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跟告别有关的侦探书

看完《漫长的告别》这本书,我首先忍不住要吐槽下大侦探马洛,他真是个外貌协会。贫穷而高贵的侦探,因为一个酒鬼的优雅细节而帮助他从而有了交情,开始了一系列故事,中途他还曾对美貌的女凶手一见钟情,真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个人物形象特别饱满,他简单、粗暴,常常和警察、凶恶之人硬碰硬,拥有高贵的品格为朋友两面插刀、洁身自好视金钱如粪土。我保证他破案固然是有点脑力,但更多的绝对是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硬的人脉。我想说,这个人设真是我见过最不像侦探的侦探了。此外,我还想吐槽结局中侦探和洛林的太太的激情环节,感觉来得有点莫名其妙吧,难道是对侦探贫穷且高贵品格的嘉奖?

当然,书中也有特别有意思的、可供探究的人物,那就是美貌的女凶手。她有着华丽“梦幻”的出场,像这种万众瞩目的女孩应该深刻了解自己的魅力,可是她却因为嫉妒杀了富翁的二女儿!她不屑酒鬼的作家为了灵感四处风流,不屑曾经的恋人丈夫成为了小白脸。有读者评价说,她是仅次于侦探的第二高贵的人。可是当“高贵”遇上了“高贵”,这个对身边的人各种不屑的高贵女子,居然没有爱上同样拥有高贵品性的侦探大人,还诬陷他。难道这个女孩早就在误以为初恋死去的时候就已经心理变态了?O(∩_∩)O哈哈~,这个人物真是太有意思了,她让“告别”真的漫长起来,又别有深意。

书中的某些情怀也特别值得一提。比如,侦探的侠义心肠,他宁愿坐牢也不出卖自己路边捡回来的酒鬼朋友;面对一见钟情的美人诱惑,做了柳下惠;探案的过程中,还不忘了收集一些线索感恩回报“为彼得斯抄给我的档案,增添一点儿内容,等于表示感激和善意”等等。当然他最终也因此受益,因为看似“愚蠢”的侠义却让他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得到了了解真相的机会;因为自律所以避免了“美女蛇蝎”;因为时刻不忘感恩回报,所以总是能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事实真奇妙,我想即便是60多年后的今天,作者书中所提倡的这些精神依然永垂不朽,毕竟肉眼可见、可判断的未必是真的好事,听从内心最纯正的声音才是做人的王道吧。

这本书,荣获了1955年“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小说。我却觉得离我看过的那些剧情跌但起伏的侦探小说,似乎还差了一点火候。作为一个迷信权威的人,我想自己的鉴赏力应该没有当年的评委厉害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查了好多书评后才发现,据说这是一本类似哈姆雷特那种充满文艺范的侦探小说,如果你只看剧情,那么你将无法真正欣赏到它的美。听说英文原著中有着非常生动的修辞手法,而且“将西语中惯有的冷幽默、双关、反讥等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只是读了译文的我,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感觉充满了重拾外语学习的冲动!!

看到书评的小伙伴们,请记得好好学外语,什么四级、六级不重要,为了享受美妙的文字,我们一起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一本跟告别有关的侦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