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丧:“敬老院来信了吗”,拉扯6孩的老人等来消息,却喝了鼠药

文|若水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家)

看了张涛导演的剧情片《喜丧》,脑中浮现上面这句话。镜头里竟有如此真实的故事,像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山东枣庄某山村,86岁的林郭氏中风后行动不便,要住养老院的前夜,她喝鼠药自尽。

她这一生,虽然养育了4男2女共6个孩子,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多养一个老人似乎是一件棘手事,住养老院成了不二选择。在等待养老院床位的日子里,老人去几个子女家轮住,受尽白眼奚落,喝药自尽。

真应了那句话“生病是一面照妖镜。子女是否真正孝顺,一场生病见分晓。”

1,老人生病,养老院是不二选择

丈夫去世时,林郭氏35岁,最大的孩子13岁,小的9个月。很少有男人愿意养6个别人的孩子,对于林郭氏来说,“带孩改嫁”这条路行显然不行。可是,留下孩子独自走,当娘的实在不忍。最终,她决定做寡妇,拉扯这6个孩子。

这一决定,注定一辈子尝尽辛酸苦辣。

孩子们长大,像小鸟一样飞离老宅,成家立业。大儿子和大女儿虽始终未露面,但常寄钱来;二儿子是山村小学教师,虽工资不高,却也受人尊敬;三儿子在县城做生意,开小车住楼房;小女儿靠摊煎饼为生,日子辛苦却也还行;四儿子在外打工,不知死活,音信全无。

曾经欢声笑语的老宅,只剩下风烛残年的老人和十二三岁的孙儿小道。祖孙俩守着老宅,小道上学,老人听书看戏做鞋垫,日子倒也平静,直到老人中风。

老人第一次发病后,老二老三和小女儿齐聚老宅,不是商量看病,而是说服老人接受养老院。

“娘,你还是去吧,在家谁照顾你呀?”

“娘,你还记得疯大娘吧,自己死家了,好几天才发现,生蛆了。”

“敬老院,钱也交了表也填了,娘,你看着办!”

轻松的好日子没过几天,谁叫咱生病呢?无奈,一个萝卜一个坑,便宜的养老院床位紧张,只能等一位将死的胡奶奶腾出床位。

进养老院前,老人提出去3个子女家轮住,子女虽不甘不愿,却也遂了老人心。老人就这样,带上菩萨像开始挨家住的日子。

2,生活不易,面对嫌弃谩骂,老人选择理解

第一站去老宅附近的二儿子家。

二儿媳端茶倒水,好不热情,可这背后打的却是老宅的算盘。

二儿子家孩子多经济差,全靠老二那点工资和种庄稼过日子,日子磕巴。

眼下,二儿子家得给小儿子翻盖新屋,可老两口住哪是个问题。二儿媳撺掇老公:“马上到春天,得把小三的屋盖上,你去跟你娘商量,怎么办?”老人以“(孙子)小道总得有个落脚窝”为由,拒绝了。

二儿媳态度瞬间改变,言行举止对老人充满嫌弃憎恶。

孙子小道想去上海找亲妈,他想偷电动车换路费,被抓。这下更惹怒了二儿媳。饭桌上,她把老人的碗放得声响,当着一家人面直言不讳骂开来,“老的还没伺候完,小的就在外面作恶!小小孩不学好,想干嘛。”

老人不便住了,她该换站到三儿子家。儿媳这样作践嫌弃老人,老人并不恨她,也许太穷了,孙子多,儿媳也很累,毕竟儿媳也是60多的老人了。

临行前,心疼儿媳的老人,将老宅钥匙给了她,“给你钥匙,我儿,盖屋要小心,别累着。

3,被冷漠、区别对待的感觉,像块被丢弃的抹布

一进三儿子家,儿媳扔过来一双早已准备好的拖鞋,“妈,换上吧。”儿媳早已为老人准备了专用品:沙发上专用的坐垫、吃饭时专用的碗筷、睡觉时专用的铺盖。老人带来的铺盖卷反倒成了多余,“把咱娘的东西放储藏室吧,咱家铺的盖的都有。

在三儿子家,老人的日子同样难过。

老人默默忍着,冷眼旁观,一声不吭。

孙女平平将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她认为奶奶足够无私,生一大帮孩子,到头却被扔进养老院不管不顾,实在心寒。孙女孝顺奶奶,给奶奶洗头,陪她拉呱,但奶奶的话却将她去外面看世界的想法,转化成行动。

孙女:“奶奶,俺爸怎么离开张庄了?

奶奶:“儿大不由娘...在家种那二亩地有啥出息,心野了,让他去外面瞅瞅这个世界吧。”

第天一早,孙女不辞而别,离家出走。

儿媳将女儿出走的责任推到老人身上,并撂下狠话“孩子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找你算账。”三儿子说,“她老糊涂了,跟她计较啥。”老人一声不吭,她跪拜菩萨,“保佑平平,平平安安。”

才几天功夫,三儿子家也呆不下了,她被送到小女儿家。等不及老人出门,儿媳便收拾了老人用过的碗筷,铺盖,拖鞋等,一并扔在垃圾存放处。

4,她对女儿说,“我这趟来得不孬,我该走了”

在小女儿家,老人过了几天没有嫌弃,没有色难的舒心日子。

每天一早,女儿风雨无阻出去摊煎饼卖钱,钱是辛辛苦苦一点点赚来的。白天,女婿守着小卖部做生意,晚上,这里却是一家人逼仄的住处,生活何曾容易?

老人又犯病了,这一次神经出了问题,总会控制不住傻笑,医生说得了笑病。在最悲伤难受时,老人嘿嘿嘿笑个不停。女儿照顾老人,耽误不少生意,本来不厚的家底更加困难。

养老院依旧没有空位。

女儿去找二哥,想让两个哥哥分摊治疗费用,不但没谈拢,三家吵架打骂如仇人,不欢而散。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女儿在外跑货运的独子——军团,因酒后驾驶丧命,而赔偿只有区区几万元。

这个家庭陷入了悲伤。老人看着哭泣的外孙媳妇,告诉她,“一个人日子不容易,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吧,日子比你想象的还长呢。

虽女儿要求老人多住些日子,老人却执意要走,老人是满足的,她对女儿说,“我这一趟来得不孬,小孩都见了,我该走了。”

5,再回老宅,鸠占鹊巢。一头老牛见证着老人的临终状态

兜兜转转,老人又回到了老宅,这是她一辈子的窝,有她一辈子的回忆。但老宅早已被二儿一家所占,老人被安排住进石头砌成的柴房。

老人心里有苦,有悲,有冤,有屈,但她不说。被儿子儿媳数落嫌弃时,她不由自主地傻笑,那笑声被儿子一家恶心透顶。儿媳骂道“笑笑笑,有啥可笑的,拜菩萨中了邪。”二儿子一把举起菩萨像,摔了个粉碎。拜菩萨,何曾不是老人多年艰辛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此时,连寄托也不复存在。

之后,老人被儿子儿媳架着住进了牛棚。这里,窗户没有玻璃,风声唢呐声听得清亮,一张破床,一卷薄铺盖成了老人最后的归宿。

当儿媳来喂牛,老人总在问“敬老院来信了吗?”儿媳狠狠应道“来不来不跟你说!”老人又开始笑。

这天,敬老院中的胡奶奶终于去世了。

这晚,儿子来送饭,顺嘴问老人,“娘,我小时候什么样?

老人不紧不慢说,“你满月时常哭,闹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把你爹气的,一脚从床上把我蹬下来。

儿子似乎良心受谴责,他语气带哭,问娘是否恨他。娘说不恨,反而将生病以来做好的鞋垫交给他,让几个姊妹们分,这些鞋垫,一针一线交织着老人对儿女的牵挂和不舍。娘怎么会恨子女呢?纵然儿女嫌弃自己,摆脸子看,为了他们家庭和谐,老人都愿意忍,哪怕被误解。

这天深夜,老人用发抖的,不听使唤的手洗了把脸,梳了梳头,拜了拜摔得只剩半片的菩萨像,嘴里连念3遍“菩萨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望着将要黎明的天色,将一把鼠药放入口中,离开了。老牛“哞哞”叫着,似乎在为老人送别。

写在最后

张涛导演的这部《喜丧》,投资不算多,参演人员均为非专业演员。很多人上一秒还在田间耕作,下一秒就出演了影片角色。制作并不精良,镜头常有晃动,像是摄影师在感叹和抽泣中记录着,但这部片子却记录了农村老人真实的养老状况,是王家卫口中的“中国版《东京物语》”,获得2016年FIRST青年影展的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奖。

片子中,二儿媳对老人的嫌弃和谩骂最让人愤恨。但结尾二儿媳在进门时也犯了脑中风,她跌倒在地的画面与老人如此相像,真是生命中的轮回。

引人深思,谁都有老年时,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每个人都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是自己,子女这样对待自己,该作何感想?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该做好下代的表率。

生活就是照妖镜,在情感故事中领悟成长。

「涓涓意念,终汇成河。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丧:“敬老院来信了吗”,拉扯6孩的老人等来消息,却喝了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