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0

江南往事系列之:甜蜜的记忆

江南人喜甜,恐怕已是国人的共识。南甜北咸。还说无锡人最厉害。证据是无锡人炒青菜也要放糖。是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出生在无锡的人,还真不敢否认。尽管我炒青菜是从不放糖的,但无锡的特产酱排骨、小笼馒头,确实偏甜。还有八宝饭、糕点什么的,都离不开糖。

但如果让时光倒流,回到大宋朝,情况就不是这样的。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将当时中国人的口味分布归纳为“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与现在的说法截然相反。

有人说,喜欢吃甜食是生活富裕的象征。也许是吧。嗜甜应该是人类的本能。大自然中,最易获取的食物比如水果、瓜果,比如蜂蜜,都是甜的。不甜没人吃啊。但不能老吃水果蜂蜜啊,过了采摘季节,想吃甜的怎么办?这就有了制糖的需求。

糖主要来自粮食制作的饴糖、甘蔗制作的蔗糖和甜菜制作的糖。蜂蜜当然是美味,但获取是困难的,也是稀少的。尽管后来有了养殖,但蜂蜜无论是提高产量还是方便储存,都不是容易的事。古代中国人大量食用的蔗糖,主要生产在岭南、海南。当时的产量不高,又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运输也不便,吃糖的成本比较高。据说,制作蔗糖的技术还是从印度传入的。北宋时,北方的经济远比江南发达,因此,有条件享用甜食是很正常的事。有钱才能满足嗜好。随着南宋的建立,北方人大量迁移江南,也把嗜甜的习惯带到了江南。这以后,江南经济迅猛发展,江南人有了经济支撑,当然有了追求嗜好、满足欲望的权利,就渐渐形成了喜欢甜食的习惯。而吃糖,在北方却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了。这也许是江南人喜甜的合理解释吧。

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改革开放,糖一直是紧缺的。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物资供应全部按人或按户计划分配,也就是凭票供应。糖也是需要糖票的。而且供应量也很低。全国都差不多的供应标准,并没有照顾江南人的说法。据说许多糖还是从遥远的古巴进口来的,很珍贵。所以小时候,我的记忆中,并没有无锡人喜欢吃甜食的概念。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糖,时常也享用不起酱排骨、小笼馒头、八宝饭、糕点什么的。

小孩子都喜欢甜食,能吃上一粒水果糖,那是最开心的事,也是大人给予的最高奖励。一般不会独自享用。要么是和哥哥妹妹分着吃,要么是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分着吃。怎么分?用牙齿咬!一人一半。还要显摆着吃,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没有糖吃,还想吃甜的,怎么办?有替代品的,糖精!

我长到六、七岁时,一直吃的是大米。后来随着父母下放农村,没有了大米吃,主食只有玉米。玉米磨碎了后,粗的烧饭,细的烧粥。吃不下,咽不下!父母就在玉米粥里放两三粒糖精。有了点甜味,这才能吃下去。后来,糖精也无法保证了,就放山芋、胡萝卜,总算有点甜味,比光玉米粥好下口。这段记忆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糖和其他许多食品一样,不需要凭票供应,敞开来卖了。这个时候,大人们的嗜甜基因才被唤醒。于是,浓油赤酱的烧菜法才重又回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当中。红烧肉、红烧猪蹄、红烧排骨也回到了餐桌上。烧制时,先在热锅中放糖,将糖化开,用糖水给食材着色。也有用冰糖的,烧化开后着色。

无锡人喜欢的年糕等糕点,会放糖;包馄饨的肉馅、做面巾塞肉的肉馅会放糖;做香肠,会放糖;红烧的菜肴,会放糖;当然,炒青菜,也会放点糖。为什么?起吊鲜的作用!相当于味精、鸡精。

糖果也是不能不说的。起初,只有纸包的水果糖,那已经是孩子们最爱。后来名气特别响的大白兔奶糖,则是奢侈的享受。走街串巷叫喊着卖的麦芽糖,小贩身边会跟着一长串的孩子。炒米糖、花生糖粘得人嘴巴都张不开。后来,出现了各种水果糖,如椰子糖、话梅糖之类,更是让人的味蕾得到了充分的享受。当然,印象深刻的还有高粱饴、牛轧糖、水果夹心糖、北京酥糖。巧克力则是泊来品,不是一般人家可以享用的。

糖果消费一般会在春节前,家里都会买点待客。结婚办喜事肯定要发喜糖。参加婚宴的一人一包,还得给单位的一些同事、朋友准备。喜酒没喝上,喜糖再没吃上,会被人责怪一辈子。筹备婚礼时,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但当年比较简单。到无锡的第一副食品商店,按品种秤。不像现在,越来越高大尚,用上了大礼盒和巧克力。考上学校,是喜事,当然也要发喜糖。当年我考上大学,感谢老师的就是一人一包喜糖,十几粒的样子。风气就这样,没人觉得小气。现在则要摆谢师宴啦,父母要大大破费一下子,经济条件不一样,大家觉得自然便好。

都说江南人糖的消费量大,但我看到一个资料,欧美发达国家糖的消费量更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人均糖消费量远超国人。可是现在中国人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不知是什么原因。反正我现在家里一年到头不消费白糖,烧菜,即使是红烧,也决不放糖。但酱油中应该是有糖的成分的。喜欢吃红烧的这个口味是很难改变了。想想也真是感慨万千,当年那样宝贝、希罕的东西,今天避之还来不及。仿佛过了两辈子人生。难怪现在的无锡年轻人,口味也有变化了。也许,江南人特别是无锡人嗜甜的帽子好摘掉了。

记忆是美好的,特别是关于甜蜜的记忆。尽管不能再放开吃甜食了,但吃糖的美好感觉已经拷进了大脑,变成永久的储存。我愿意怀着深深的敬意,留有这份来自过往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20)