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2019零零总总读了四十余本书,有的硬核有的干货有的很水还有少数没看懂

但只有这本书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推荐的欲望,这也是我迄今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一天就囫囵吞枣地读完

它的作者并非顶尖,“在浙大一直读到心理学博士,并最终成为一名自由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作者如是说。但有时与我们同为行人的先行者的经验,可能反而比站在终点的大师傅口中的箴言更令人有所收获。

那么,它讲了什么?

“在心理咨询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接纳自我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在当下的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不满,越来越难感受到幸福?为什么会有自卑、焦虑、匮乏、敏感、拖延等等一系列的困惑?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越来越自我苛责,越来越难以接纳自我。其实真正的进步不是那么焦虑的自我怀疑,而是带着自我接纳体会进步的喜悦;真正的进步不是被对自己的不满和焦虑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目标吸引着;真正的进步都不那么着急,我们默默努力耕种,耐心等着它开花结果。如果我们真有病,我们也是带着症状投入地生活,相信成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就像,如果把追求幸福比喻为登山,登顶只是瞬间的事,而攀爬的过程却艰辛而漫长。我正爬我的山,你也有你的山要爬。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恰好也爬过。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虽然没爬过,但从我所在的地方望过去,能够看到你攀爬的山上,哪里有路,哪里有坑,我想指给你看“

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给人启迪,正是因为它将前人的经验不带偏见地讲给我们,告知我们背后的道理。也许你会惊讶“原来也有人与我有类似的问题,原来我走的路并不孤独”,也许你会感叹“这就是我踩过很多坑后模模糊糊悟到的道理啊,怎么早没遇见这本书”,当然,当然也许你是个乐天派,没有那么多烦恼哈哈

目录与推荐语

我由理性驱动,所以鸡汤文从不入我眼。只要你还处于迷茫的青年阶段,或者你觉得你比别人有更多的烦恼与纠结,我相信书中总有一两个问题能为你解惑一二。

看看目录有没有适合你的一种“病”:

1、假想的自我与真实的成长

你有没有这样的“名校学生病”

假想中的完美自我

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

成长中的关系

像一棵树一样成长

2、更大的世界与眼前的生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呢?

远方是药也是病

琐事就是我们的道

过程本身也是目的

我想去远方,把人生格盘重来

3、理想与平庸

接受平庸的那一刻

就承认自己是个废物好了

迷茫是艰难所在,也是意义所在

你是在努力,还是在模仿努力

你爱的是兴趣还是兴趣背后的成功

4、匮乏与不安

钱的匮乏始于爱的匮乏

为什么宁要宏大的计划,也不要微小的进步

正是对爱的匮乏,加剧了孤独

接纳多少匮乏,就有多大自由

越匮乏,越纠结,越完美主义

怎么摆脱匮乏的心理模式

5、接纳与改变

不跟问题死磕,随时准备趴下

弃疗的别名是接纳自我

带着问题前行

“我控制不住地贬低自己”

哪怕痛苦,也要让生活正常运转

6、拖延与不拖延

拖延症是心理问题还是社会现象

拖延症是一个提醒

怎么就拖延了呢?

把我们从拖延的泥潭中拯救出来的,是爱

自我管理的本质是自我谈判

“看脚下”也许是*简单*有效的道理

7、敏感与内向

敏感内向者有更敏锐的雷达

外在的差评内化成了心里的不安

“敏感内向”的标签承载的是自我怀疑和不安

敏感内向者需要改变吗?

我是怎么变外向的

8、爱与孤独

如果你也有“不完美的父母”

成为自己的教养者

关系越亲密,越需要边界

孤独是我们的出厂设置

爱别人,是加强自己的方式

9、空虚与意义感

有一种病叫“没有感觉症”

避开了生活的麻烦,也避开了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真实生活的质感

不被教条所困,也不从生活中逃离

10、结束与开始

为什么结束这么难

这一年,我所经历的最大转变

成为自己意味着什么

再放几篇我很认可的书评吧:

@采铜 :我觉得每个人的内心中都留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硬节,偶尔或经常,它们会从内部把我们磕痛,而海贤的文字正像一种特殊的溶剂,帮我们把这些坚固粗砺的部分一点点溶解。

@刘未鹏 :有的心理学作品理论严谨,但有失温度,有的心理学作品虽情感饱满,然理性缺乏。我个人爱读的作品,几乎总是“带着温度的理性”,这要求作者既有过硬的心理学素养,同时又真诚而富有同理心,既能理清逻辑的链路,又能触摸情感的脉络——而海贤的作品恰恰具备这样的特点。

@李松蔚 :海贤老师是一个走在路上的老师。对现代人的很多迷茫,他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修行之道。难得的是,他从来不向人许诺“这条道路的终点是什么”,他愿意承认:“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走,我们走走看”。这样很好,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被人陪伴的感觉,胜于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


欢迎光临

你可能感兴趣的:(荐书《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