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对孩子的语言暴力

前一阵子,我带着南哥和多宝与妹妹们在一家餐厅吃晚饭,一桌三个孩子,南哥与妹妹家的孩子在一起叽叽喳喳的玩着游戏,多宝咿咿呀呀的自嗨。

我们隔壁的餐桌也坐着一家子,年轻父母带着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孩子,旁边坐着孩子的奶奶。

孩子比较调皮,坐不住,一会动动这,一会摸摸那,不小心将桌子上的一杯饮料打翻了。

旁边的奶奶立马黑着一张脸,手用力的打了一下孩子,可能打的太疼,孩子尖叫了两声。奶奶更气不过,又打了几下,并用带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大声囔道:“啸哗啥?啸哗啥?瞧瞧你那个鳖性样,你能不能安生一点儿。早就叫你不要乱动不要乱动,你听过谁的。大人说着啥你都不听。瞅瞅你那个鳖性样,也不是我说你,长大了你能有出息,我给你跪下磕头......”

这样的谩骂断断续续足有两三分钟,孩子有点呆滞的眼睛满含委屈的泪水看着奶奶,过程中年轻的父母也试着制止过奶奶,但是奶奶反而变本加厉,骂的更满婷,矛头开始不停的指向孩子的父母......

我们在旁边看的直摇头,严重怀疑这真是孩子的亲奶奶。估计这样的场景在平日里是家常便饭,不禁同情起这个孩子。每天处于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孩子的身心是否能健康发展。

近年来,语言暴力这一词语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大人经常采用诸如"你怎么这么笨"、"真后悔生了你"、"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再哭我就打死你"、"你太笨了,某孩子比你强很多"、"你笨的要死"、"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等语言对孩子进行语言攻击。

常言道“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伤害比你想象中的大的多。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桥段,大家都很熟悉的王司徒,也就是王朗,被诸葛亮的几句话给骂死了;赤壁之战中周瑜因诸葛亮的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而急火攻心,金疮迸裂,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是小说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而特定的剧情,与历史不符,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语言暴力的威力。

语言暴力不仅仅是语言会让人受到伤害,说话者的神态,动作,甚至说话者咄咄逼人的气势,无一不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语言暴力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来讲,危害是最大的,因为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作出不理智的行为。有些话或许只是大人无心之言或气急之下的口舌之快,可是孩子可能会因此而耿耿于怀甚至感受到羞辱,他们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一般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不良情绪积压下来或采取极端的自我毁灭的方式加以反抗,如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将宣泄的对象指向外界,他们不再相信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产生排斥,从而会做出一些危险行为去报复这个社会,如侵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语言暴力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短片讲述的是6名看守所少年犯的故事,里面基本每个孩子的讲述了自己的被父母辱骂的语句,让他们最受伤的话语是:“就在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猪脑子、废物!”、“怎么不去死?”,这些话语最终变成了让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常常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感,阿德勒称其为“自卑情结”,孩子在遭受语言暴力后会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语言暴力虽然从表面上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对孩子人格心理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久的,不可估量的,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利剑。

爱他就不要伤害他, 请停止这样的语言暴力,否则后悔的就是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停止对孩子的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