一惊:穿这么薄的衣服怎么打仗?

于是,他赶紧调来仓库里的5万套棉衣,又命令自己部队的战士把棉衣也脱下来给9兵团换上。但是军情紧急,5万套棉衣还没有完全送到车上,部队就出发了。

9兵团的15万大军,就这样穿着江南地区配发的薄棉衣和胶鞋,跨过了鸭绿江。

敌人 不只美军

严寒之下的切肤之痛

朝鲜的冷,是那种变态的冷,零下三四十度都正常不过。

第9兵团的战士们只穿了薄棉衣,而且大部分没有棉鞋、棉帽、手套和耳包这些保护肢端的装备,冻伤成了家常便饭。


周文江


时任第20军59师177团2营副营长的周文江回忆说:

“进入朝鲜以后,气候非常寒冷,气温达零下35度。军里指示我们这个师要翻过亚德岭(上坡仰角45度,雪深过膝)。如果我们绕道走要用一个星期,但是翻过山就能插到敌人后边。翻那个山,我们只能一个挨着一个,一个搀着一个,1500米高的山翻了一个晚上。有的手冻坏了,有的脚冻坏了。脚冻坏的爬到一半,滑下去了,滑下去就滑下去了,没办法救,救不了。”

而且,这些大部分来自江南水乡的战士,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完全没有高寒地区的御寒经验。

“部队里有的战士,用饭盆烧水洗脚,结果第二天早上都穿不上鞋,整个连队一共140多人,一下子100多人脚都坏了。”

9兵团的指挥部陆续收到各部关于冻伤的报告,而且由于部队不管白天黑夜都在外行动,冻伤人数还在急剧增加……而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弱的战士,在冰天雪地里睡去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饥饿 刺向战士们的另一把刀

在寒冷的野外行军作战,一旦断粮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对9兵团的后勤,志愿军调集了所有可以筹集的车辆和工具,向战场运送粮食和弹药。可从中国集安到长津湖,二三百公里大多是冰封的山路,加上美军飞机的封锁,物资运输极度困难。白天,车队在行进过程中经常遭到美空军轰炸,夜间车队又不能开灯,不知有多少汽车翻下山崖。

在针对古土里美军的阻击战中,20军58师173团接到命令,进攻位于古土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一处小高地。战士们接到命令后向团长提了一个要求。


朱文斌


时任第20军58师173团作战参谋的朱文斌回忆说:

“战士们都流泪了。他们说我们不怕死,这个山头也一定能拿下来,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团长能够给我们每个人发几个土豆,哪怕是两三个也可以,给我们充充饥。”

他亲眼看到团长掉下眼泪,因为这个要求他根本无法满足。

“最后战士们没话说了。枪又不能打,枪(拿着)冻手啊,手一贴这个枪就粘上不能动了。战士们就带着手榴弹和炸药,一步一步在雪地里前进。”

冰雕连 何止3个

饥寒交迫,都不足以形容战场环境的恶劣。

屹立不倒的冰雕连,就是长津湖战场上最悲壮的一抹鲜红。

目前所知有记录的冰雕连有5个,分别是:

第20军59师177团6连;

第20军60师180团2连;

第20军58师172团6连;

第27军80师242团5连;

第27军80师239团6连。


徐邦礼


徐邦礼是28军58师172团6连指导员,他们连队的任务是在公路上阻截陆战第一师的部队。可是美军通过的时候,连队并没有发起猛烈的攻击,这让58师师长非常生气。当师长来到阵地前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师长去看这些冻伤的人,在那里嚎啕大哭。政委就劝他,想说师长你不要这个样子。可是话还没收完,政委自己也在那里嚎啕大哭了。战士们有的指头没有了,有的手没了,有的从这个骨骼(都没有了)。因为整座山,这个道路是我们封锁的,是我们卡住的,你(美军)是突围,我们是阻击啊!我们完全可以打你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打了……”


我们不知道一共有多少冰雕连耸立在阵地上,但我们知道的是,每一个在冰雪里永生的战士,都没有把死亡放在心上。

他们只知道一件事: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宋阿毛绝笔


短兵相接 你可曾见我屈服

装备差距 云泥之别

除了气候和给养,武器装备严重削弱了第9兵团的战力。

东线山高路险、补给困难。当时第20军中每个战士都只带了80发子弹,大口径的火炮由于运输困难,全部都扔在了鸭绿江以北,部队只能扛上中小口径的迫击炮上山。但炮弹又带不了多少,一门八二迫击炮只能带90发炮弹、六零迫击炮只能带60发。

如此严寒的环境,使得我志愿军原本就已经很落后的武器装备的性能严重下降,部队迫击炮超过70%无法使用,许多步枪、机枪的枪栓都拉不动。

相对于美军来说,我第9兵团的武器装备可谓非常落后。

以陆战1师为例,该师是一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装备十分精良,仅在轻武器方面,该师步兵就大量配备了M1式半自动步枪、汤姆逊式冲锋枪和勃朗宁式机枪,以及性能优良的自动步枪。

此外,陆战1师每个步兵排都配备有89毫米火箭筒,每个步兵连还有3门60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营配4门81毫米迫击炮,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

重武器方面,两军的悬殊更大了。

美军陆战一师每个团都装备有12门107毫米重迫击炮;配属在长津湖地区的陆战1师第11炮兵团,由3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营,以及一个155毫米榴弹炮兵营组成,榴弹炮数量有70多门。

而我军的“重武器”只有手榴弹。

技术差距 宛若鸿沟

先说空中补给。

不仅仅空投弹药和补给,志愿军第一次见到空运汽车和空投桥梁钢架。


黄万丰


时任第27军81师243团1连连长的黄万丰回忆:

“我第一次看那个飞机,屁股后那个大门一开,下来汽车了!那是第一次看见,国内没见过!”

还有空投桥梁钢架,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两军的技术差距。

水门桥是陆战1师撤退的必经之路,位于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桥下是万丈深渊。美军用了一个坦克营共计40辆坦克进行守卫。

9兵团20军的包抄部队,一早就知道炸桥的重要性,在12月1日就炸毁了大桥。但是美军工兵用一座木桥进行了修复。

12月4日,志愿军第二次又将架好的桥梁炸毁,而美军又在原桥梁的桥根部位架设了钢制桥梁。


姜庆云


姜庆云马上组织了敢死队。12月6日,姜庆云的战友突破了美军的层层封锁,用血肉之躯将新架设的大桥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但是,负责后勤的美军部队连夜部署,在日本三菱重工制造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C119运输机在凌晨运往1000多公里外的水门桥,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了美军阵地。12月8日下午4点钟,美军再次架桥成功……

再说新型武器。

陆战第1师在南撤的时候,自行高射炮车和自行高射机枪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他们是机械化速度,还有自行高射炮车每分钟射速能够达到240发,每发炮弹杀伤力相当于一枚手榴弹,给徒步追击没有任何遮掩的志愿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还有在朝鲜战场被美军广泛使用的凝固汽油弹。一位中国医生曾经这样描述:

“凝固汽油弹爆炸后飞溅到人身上的凝固汽油就像猪油膏一样,粘稠耐烧。如果人用手去拍打,越拍火越大,如果在地上滚动灭火会弄得全身是火。而且一旦在人身上着火较多,边上的人要尽量远离着火者,因为着火者的奋力挣扎很容易把燃烧油块甩到旁人身上形成二次杀伤效应。如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建议最好还是用枪结束着火者的生命。因为凝固汽油弹的受害者来说,死是最大的解脱。被送到我们这里的受害者都是昏迷状态下被抬来的,即使有时只是手部的一点烧伤。因为他们都中毒了。凝固汽油中还有许多化学助燃剂,有些还加了白磷,在人体表皮燃烧后会残留大量剧毒的化学物质,通过烧伤创面的开放性创口进入血液,造成伤员血液中毒。”

1980年10月10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以人道主义为基础,通过了《禁止和限制使用燃烧武器的议定书》,才终于对燃烧武器的使用给予了限制。

还有在当时最先进的装备:夜视仪

迟浩田曾回忆,志愿军特务连在深夜执行任务时与敌方交火,双方直接对垒,我军一个连队全被打光了,就是因为美军装备了夜视器材,而当时没有任何人了解这种装备的特性,只能被动挨打。

昨天淋漓的血 是今天升起的光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与美军的减员比例大约为3.2:1,这场胜利,只能用“惨胜”来注脚。

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御寒的棉衣,只有血肉凝成的躯体,还有躯体下面永不被冰雪冻结的钢铁意志。

我们至今也没有公布最精准的志愿军伤亡数据,有很多年轻的战士真的成为了无名英雄,埋葬在朝鲜东部的深山,守望这片日新月异的山河……

他们逝去了,却依然活着,就活在你习以为常的平淡时光里——

活得真真切切,活得铁骨铮铮。


正文参考资料包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冰血长津湖》、《长津湖战役纪实》、《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津湖——冰封的血与歌】之二:44732-血肉之躯的钢铁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