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皇冠(一)——《末代沙皇》观后感

整部剧的开端,就笼罩着悲伤和压抑的气氛。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躺在棺木中,悲痛欲绝的妻子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手足无措的儿子尼古拉二世、跋扈的弟弟谢尔盖大公等一群人正在为他举行葬礼。

尼古拉二世继承了皇位,但是似乎根本无法挑起肩上的重任。他竟然在父亲的葬礼上对自己的臣僚说,他还没准备好做沙皇。这时候他已经26岁了,却还能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不怎么具备一个合格的执政者应有的素养。就算是真的不会,也不能说啊,应该抓紧时间偷偷地一点一点学啊。父亲新逝,此时正是政局容易动荡的时候,一旦向外界流露出自己的无能,被有心之人知晓并且利用该点大做文章,你作为沙皇的威严何在?还怎么统治俄罗斯帝国?

在尼古拉二世继位之前,罗曼诺夫王朝已经危机四伏:谷物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濒临破产,罢工运动日益频繁,革命情绪逐渐高涨[1]……因此不管他自己以前是怎么想的,现在已经登上了皇位,就需要尽快弥补自己贫乏的治国能力来应对目前复杂的局势。否则一旦守不住自己的位子,那些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将以非常残酷的方式对待他,最后不但自己下场凄惨,还要连累家属。

然而他从加冕开始,就做了两件对自己极其不利的事情,直接影响到了他以后的执政。

他缺乏主见,很多事情都听从他的叔叔谢尔盖大公。他的第一篇演说里,内容是像他的父亲一样,仍然保持专政。旁边马上有人说,这是谢尔盖大公让他说的吧。这番演讲,直接激化了他和国内许多阶层的矛盾。农民承担着沉重的税赋,工人拿着廉价的工资却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知识分子迫切地要求改变[1]……尼古拉二世的做法无疑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完全置于这些人的对立面了。

而紧接着发生的霍登惨案,更使他在民众中的口碑一落千丈。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当天,皇室在霍登广场上向人民发放礼品。这本来是一件与民同乐的喜事,却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广场上尸横遍野,现场惨绝人寰。这起事件给加冕典礼蒙上了一层阴影。事故的原因是管理组织不善,对参与人数预估与实际偏差很大,现场的布置太简陋,维护秩序的人员配置过少。原本预计参与的人数是20万左右,结果高达80万,维持秩序的警力远远不够。礼品摊前沟壕和土坑只是用木板覆盖了一下,人一多木板很容易因为负荷过重而断裂,人会失去重心摔倒掉沟里去。

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尼古拉二世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来安抚民心。面对此类事件,手段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惩罚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安抚死者家属,全力抢救伤员。如果处理得当,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受害民众的身心创伤,仍能让他们敬重沙皇。

但最终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追责力度弱,仅仅莫斯科警长和其助手被免职,总的指挥谢尔盖大公(皇帝的亲叔叔)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尼古拉二世没有安排向死者家属发放抚恤金,也没有去医院探望伤者,相反他只是难过了一会,就和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一起出席了法国大使的宴会!这样的行为,怎么能不寒了民众的心?在民众看来,他的行为完全是漠视底层老百姓的生命,当然会引起民众的痛恨。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尼古拉二世开局就给自己奠定了一个残暴的基调,后面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走。沙皇拥有雄伟的宫殿、华衣美服、数不尽的金矿、钻石矿……尼古拉二世头上的皇冠既是权力,也是紧箍咒。如果他拒绝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他能把这份来源于上天的宠爱持续多久呢?

[1]波克罗夫斯基:俄国历史概要[M],贝璋衡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









你可能感兴趣的:(滴血的皇冠(一)——《末代沙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