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2]《老子》
2022.01.01
今天2022年第一天,开始读《老子》。
这也是自己第三次读这本书。上一次读完是在2020年4月8日。
这种类似的经典书籍,无论读过多少遍,每年都会或多或少纳入自己阅读的计划。今年开篇第一本书就从《老子》开始。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老子其人,古来颇有争议。
最具体的就是历史史记记录中对老子是哪个时代的人颇有争议。
《老子》一书共81章节,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
《老子》五千言,篇幅不长,论述精辟,意义丰富,思想深邃。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
老子的道,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哲学观念。
《老子》一书,有说是权谋之书,有说是兵法之书,有说是气功之书,而后来的道教甚至将《老子》列为《道藏》诸经之首,又成宗教之书,并且各有注本,专书广为传播。
其实,老子生活的战国,与百家诸子一样,关注的都是天下、国家、社会、民生的诸多现实问题。不同的是,他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借着天道,统辖人道。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一书,重在论道。
第一章,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很熟悉,却也是一直似懂非懂。直至这次读来依旧很难整理好它的意域。
玄妙而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第二章,治 国
万物讲究相反相成、互相转换的道理。
善恶、高下、难易、长短……都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前者不存在,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互相补充。
用无为的方式处世,实行不言的教化。
第三章,治 国
阐发无为而治的思想,重在治 国。
老子认为恢复淳朴的民风,国家才能大治。
至于这一章,说到削弱百姓的意志,“虚其心”“弱其志”,我是不赞同的。
“空虚百姓的心灵”,不可,可以用道德来养化他们,填充他们的思想,让其向阳、向善便好。而不是充当做一个没有灵魂的皮囊。
有些古籍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应该是好的,可是却并不一定是对的。
第四章,论道
道,空虚深邃,用之不竭,重在论道。
冲,空虚。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都是虚无缥缈却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每个人每天的经历让各自去悟。
第五章,治 国
讲述天地不仁的道理,重在治 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多么熟悉的句子,不读却不能真正的懂得。
天地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我们也应顺其自然。
也许一切都该这么想、这么做。自是少了很多人生烦恼。认真做事,结果顺其自然。
第六章,论道
以谷神为喻,赞美大道,重在论道。
对道赞美,也是对伟大母性的歌颂。
第七章,修身
由天地不自生,阐发了谦下思想,重在修身。
不自生(不为自己而生)与长久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自生就必然不长久。
因为无私,所以能够成就自己。
第八章,修身
以水为喻,论述谦下不争之道,重在修身。
老子认为,最好的人应该像水一样为人处世,才能没有过错。所以,老子将谦下不争,视为立身之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九章(养生)
论述俭啬自保之道,重在养生。
人生之道,如同大自然四季交替,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一样,总是会盛极而衰。
第十章,修身
论述人生修养,重在修身。
要像婴儿般平和宁静,品德质朴纯洁,处世清静无为,形貌,柔弱卑下,态度谦虚恭敬。
第11章,论道
说明有与无、利与用的辩证关系,重在论道。
第12章,养生
论述了物欲横流的危害,重在养生。
主要是讲了抛弃物欲,只要温饱。看似有些极端,确是大道至简。
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个心思,可能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意难平。可是,怎么可能呢?在这个人人向钱看的时代,也就只是说说罢了。
第13章,修身
论述贵身爱身之道,重在修身。
最先想到的便是荣辱不惊,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高兴的时候谁不是几乎忘乎所以,悲伤的时候谁不是低头丧气?
读来都是好书,可是,做到的确很难。
是啊,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没有了私利,可能也就做到了宠辱不惊。
无欲则刚的境界吗?
第14章,论道
描述道的形象,强调道的重要,重在论道。
道,无边无际,无法感触,却又无处不在。
能够了解宇宙的初始,就称为道的纲纪。
总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第15章,修身
以诗的语言,描述了行道者的修养和风貌,重在修身。
只有不求满盈,才能吐故纳新。
第16章,修身
强调致虚和守静,重在修身。
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彻底的清净无为,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谁还不是向往奢侈与繁华呢?但是我们也知道,奢侈与繁华,是没有尽头,欲壑难填的。
万物生长循环往复的规律,其实都是最简单的道理,却又是让人最难做到的事情。
我虽然在读,但是我知道做到的可能性很小,希望一遍遍的读和理解中,让这些细微慢慢的渗透自己,渗透入自己的全身,来慢慢改变自己的心境。
第17章,治国
强调贵言无为,重在治国。
轻诺必寡信,还不如不言。只有这样才能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第18章,砭时
揭示现实社会的混乱和病态,重在砭时。
社会发展了,私 欲增多了,因此,老子接力提倡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之道。
读到这一章时,慢慢的开始有点懂得老子的“道”。
慢慢的思想上有点通。如果自己真的做了什么自己以为了不起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去说。当别人感觉不到受益的时候,才是自己真正去付出成功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的话表达的是不是能表达清楚我的思想?总之是有一点思想上的通透。
第19章,治国
论述治疗社会弊端的方略,重在治国。
这一章讲的是老子不同意儒家的,圣智、仁义、巧利。
其实自己还是没有那么通透。对这一方略还是不太明白,甚至不太认可。也许是自己没有老子的境界吧?
老子强调的一直是质朴,坚持质朴,返璞归真,才是治国的出路。
第20章,修身
说明行道之人(老子)与众不同,重在修身。
老子取法于道,顺应自然。
是不是道就是顺应自然?一切顺其自然?
第21章,论道
说明道与德的关系,重在论道。
这张需要悟吧。大道无形。
第22章,修身
阐发了处世的辩证法,重在修身。
有时候觉得是矛盾的,即使他们又是有太多关联的,甚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没有真正的对与错。
曲则全,弯曲才能保全。
第23章,治国
以暴风雨比喻暴政不会长久,行道才是正途,重在治国。
主题依旧讲的是清净无为,顺应自然。以天地为比喻,暴风雨尚不能一天,何况人呢。
第24章,修身
反对余食赘行,重在修身。
垫起脚跟的人难以久立。多余的饮食和行为,所有都会厌恶。
第25章,论道
说明道的属性,状态,称谓和归依,重在论道。
和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相呼应。
只要论道的文章,几乎都是大道无形。也许道,本就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又真实存在,大到无边,无边无际,无所不包。
有一些理解能慢慢的让自己顿悟,但也只是感觉一瞬间,如果真正的刻录自己的血液中现在确实完全不能达到,也许文章读过之后,这种顿悟也会飘忽而过,需要的是持久的一种意念来融入自己的骨髓,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去实践它。
第26章,修身
论述稳重和沉静,重在修身。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浮躁的主宰。
第27章,治国
说明无为而治,善待民众的道理,重在治国。
第28章,修身
说明知雄守雌的道理,贵在修身。
知道自己强却甘守雌柔,还是讲到了恢复婴儿状态,恢复淳朴状态。
在现实中,我们都说婴儿时期是最快乐的,不知愁苦的。这与修身是有益的。
但是在经历现实中的种种之后,又有谁能够真正的回到婴儿时期的状态呢?所以,也许这是老子教育我们,不论经过什么事情,无论经过多少年,婴儿时期是最易于修身的,最希望我们去返璞的。
只是,做到太难。
第29章,治国
反对勉强作为,主张顺应自然,重在治国。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千姿百态,千差万别,而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方式去衡量,更不能用严酷的法律去命令和禁止。应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除去极端奢侈和过分的措施,实行无为而治。
第30章,议 兵
反对战争,指出物壮则老,重在议 兵。
事物发展到盛壮就会衰老。
第31章,议兵
承前而发,继续阐述反战思想,重在议兵。
这章其实还是表现了老子悲天悯人的人道思想。
第32章,论道
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重在论道。
生活中的小事无不演释着道的存在。
天下降雨露,没有谁命令它,而它自然均匀。一句话点透一句哲理。
第33章,修身
论述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第34章,论道
说明大与小的辩证法,重在论道。
第35章,论道
说明道平淡而无穷,重在论道。
道是看不到,摸不着,无形存在的。平淡的没有味道。但是生活中,它却处处在,用之不尽。
第36章,治国
由自然物势阐发统治谋略,重在治国。
第37章,治国
论述君无为而民自化的道理,重在治国。
不产生私欲而宁静,天下将自己归于正道。讲究的还是无为而治。读到现在有种感觉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在围绕无为而治进行。
第38章,砭时
抨击仁、义、礼对自然之道、德的破坏,重在砭时。
对这一章和前面类似的一章始终是不明白的,这一章他仍然反对的都是仁义礼。和我们认识中的是有偏颇的,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懂仁义礼的人,这一章偏偏教育我们不能成为这一种人。说这一种人是有目的性的,是不对的。
所以在我的理解上是理解不了的。也许道始终讲的是无为而治,而刻意的去成为有仁义礼的人,好似都有自己的目的,不能顺应自然,不能无为而治。
第39章,治国
强调得道的重要性和侯王的谦下态度,重在治国。
在电视里我没看到常有皇上称自己为孤,只是谦下的一种。
第40章,论道
说明道的特征,重在论道。
主要讲万物循环的规律。
第41章,论道
阐发“明道若昧”的道理,重在论道。
难道大器晚成是从这里出来的吗?最宝贵的器皿,最后完成。
第42章,论道
讲述宇宙生成,重在论道。
道整体唯一,一产生天地,天地含有阴、阳二气,互相交冲而产生和谐之气,阴、阳、和三气产生了万物。
第43章,治国
说明无为的作用和效果,重在治国。
这一章的一段也说出无为之道,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到,即使是认识到,也未必可以做到。
第44章,养生
强调尊重生命,重在养生。
老调重弹的名声与身体、生命与财务的对比,着重知道满足。
只是这世间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做到的人太少了。
第45章,修身
论述人品修养,重在修身。
沉静战胜浮躁,寒冷战胜炎热,清净无为可以长久。
第46章,养生
说明贪婪不知足的危害,重在养生。
说到养生,最重要的就是知足。
不能不知足,不能贪得无厌啊。
第47章,修身
论述认知关系,重在修身。
还是修的自己的内心。也许一切以老子所说,道为万物的本源。
第48章,治国
比较为学与为道,重在治国。
有一些始终是不懂的,就像研究世俗的学问一样,老子是不赞同的。但如果不去研究这些学问,只凭自然之道,又怎么会懂得呢?这需要多大的悟性啊?
第49章,治国
论述善待百姓、浑沌其心的道理,重在治国。
无论善恶,我们选择善。无论诚信与不诚信,我们选择诚信。
第50章,养生
论述保护生命的方法,重在养生。
感觉这一章讲的是互相吸引的原则。善于养护生命,但却不能过度的丰厚奢侈。
第51章,论道
重申“生而不有”,重在论道。
一直在讲的就是顺应自然。
第52章,修身
论述持守大道,重在修身。
万物自有其本源。
第53章,砭时
接发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罪恶行径,重在砭时。
老子对当时所生活的环境也是有太多的无奈吗?所以只能产生无为而治的思想嘛?
哪个时代不是如此呢?哪怕就如现在的盛世,不也时时充斥着黑暗吗?虽然已经比之前好了太多。
第54章,修身
强调以道修德,普化天下,重在修身。
以德养身。自己品德高升了,心境宽解了,就可以养身。
第55章,修身
论厚德之人,重在修身。
无论多大年龄,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需要有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是品德修养的根本。
人有德,可以避开许多灾祸。
第56章,治国
阐发不言之教、混同亲疏的道理 重在治国。
聪明的人从不发号施令,发号施令的人不聪明。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以后和儿子在电话里通话的时候,还是要顺应他的情绪,让他对压力找到一个发泄口。他什么都明白,不需要给他讲太多的道理,他只是压力太大,只是想发泄一下。
第57章,治国
论述清净无为,重在治国。
第58章,治国
讲述对立转化的道理,重在治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谁知道它们最终的结果呢?
第59章,修身
本章讲述俭啬之道,重在修身。
多多积累德。无论对文章懂或者是不懂,积德,应该每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第60章,治国
论述清净无为,两不相伤,重在治国。
思想上渐渐明了,但是现实生活中,如果是清净无为治国,对于现在的效果来讲应该不是太好。就像薇娅和范冰冰,偷税漏税一样,没有法律的约束只依靠道德恐怕是不能行。他们的德已缺失,靠无为而治吗?基本不可能。如果他们有所谓的德,也不至于走到今天。
第61章,治国
讲述大国居下流的道理,重在治国。
老子希望大国包容小国,希望小国依附大国,但这只是有点理想化了,虽然可以避免血腥战争,但是却是成为脱离现实的幻想。
第62章,修身
说明守道的重要,重在修身。
第63章,修身
阐发由小成大,由少成多的道理。重在修身。
夫轻诺必寡信。轻易承诺,必然很少守信用。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慢慢发现的问题,有些人就是随便许诺,而他们却只是随口一说,并不会去做到。
第64章,治国
继续论述未雨绸缪、未兆易谋的道理,重在治国。
第65章,治国
强调返璞归真,重在治国。
这一章强调的仍然是让百姓质朴醇厚,而不是聪明巧智。但是放在现实社会中,只有质朴醇厚而不去聪明巧智,怎么能赶得上这个社会的进步呢?所以对于这种观点始终是不太明白,也一直对自己的思想有冲突。自己始终认可的是百姓质朴醇厚,但也需要聪明巧治。在聪明的基础上,用道德氧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明白道德,尊崇自己的内心道德,同时还能利于社会的发展去创造。
第66章,治国
论述谦下卑弱的道理,重在治国。
人无论处在多高的位置,谦恭卑弱是对的。
第67章,修身
讲述人生之宝,重在修身。
老子所说自己的三宝:慈爱、俭啬、不敢为天下先(即谦下)。
第68章,议兵
论述不争之德,重在议兵。
老子的愿望是好的,不去战争,不去争夺。但是又是理想化的、不是很切实际的。
第69章,议兵
反对狂妄轻敌,发动战争,重在议兵。
战争不能主动侵略,可以被动防御。这是对的。
第70章,修身
论行道之难,重在修身。
老子坚持的清静无为,做到的人很少。但是需要仍然去坚持宣讲。这是老子在乱世中流露出的寂寞、无奈和感叹。
第71章,修身
论述自知之明,重在修身。
第72章,治国
反对暴政,重在治国。
反对暴政是所有年代都正确的。
第73章,治国
本章论述俭啬不争,重在治国。
所谓不争,其实就是顺其自然。大自然中的万物早已安排好,不是自己的,争都争不来。
第74章,砭时
反对型杀,重在砭时。
一切生与死,都是顺应自然。
第75章,砭时
反对虐症,重在砭时。
淡泊名利,清净无为的人,比横征暴敛、残酷镇压的统治者有高明的多。
税,猛于虎。
第76章,修身
阐发贵柔戒刚思想,重在修身。
讲述的也是以柔克刚的道理。
第77章,砭时
皆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病态社会,重在砭时。
第78章,修身
论述以柔克刚,正言若反,重在修身。
论述的还是之前像水一样柔弱、慈爱、俭啬、谦下、不争的精神。
第79章,治国
论述天道无亲,重在治国。
调和巨大的怨恨,毕竟留有余恨。其实想到了孔子所说的,以德报怨,以何报德?
自然的规律是没有私亲的。
第80章,治国
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重在治国。
老子的很多言论上还是很多都属于唯心设想,毕竟脱离社会实际,根本不能兑现。
第81章,修身
再次论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道理,将天道、人道、治国、修身联系在一起,总结全文。
此书总共81章。也是自己第三次阅读,也许经典就是需要一遍遍阅读,再加上自己的阅历,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有时会刷新我们新的认知。它们也会像流经的水一样慢慢的渗透我们。有一些观点在当今的社会不是太认可,却是老子在当时环境下最好保身的办法和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每遍读来,都有不同角度和深度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