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324——表演笔记之“方盒”练习

今天晚上和老师还有一个艺考生一起上课,好喜欢这个孩子的性格。被她的热情感染,积极主动的编排,大胆的构思想象;虚心求教,不断调整。

第一次排练的过程里,我能感受到她的热情和活力,充满了很多的点子。

我叫念念

也欣赏自己今天情感的酝酿,以及在那一刻把情感迁移的能力。眼泪虽然不是因为她,但是拥抱的一刹那被她感动。现在复盘整个过程,真的很有收获。

1.对于没有用的中间情节如:“扫码”、来回砍价分散了主角的台词和戏份。让故事又添加一个人进来。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而且在演完之后总结出来。这样的体验更深刻!

2.对于整个故事它的戏核在于孩子如何体验整个过程TA自己的感受,而妈妈被触动,放弃了自己的决定。这个过程里,老师也是不断的让我们尝试,并没有直接给出应该如何做。

3.整个故事不断的删减,最终直接呈现,把前戏添加上,而且声音的缓慢呈现出小心翼翼核对是听到的这样吗?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

4.眼泪不是因为她的台词,而且想到了一件事而迁移了过来,同时被这件事触动到。只是后来应该更完整,而不是因情绪波动而出去。

5.关于背台的问题,要考虑到观众的角度。

6.照相机是个“道具”,不要表现出“说明书”而是故事情感里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表达。

7.台词那一刻回应比较少,被自己的内心情绪笼罩,应该想的是角色那一刻的体验。

8.重要的“戏核”被划过,应该找到情感,而不是事件本身。

先总结这些,想起了再补充。

还有一个部分,是“物”表现人的性格;以前会从人的角度看性格,今天从物品的角度,看见了很多的不同!

从18年10月31日到此刻,这间教室给了我太多的回忆和喜怒哀乐!

上课

我现在教特教小朋友的所有的内容,都是从这间教室起步,都是从老师的耐心的抽丝剥茧中成长!

感恩老师!感谢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324——表演笔记之“方盒”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