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就忘词,一成功就自我否定?你可能缺了“存在力”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高能量姿势》。

本书作者埃米·卡迪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书中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一系列实验及案例,揭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内容是:“楼梯精灵”、“冒充者综合征”及其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存在力。

楼梯精灵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是自己熟悉的话题,但与人谈论的时候突然大脑空白,话在嘴边偏偏说不出来,等到回过神来,恨不得拍自己脑袋。这时候,大概是遇到“楼梯精灵”了。“楼梯精灵”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根据自己语塞的经历创造的新词,意思是离开当时的情境,走几层楼梯之后,刚刚仿佛丢失的智慧和记忆就又回到了头脑中,而之前的智慧则像是被藏在楼梯下面的精灵偷走了。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面试、试镜、约会、演讲以及与人辩论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是一种思绪短暂受阻并能很快恢复的现象。但是特定的机会只属于特定的时间,事后假想中的应对,往往附带着遗憾、失望和羞耻感,甚至会严重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楼梯精灵”的产生,通常是因为们太在意他人对我们的评价,而不是在意我们所讲的内容。自我关注和焦虑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它们互为因果,我们越关注自我就会越焦虑,从而失去了对环境和他人的洞察能力。阿伦·瓦兹在他的著名作品《禅道》中写道:“要领会音乐的奥妙,你就必须用心聆听,如果你在听音乐的时候想‘我在听音乐’,你一定没有全心投入。”

冒充者综合征

“我担心人们觉得我不优秀。”

“我的成功都是巧合。”

“我好像不配获得这些荣誉。”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类似想法,包括很多名人。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冒充者综合征”。请注意,这不是普通的怯场,而是一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冒充者综合征,是一种恐惧心理,它会打击我们对自身优势的自信,尤其是当我们的努力取得回报时,这种“不配得到”的心理会让我们怀疑自身价值。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能让其他人信服呢?更严重的是,很多“冒名者”都存在自我打击的行为,比如高估自己的错误、过度苛责自己、降低职业抱负等。

研究人员发现,完美主义者、性格高度敏感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他们会不断试图解读、预测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想象失败的后果以及人们的反应。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害怕失败”是产生“冒充者”心理的根本原因。大多数人可能永远也不能完全摆脱冒充者恐惧心理,但对自己的心理现象了解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掌握它的规律,下一次否定自我时,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冒充者综合征”造访了?

找到“存在力”

心理学家发现,遭遇“楼梯精灵”或“冒充者综合征”时,我们的存在力消失了。“存在力” 是一种保持身心和谐的能力,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信念、价值和能力深信不疑,它能让我们的行为和认知保持同步,让我们的情感、意识、说话、表情、肢体语言等浑然一体。反之,当存在力缺失,身体会启动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让我们对周遭的压力过分敏感,进而导致行为和认知错位。

既然存在力缺失对我们的心理状态有如此严重的影响,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某种练习找回存在力呢?作者提供的小妙招是:

001 回味人生的光辉时刻。花几分钟回忆一下:你曾经得心应手的一次应对,你可以完全驾驭自己的语言和心态的一次演说,或是你曾经处理得很完美的一次棘手事件。这个时刻可能发生在学校、公司、家庭或任何地方。在进入任务前做这个小练习能让你快速感受到力量的回归。

002 伪装成功直至真正成功。这里的伪装是指对自己进行鼓励的一种小技巧,比如在面临重大挑战时,悄悄对自己做出一个“神奇女侠”的动作,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你感觉到更强大、更镇定。坚持对自己进行这样的“伪装”练习,在每一次挑战中展现最佳的状态,直到让自己的身心习惯成功。

总结一下,一紧张就忘词,一成功就自我否定,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背后原来是存在力在起作用。认清它们的真相,下一次面临挑战时,不妨重温曾经的高光时刻,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而当自我怀疑再次袭来,我们更要稳住成功者的姿态,确信自己值得这一切。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哦。

参考书目:《高能量姿势》 [美] 埃米·卡迪

——END——

本文为剽悍晨读写作特训班(第一期)学员作品

作者介绍:行悦,前500强企业HRM,人生赛道转换中。资深“冒充者综合征”患者,不愿给人生设限的两宝妈咪,努力寻求一生三世的活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紧张就忘词,一成功就自我否定?你可能缺了“存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