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瑞智教育理论大厦的两个地基,一是亲子关系,二是爱的理论。
博瑞智亲子关系理论,生活原型来自董老师跟父母的关系,从小没有被父母打骂过,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童年回忆中,家里总是充满欢乐祥和,爸爸没文化却有智慧,很少发脾气,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互动,孩子们犯了错误,爸爸从不打骂孩子,总是让孩子们把话说完,解释一下这么做的原因,所以董老师不怕挨打,敢说实话,这是生活原型。
董老师在大学期间读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这些作者对家庭教育理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譬如,老卡尔维特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小卡尔威特强调童年快乐对孩子的重要性,斯特娜写的《自然教育》,主要是应用老卡尔威特理论后总结出的实践经验,洛克写的《家庭学校》,强调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熏陶作用,卢梭写的《爱弥尔》,强调自然环境对教育孩子的作用,杜威写的《天才儿童的培养》,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这个领域,每个作者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某个因素对孩子的重要性,在众多因素中,到底哪个因素最为核心,如果能找到这个核心因素,就会事半功倍。
带着这个思索,董老师又读了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书中说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又读了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写的关于人际关系的书,书中通过量子纠缠理论阐释了人际关系的作用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动干扰,每个人都以别人的行为基准决定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又影响别人的行为,呈现因果循环现象。人与人之间交往是互动回应模式,呈现为交互影响。譬如,一个人对张三很谦和,对李四却很霸道,有的人在家里像绵羊,在外边却像老虎。有的孩子在爸爸面前老老实实,在妈妈面前又蛮横无理。美国作家斯科特写的《少有人走的路》中,揭示人跟环境互动的模式是童年跟爸妈的互动模式平移过来的。
综上这些,董老师得出一个结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因素,具备良性的亲子关系这个前提,父母教育孩子才有效果。关系是重大的制约力量,良性的亲子关系能激励孩子,负面的亲子关系会自动打压孩子,只有找到关系这个根,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关系调正了,父母的教育才能起作用,否则,父母做的所有事情都没用。
要理解亲子关系,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东西?这里所说的关系,不是通常社会交往中说的关系,是不定义概念,关系的含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一般而言,通常意义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指跟某个人有利益交换关系,或者有情感关系。这里讲的关系要超越这个关系,上升一个层面,单纯地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利益和情感具体内容。一旦上升到这个高度解读关系,就会发现,关系是个很神奇的东西,这里说的关系实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四个印象”固定。
四个印象理论:A与B两个人,认识后,在A心中形成对B的印象,在B心中形成对A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A在心中知道了B怎么看自己,B在心中知道了A怎么看自己,四个印象固定下来,双方交往方式就固定了。相当于两人之间修了一条固定的铁轨,并且双方完全不自知,牢牢地被关系控制了,这是非常强大真实的力量。
做个提示看大家能不能明白,你跟领导之间怎么说话?跟朋友怎么说话?跟家人怎么说话?这是完全不同的,关系固定下来就会按照特定的方式交往。如果四个印象是正面的,交往就是良性的,对双方都有益处。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这个过程是正面的。如果四个印象是负面的,交往就是恶性的,夫妻从相互攻击指责,到最后分手。朋友关系一旦形成负面关系,慢慢就走远了。人生最大的麻烦,就是一旦形成负面关系,想走又走不开,譬如夫妻关系,那就麻烦了,走不开还相互攻击,悲剧就开始了。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在良性的亲子关系下才能进行,如果亲子关系不好,这个关系本身就压迫孩子变坏,不学习,无形的力量控制着孩子的行为。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调正亲子关系,把负面的亲子关系调整为正面的亲子关系,然后才能施加教育影响,教育动作才有效果,否则所有的教育努力都白费,甚至是恶性伤害。
如何调正亲子关系?
调正亲子关系非常艰巨,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改变你在别人心目中的负面印象,而这个印象在对方心里,你看不见、摸不着,并且你说了不算。你只有真正做出改变,才能改变对方的印象。所以调正亲子关系一半的努力都在这里。调正亲子关系父母必须先改变,父母跟孩子互动关系中间,父母是强势方,父母有道德优势,有经济优势,有年龄优势,有智力优势,孩子处于劣势,只让孩子改变,父母不改变,是断然没法调正亲子关系的,这是从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早期,孩子参加中训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让孩子学会感恩,理解父母,孩子改变了想法,可是孩子一回到家里,没两天又变回去了,后来经过深入了解,发现父母不改变,孩子所有的改变都没用。孩子是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无法明确认知,控制情绪能力不够,控制行为的能力不够,所以让孩子先改变不可能,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先改变。
父母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我们工作了二十年得来的经验,很多父母以为听完课,回家说两句好话,表面上改变了就算改变了,这就太浅薄了,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们一定要记住,孩子是人,人是具有神性的生物,父母是不是真的改变,孩子看的一清二楚。
父母真的改变必须完成三个层面上的改变。
1、观念层面必须改变,父母跟孩子是平等关系,不是上下位关系,这对中国父母来说非常困难,因为中国层级化社会流传了二千年,父母上位,孩子下位,父母居高临下教育孩子,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惯性,今天必须改变。父母跟孩子人格要完全平等,平等的概念就是尊重孩子,有事平等协商,不能把意志强加给孩子,更不能打骂孩子。
2、情感层面改变,父母跟孩子必须有爱的流动,爱是中国被误解最多的一个词,中国人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用好的,供孩子上学就是爱。我们祖先没有研究过“爱”到底是什么含义。只有把爱的温情表达出来,才能敲开孩子尘封的心门,才能把亲子关系调正过来。
3、行为层面改变,父母必须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能跟你说心里话,你才有机会教育他。大家要记住,人是智人,智人最大的特点是会撒谎,孩子在家里处于劣势,如果父母高压强势,孩子又离不开父母,孩子只能说谎。如果真的明白这些,父母必须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跟孩子有效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世界,孩子才能慢慢形成对你的正面印象,正面印象固定下来,良性的亲子关系才能形成,良性亲子关系不是你嘴上说的 ,是生活中真实体验到的关系状态,亲子关系调正了,教育孩子才能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