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_“分布式事务”,这次彻底懂了

本文是读者有故事的驴投稿到石杉的架构笔记的文章,谢谢该同学分享

在分布式、微服务大行其道的今天,相信大家对这些名词都不会陌生。而说到使用分布式,或者拆分微服务的好处,你肯定能想到一大堆。

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_“分布式事务”,这次彻底懂了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包图网

比如每个人只需要维护自己单独的服务,没有了以前的各种代码冲突。自己想测试、想发布、想升级,只需要 Care 自己写的代码就 OK 了,很方便很贴心!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它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今天的文章谈的就是分布式系统架构带来的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分布式事务!

什么是事务?

首先抛出来一个问题:什么是事务?有人会说事务就是一系列操作,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然后会从事务的 ACID 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展开叙述。

确实如此,事务就是为了保证一系列操作可以正常执行,它必须同时满足 ACID 特性。

但是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下,我们不仅要知道 What(比如什么是事务),更要知道事务的 Why(比如为什么会有事务这个概念?事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有时候,换个角度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换个角度看事务

就像经典的文学作品均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事务的概念同样来自于生活,引入“事务”肯定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不然,谁又愿意干这么无聊的事情呢?

最简单最经典的例子:银行转账,我们要从 A 账户转 1000 块到 B 账户。

正常情况下如果从 A 转出 1000 到 B 账户之后,A 账户余额减 1000(这个操作我们用 Action1 代表),B 账户余额加 1000(这个操作我们用 Action2 代表)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Action1 和 Action2 是两个操作。既然是两个操作那么就一定会存在执行的先后顺序。

那么就可能会出现 Action1 执行完刚准备去执行 Action2 的时候出问题了(比如数据库负载过大暂时拒绝访问)。

类比到我们生活中,那就是我给朋友转了 1000 块钱,然后我卡里的余额少了 1000,但是我朋友却没有收到钱。

为解决这种“Money 去哪儿了”的问题,引入了“事务”的概念。也就是说,既然我转账的时候你保证不了 100% 能成功,比如银行系统只能保证 99.99% 的高可用,那么在那 0.01% 的时间里如果出现了上述问题,银行系统直接回滚 Action1 操作?(即把 1000 块钱再加回余额中去)

对于银行系统来说,可能在 0.01% 的时间里我保证不了 Action1 和 Action2 同时成功,那么在出问题的时候,我保证它俩同时失败。(事务的原子性)

通过这个例子,就已经回答了刚开始提出的 2 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事务?事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总结一下:事务就是通过它的 ACID 特性,保证一系列的操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安全正确的执行。

Java 中的事务

搞清楚了事务之后,我们来看点眼熟的,Java 中的事务是怎么玩的?

Java 中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在 Service 层的增删改方法上添加 @Transactional 注解,让 Spring 去帮我们管理事务。

它底层会给我们的 Service 组件生成一个对应的 Proxy 动态代理,这样所有对 Service 组件的方法都由它对应的 Proxy 来接管。

当 Proxy 在调用对应业务方法比如 add() 时,Proxy 就会基于 AOP 的思想在调用真正的业务方法前执行 setAutoCommit(false)打开事务。

然后在业务方法执行完后执行 Commit 提交事务,当在执行业务方法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时就会执行 Rollback 来回滚事务。

当然 @Transactional 注解具体的实现细节这里不再展开,这个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本文的 Topic 是“分布式事务”,关于 @Transactional 注解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打断点 Debug 源码研究下,源码出真知。

啥又是分布式事务?

铺垫了辣么久,终于到了本篇的第一个重点!首先大家想过没:既然有了事务,并且使用 Spring 的 @Transactional 注解来控制事务是如此的方便,那为啥还要搞一个分布式事务的概念出来啊?

更进一步,分布式事务和普通事务到底是啥关系?有什么区别?分布式事务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出现的?

各种疑问接踵而至,别着急,带着这些思考,咱们接下来就详细聊聊分布式事务。

既然叫分布式事务,那么必然和分布式有点关系啦!简单来说,分布式事务指的就是分布式系统中的事务。

好,那咱们继续,首先来看看下面的图:

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_“分布式事务”,这次彻底懂了_第2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一个单块系统有 3 个模块:员工模块、财务模块和请假模块。我们现在有一个操作需要按顺序去调用完成这 3 个模块中的接口。

这个操作是一个整体,包含在一个事务中,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回滚。不成功便成仁,这个都没有问题。

但是当我们把单块系统拆分成分布式系统或者微服务架构,事务就不是上面那么玩儿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拆分成分布式系统之后的架构图,如下所示:

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_“分布式事务”,这次彻底懂了_第3张图片

上图是同一个操作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执行情况。员工模块、财务模块和请假模块分别给拆分成员工系统、财务系统和请假系统。

比如一个用户进行一个操作,这个操作需要先调用员工系统预先处理一下,然后通过 HTTP 或者 RPC 的方式分别调用财务系统和请假系统的接口做进一步的处理,它们的操作都需要分别落地到数据库中。

这 3 个系统的一系列操作其实是需要全部被包裹在同一个分布式事务中的,此时这 3 个系统的操作,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

分布式系统中完成一个操作通常需要多个系统间协同调用和通信,比如上面的例子。

三个子系统:员工系统、财务系统、请假系统之间就通过 HTTP 或者 RPC 进行通信,而不再是一个单块系统中不同模块之间的调用,这就是分布式系统和单块系统最大的区别。

一些平时不太关注分布式架构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说:我直接用 Spring 的 @Transactional 注解就 OK 了啊,管那么多干嘛!

但是这里极其重要的一点:单块系统是运行在同一个 JVM 进程中的,但是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系统运行在各自的 JVM 进程中。

因此你直接加 @Transactional 注解是不行的,因为它只能控制同一个 JVM 进程中的事务,但是对于这种跨多个 JVM 进程的事务无能无力。

分布式事务的几种实现思路

搞清楚了啥是分布式事务,那么分布式事务到底是怎么玩儿的呢?下边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分布式事务的实现方案。

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方案

整个流程图如下所示:

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_“分布式事务”,这次彻底懂了_第4张图片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方案的大概流程:

  • A 系统先发送一个 Prepared 消息到 MQ,如果这个 Prepared 消息发送失败那么就直接取消操作别执行了,后续操作都不再执行。
  • 如果这个消息发送成功了,那么接着执行 A 系统的本地事务,如果执行失败就告诉 MQ 回滚消息,后续操作都不再执行。
  • 如果 A 系统本地事务执行成功,就告诉 MQ 发送确认消息。
  • 那如果 A 系统迟迟不发送确认消息呢?此时 MQ 会自动定时轮询所有 Prepared 消息,然后调用 A 系统事先提供的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反查 A 系统的上次本地事务是否执行成功。
  • 如果成功,就发送确认消息给 MQ;失败则告诉 MQ 回滚消息。(后续操作都不再执行)
  • 此时 B 系统会接收到确认消息,然后执行本地的事务,如果本地事务执行成功则事务正常完成。
  • 如果系统 B 的本地事务执行失败了咋办?基于 MQ 重试咯,MQ 会自动不断重试直到成功,如果实在是不行,可以发送报警由人工来手工回滚和补偿。

这种方案的要点就是可以基于 MQ 来进行不断重试,最终一定会执行成功的。

因为一般执行失败的原因是网络抖动或者数据库瞬间负载太高,都是暂时性问题。

通过这种方案,99.9% 的情况都是可以保证数据最终一致性的,剩下的 0.1% 出问题的时候,就人工修复数据呗。

适用场景:这个方案的使用还是比较广,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大都是基于这种思路玩儿的。

最大努力通知方案

整个流程图如下所示:

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_“分布式事务”,这次彻底懂了_第5张图片

这个方案的大致流程:

  • 系统 A 本地事务执行完之后,发送个消息到 MQ。
  • 这里会有个专门消费 MQ 的最大努力通知服务,这个服务会消费 MQ,然后写入数据库中记录下来,或者是放入个内存队列。接着调用系统 B 的接口。
  • 假如系统 B 执行成功就万事 OK 了,但是如果系统 B 执行失败了呢?
  • 那么此时最大努力通知服务就定时尝试重新调用系统 B,反复 N 次,最后还是不行就放弃。

这套方案和上面的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方案的区别: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方案可以保证的是只要系统 A 的事务完成,通过不停(无限次)重试来保证系统 B 的事务总会完成。

但是最大努力方案就不同,如果系统 B 本地事务执行失败了,那么它会重试 N 次后就不再重试,系统 B 的本地事务可能就不会完成了。至于你想控制它究竟有“多努力”,这个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来配置。

比如对于电商系统,在下完订单后发短信通知用户下单成功的业务场景中,下单正常完成,但是到了发短信的这个环节由于短信服务暂时有点问题,导致重试了 3 次还是失败。

那么此时就不再尝试发送短信,因为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认为 3 次就已经算是尽了“最大努力”了。

简单总结:就是在指定的重试次数内,如果能执行成功那么皆大欢喜,如果超过了最大重试次数就放弃,不再进行重试。

适用场景:一般用在不太重要的业务操作中,就是那种完成的话是锦上添花,但失败的话对我也没有什么坏影响的场景。

比如上边提到的电商中的部分通知短信,就比较适合使用这种最大努力通知方案来做分布式事务的保证。

TCC 强一致性方案

TCC的 全称是:

  • Try(尝试)
  • Confirm(确认/提交)
  • Cancel(回滚)

这个其实是用到了补偿的概念,分为了三个阶段:

  • Try 阶段:这个阶段说的是对各个服务的资源做检测以及对资源进行锁定或者预留。
  • Confirm 阶段:这个阶段说的是在各个服务中执行实际的操作。
  • Cancel 阶段:如果任何一个服务的业务方法执行出错,那么这里就需要进行补偿,就是执行已经执行成功的业务逻辑的回滚操作。

还是给大家举个例子:

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_“分布式事务”,这次彻底懂了_第6张图片

比如跨银行转账的时候,要涉及到两个银行的分布式事务,如果用 TCC 方案来实现,思路是这样的:

  • Try 阶段:先把两个银行账户中的资金给它冻结住就不让操作了。
  • Confirm 阶段:执行实际的转账操作,A 银行账户的资金扣减,B 银行账户的资金增加。
  • Cancel 阶段:如果任何一个银行的操作执行失败,那么就需要回滚进行补偿,就是比如 A 银行账户如果已经扣减了,但是 B 银行账户资金增加失败了,那么就得把 A 银行账户资金给加回去。

适用场景:这种方案说实话几乎很少有人使用,我们用的也比较少,但是也有使用的场景。

因为这个事务回滚实际上是严重依赖于你自己写代码来回滚和补偿了,会造成补偿代码巨大,非常之恶心。

比如说我们,一般来说跟钱相关的,跟钱打交道的,支付、交易相关的场景,我们会用 TCC,严格保证分布式事务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自动回滚,严格保证资金的正确性,在资金上不允许出现问题。

比较适合的场景:除非你是真的一致性要求太高,是你系统中核心之核心的场景,比如常见的就是资金类的场景,那你可以用 TCC 方案了。

你需要自己编写大量的业务逻辑,自己判断一个事务中的各个环节是否 OK,不 OK 就执行补偿/回滚代码。

而且最好是你的各个业务执行的时间都比较短。但是说实话,一般尽量别这么搞,自己手写回滚逻辑,或者是补偿逻辑,实在太恶心了,那个业务代码很难维护。

总结

本篇介绍了什么是分布式事务,然后还介绍了最常用的 3 种分布式事务方案

但除了上边的方案外,其实还有两阶段提交方案(XA 方案)和本地消息表等方案。

但是说实话极少有公司使用这些方案,鉴于篇幅所限,不做介绍。后续如果有机会再出篇文章,详细聊聊这两种方案的思路。

中华石杉:十余年 BAT 架构经验,一线互联网公司技术总监。带领上百人团队开发过多个亿级流量高并发系统。现将多年工作中积累下的研究手稿、经验总结整理成文,倾囊相授。微信公众号:石杉的架构笔记(ID:shishan100)。

作者:有故事的驴来源:石杉的架构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