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之反馈

#日更阅读7/7#

今天,和大家分享反馈这一学习方法。

反馈,Feedback,可以说是自我提升的明镜。反馈是一种返回给行为主体的信息,反映了相关行为的质量或是影响,可以被用于进一步地调整迭代

反馈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可以在个人、团体、机构等不同层面提高学习效果。在本书中,作者主要讨论了信息型反馈,即能反映当前情况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距离,为下一步行动指明方向的反馈。

一、原理

反馈的形式多样,我们主要讨论一下负反馈和正反馈。

所谓负反馈,就是表明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的信息量(请注意,负反馈并不代表惩罚)。而正反馈则表明一切进展顺利,没什么需要改变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学习新事物或改变现有行为。

举个例子,排球比赛中,选手们聚精会神地盯着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同时不断调整手的位置,确保球会落入手中。接球手眼手间的协调就是在不断收集并利用反馈的过程。如果确定球会落入手中,这就是正反馈,就保持手的位置不动即可,反之则为负反馈,需要调整手的位置,要动起来。

反馈程度不同,信息量也不同,大致可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几个层次的反馈,比如你夸别人衣服好看,“你今天的衣服色彩搭配非常合适,商务中又不失休闲,特别好”就比简单说“你今天的衣服真好看”反馈的信息量大,也更具体,但哪种程度的反馈更好呢?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馈,就是让人们感受到实际结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异,从而帮助调整下一步行动。

二、如何利用反馈促进学习?

要想充分利用反馈促进学习,其核心在于帮助学习者找到错误的源头。

具有以下特征的反馈信息会有利于学习者解决上述“追根溯源”的问题:

(一)具体准确

简单说,这一点就是在提供负反馈时,不仅要指出“是什么”,还要让对方知道“为什么”。比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只是让他知道自己错了,而不让他知道到底错在哪儿,那么下次孩子很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时机恰当

关于反馈的最佳时机,没有定论,以确保反馈足够及时,学习者既能找到错误的源头,又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为基准。

比如孩子刚刚考完试,在这个时候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是最好的,如果隔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效果一定大打折扣。

(三)易于理解

有两种方法可以简化反馈。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第三方监督,比如老师给学生批阅试卷就是通过第三方(老师)给孩子们反馈学习的情况。

今年我加入了社群经典共读挑战,通过社群组队阅读的方式,大家互相鼓励、监督,每日阅读打卡,并且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打卡的内容进行点评,每个人在挑战结束后都有满满的获得感。这就是通过第三方监督的例子,很多人自己阅读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没有那么快那么明显地知道自己通过阅读到底成长没有以及成长了多少。这就是第三方监督带来的反馈的意义。

第二种方法是自我反馈,这就对自我要求比较高了。为了实现该目标,学习者首先要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比如各种学术研讨会就是对学习者自我反馈能力的检验。如果学习者能够以实验参与者的身份将实验过程详细地复述出来,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反馈出他的学习效果。

(四)不丢面子

这一点主要是指在提供负反馈时,要注意顾及对方的自尊,不要让对方因为接收到负反馈而丢了面子。

比如用“这个海报的主题还不够突出”代替“这种信息混乱的海报是谁设计的”这种带有明显批评指责的表达方式,对事不对人,能让负反馈更易被人接受。

(五)存在改进空间

要想让反馈产生最大效力,人们需要有理由去不断改进,并享有改进空间。

与其在期末追着孩子复习,不如从一开始就监督和帮助他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在持续不断的反馈中改进和调整,到期末时,也不会慌乱了。

另外,在给予负反馈的时候,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式,鼓励学习者用积极的眼光、建设性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避免学习者把反馈当作是针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否则反馈就会对学习产生负面作用,进而导致学习者自我贬低、习得性无助,或是与他人比较。

设计反馈时,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把负反馈看作是成长的绝佳机会?这是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学习》之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